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做新闻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长期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之中,对各类题材的报道模式早已如数家珍,但说它陌生是因为未知事件潜藏着无限的矛盾冲突。当层层包裹的事实在我们的追寻中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新闻人便获得了无尚的骄傲和满足。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找准新闻之“感”、“新”、“品”。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与诺拉》一书的英文版原名为《诺拉传——真实生活中的莫莉》,译者显然是出于让中国读者顺利接受的考虑,自作主张将其换了个标签。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诺拉这个名字是熟悉的亦是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人们差不多都知道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就叫诺拉;说陌生又是因为人们几乎都不清楚这里的诺拉指的是伟大的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妻子。因此,将诺拉与乔伊斯并提,无疑给了读者十分重要的暗示。而且,诺拉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主,自然是由于她是大名鼎鼎的乔伊斯的妻子。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诺拉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版权面面观     
(一) 在我国,人们对版权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何以这样说呢?说熟悉,是因为出版界的人、创作界的人似乎大都对版权耳熟能详:年纪大些的知识分子,解放前无不见惯当时各种出版物上赫然印着的“版权所有,翻印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档案鉴定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说熟悉是因为鉴定在档案工作中一直被关注与研究,说陌生是因为在数字化环境中如何进行鉴定,这还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菲  王晴川 《传媒》2023,(14):22-25
<正>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古被史料称为天竺、身毒的印度是一个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国度。说它近,是因为中印有2000多公里的边界接壤,山水相接;说它远,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中国人眼中的“西天”,去过的人至今很少。说它熟悉,是因为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中印交往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说它陌生,是因为两国之间不是高山雪原相隔,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焕然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规模宏大的中国青铜器艺术展展厅内,各种精美的青铜器交相辉映,其中的一只大方鼎格外令人瞩目,它庄严持重、傲视群雄,给人一种无言的强大震撼力,让人不由自主肃然起敬。这个庞然大物让人们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说其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中对它有过了解,说其陌生是因为它的名字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司母戊鼎,而成为现在的后母戊鼎。  相似文献   

7.
党报新闻与读者胃口 可以这么说,处在报道组这个位置,所写的新闻大多是投向机关党报的。在这些新闻中,一般来说,工作报道比较多。 那么,怎样处理好党报新闻与读者胃口的关系,使我们所写的工作报道既能被报纸采用,又能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呢?笔者认为,要在增强工作报道的新闻性上下功夫,亦即努力反映读者关心的“亮点”,将干巴巴的工作报道写“活”。例如今年3月,与往年一样,普陀区推出了几个实事项目。我粗略了解后,觉得事情倒  相似文献   

8.
巴中中学教师李孟庚对自己从事的档案工作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指他接触档案工作才两年;说熟悉,是因为他用短短的两年就能对档案工作驾轻就熟,使巴中中学档案规范化管理跃上新台阶,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的交口称赞。[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说到经济新闻,人们都会认为是和"钱"有关的新闻报道,不外乎金融、货币、股市、期货等,读者对经济类新闻报道的评价往往是枯燥、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不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那样鲜亮、生动、有吸引力。经济类新闻因而一度被读者视为"硬新闻"。那么,怎样才能把经济类新闻做得有活力、有趣味,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呢?近年来,《南阳晚报》从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手报道经济类新闻,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WTO与保险新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花样繁多的保险品种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必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读者对于保险新闻的求知欲必定会上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企望从报纸、广播、电视中及时得到他们关心的保险信息。这就为保险新闻报道和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先懂保险再写保险新闻就目前的一些保险新闻来看,基本上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只是讲冲毁了多少田地、工厂、道路以及造成多少人员的伤亡。保险赔了多少钱,多偏重于眼前的经济损失、灾害程度和获得多少保险赔款的报道,忽略对造成长期危害的预警,以及保险防灾防损角…  相似文献   

11.
对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不科学新闻、侵害性新闻、偷懒新闻等类别的坏新闻,媒体人怎么看待?是否曾创作或编发过这些坏新闻?所在媒体刊发和处理坏新闻的情况怎样?读者怎么看待坏新闻?在阅读时能否识别出坏新闻?本刊分别针对媒体人和读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提出过一个新的新闻学名词——“宣传性现象”,自认为对实际工作还是有点儿用的。现在,我想占《新闻战线》一些篇幅,扩大一点影响。什么是宣传性现象?这是个陌生的名词。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能在不少场合碰到这种现象。应该说,你对它的身影面庞都是熟悉的。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读者每天要面对着海量的新闻,不可能都阅读,标题是读者筛选新闻的主要办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决定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在新形势下,晚报新闻标题也应与时俱进,使其更具有时代感、贴近性和感染力。晚报如何进一步做准、做好、做活新闻标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在档案界,人们对滕固这位先辈档案学者既熟悉又陌生。说对他熟悉,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中,滕固作为行政界知名人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积极致力于档案工作改革,为中国早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说对他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材料,我们对滕固的生平了解甚少,多年以来他基本是作为一个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符号性人物出现。  相似文献   

15.
许多图书馆收集的书刊资料,基本上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但由于工作人员对图书不够熟悉,会产生一些不应该有的拒借情况。为提高服务质量,图书出纳人员应千方百计地去熟悉图书。怎样熟悉图书呢?我认为掌握各个学科论述的内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翻开今年第七期《新闻战线》,《好党员刘衡》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情非常激动。对于刘衡同志,我既陌生,也熟悉。说陌生,因为我没有见过她,同她没有过任何来往;但是我对她又是熟悉的,因为二十年来,我常听人们谈起她,大家说她“犟”、“死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太吃眼前亏”……逐渐地我对她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就要打听她的消息。当时人们在谈起她的时候,语气间没有憎恨却是同情,是呀,这么一个老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象刘衡同志这样坚决不承认的是少数,因此她吃的苦头也最大,作为一个女的,我也就特别同情她。后来听说刘衡同志的右派问题被改正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但是她后来又怎样了呢? 凡是刘衡同志写的文章我都读,我的好奇心变为亲切感,我对她产生敬意,从她身上受到  相似文献   

17.
陈宝生 《档案天地》2010,(4):10-10,15
说起档案。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又分管档案工作,有些认识,说陌生。是对于档案专业来说。却是站外汉。档案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民族留存下的历史记忆。是国家的珍贵宝藏。目前,全省上下都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档案文化的建设和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的作用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为什么这样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一、导语既可以使新闻紧紧抓住读者,也可以使读者放弃阅读;二、导语的好坏可以决定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取舍;三、导语设计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四、导语为整篇新闻定下基调,关系着主体部分如何展开;五、一篇新闻只有一条导语,因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  相似文献   

19.
当接受新闻学启蒙教育之时,就听到大家熟悉的一段话: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也许这是“第一印象”吧,这段话使我长时间对资产阶级新闻学心怀偏见。但时常也想:这段话难道完全没有道理吗?狗咬人是本性,常有的事,不会引起读者的关心,因而成不了新闻;人咬狗则非寻常,能引起读者兴趣,可构成新闻。当然,上述是一种简单化了的、极端的说法。用它来表述一种科学的内涵,难以准确,亦显粗俗,但平心而论,取其一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起读者关心或兴趣的事实的报道,不也有其一定道理吗? 这段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一些同志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心态:对资产阶级新闻学,过分地强调了它同无产阶级新闻学对立的一面,认为它虚  相似文献   

20.
导语是展示记者其杰作的橱窗,国内外许多记者都在力图打破固定的导语模式,力求形成“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的导语。连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也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学讲师都会自然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没水平。”自由式导语在新闻中怎样运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