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虽然广播电视报仍维持着较高的发行量,但随着电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地位下降,加上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在现代报业发展中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优势不优,劣势愈来愈明显,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面临来自报刊市场的竞争。这个竞争不仅来自于广播电视报与综合性报纸的竞争,而且有广播电视报系统内的竞争。如今可供读者选择的报纸越来越多,综合性报纸可以刊载未来2天以内的电视节目预告,从而打破了广播电视报独家垄断电视预告的局面。同时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许多报纸不借用整版篇幅刊载大量的影视信息,使其报道面几乎…  相似文献   

2.
张瑜 《今传媒》2011,(9):53-54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媒体技术的变革、特别是经营理念的转化使得大多数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陷入了困境。反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总的来说要发挥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是摆在广播电视报人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刘剑 《视听纵横》2008,(5):116-117
广播电视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面对竞争的大风大浪,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不足显现无遗,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危机。这是激烈竞争环境中,所有广播电视报都面临的“阵痛”。  相似文献   

5.
李红旗 《报刊之友》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红旗 《今传媒》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 国的广播电视报经过20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一类发行量大、深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受众群的报纸。但是 ,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的。由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普遍下降 ,昔日在发行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失去 ,“光芒”正在逐年消褪 ,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很不乐观。因此 ,深化广播电视报的改革迫在眉睫。当前 ,广播电视报编辑人员观念滞后 ,仅靠“节目表”的功能拓展生存空伺 ,许多旧的观念已在广播电视报工作者头脑中造成思维定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编辑的行为 ,阻碍着他们以全新的市场观念指…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260多家电视报的情况来看 ,目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的趋势 ,有一些广播电视报负债经营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业内人士及读者的关注 ,它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做为严肃的课题摆在了电视报同仁的面前。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广播电视优势、办出广播电视报的特色呢 ?广播电视报在竞争中应该扬长避短 ,少走误区应该说 ,电视报的生存问题固然与严酷的市场竞争有关 ,但是 ,其自身力量的薄弱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认为 ,广播电视报的兴衰与它的经历很有关系。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业市场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报靠单一的“电视预告”功能,已经很难维持长足发展。因而必须办出自身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从1993年起,天津广播电视报由4开8版扩大为4开12版,售价提高,而发行量比扩版前不但没有降低,且有所提高。春节期间上市量107万份,市场还是脱销。这说明,天津广播电视报的这一次扩版是对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过程中,在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天津广播电视报在扩版中坚持一个特色(具有浓厚的广播电视特色)两个服务(为读者、听众、观众服务,为广播电视服务)的方针,成为人们听广播看电视所必备,也因此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扩版后的天津广播电视报用两个版面介绍电视节目。另外还有《声屏信息》版,介绍新的专题片、重点电  相似文献   

12.
尹舒鸿 《青年记者》2007,(12):95-96
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曾经有过辉煌。但近年来,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广电报的经营状况十分窘迫。如何在迎接报业市场化的浪潮中,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探索和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是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报一向具有专业性强,传播周期长等特点,但是随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报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日益明显:报道领域相对狭窄,发刊间隔时间长,不利因素较多。加之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兴起,替代了许多广电报介绍预告节目的功能,分流了广播电视报的信息资源、读资源和广告资源,广电报尤其是地市级广电报的地位甚至生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张小泉 《传媒》2000,(3):30-31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围绕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这个主题,各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广播电视报的性质、发展方向、定位等等;但有一个问题没有引起业内报人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广播电视报的语言问题。笔者想就目前各类广播电视报存在的语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张报纸水平高低,与办报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关系极大。综观我国的广播电视报,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各地市级的广播电视报,综合水平较低,文字差错等各种语言问题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与创新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媒介大家庭中,广播电视报越来越处于劣势,发行量从百余万份迅速下滑到几十万份甚至是几万份。与读者的“移情别恋”同步,广播电视报的广告客户也纷纷“转向”,广播电视报又必须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广播电视报如何走出困境并寻求自身的发展?本文拟从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介联手,从而实现借势发展这一视角进行探讨。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体联手,可以大大加强对某一新闻或问题的报道力度,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素有“小报”之称的广播电视报而言,更显重要。从199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6.
邓国超 《新闻窗》2013,(6):22-25
新媒体时代的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的纸媒,21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新的变化,2005年成为拐点,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逐年萎缩,全国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走向衰落,入不敷出,陷入了困境。创新广播电视报经营,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报发展新模式,成为当代广播电视报经营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业改革的过程中应运而生、顺运而昌,与电台、电视台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然而,广播电视报办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是,尚未明确广播电视报自身的特性并进一步发挥特长,导致盲动与困守。广播电视报只有明确自己的特性,根据这一特性来调理机体,开掘优势,拓展报业,才有正确的定位,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的广播电视报曾经一度辉煌过,但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量急速下滑,并陷入一种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困境,至今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报业竞争激烈等外部因素之外,报纸定位及发展方向一直未能明确,也是困扰着广播电视报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广播电视报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探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荆婵 《青年记者》2008,(12):112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