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凌翀 《新闻战线》2020,(20):80-84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新闻教育已经跟不上传媒业的发展步伐。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意见2.0版本的实施,对改进和加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新文科"背景下,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力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不断探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路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指引,以"部校共建"为重要契机,加强校媒联动合作,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着力提升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当下的中国新闻教育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情况概述,认为它不仅是一股新热潮,而且是持续升温的新热潮。在此基础上,从动力、目标、方式三个层面对该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它是在全球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事业面临重大挑战的大背景下,由我国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导,政策先行的结果。不同的主体给予其不同的态度:国家级媒体、参与共建的宣传部(媒体)、高等院校、新闻学院的领导层对此持肯定态度,部分新闻学者、教育学者、媒体人及参与共建的新闻学院的普通师生则持肯定、质疑、"顺其自然"等多元态度;对于"共建"目标的理解,不同主体也存在细微的不同:有的将落脚点放置在"学院建设"上,而有的则将其放置到"人才培养"上;在"共建"形式上,各级宣传部和各大高校是主体,从属于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是客体,共建过程中,主客体分别履行各自职责。最后,本文简单介绍了研究中仍未解决的疑惑,以期同仁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韩永青  李天福 《传媒》2016,(1):86-88
目前,校媒合作模式已成为高校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有效路径,为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效率奠定了基础.分析校媒合作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案例,从组织领导、实践教学、内容生产、质量评价、学术研究方面着手,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削.与此同时,校媒双方应该在学生媒体实践时间、指导老师薪酬激励、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方面加大条件保障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张学霞  徐井楠  保惠 《新闻知识》2023,(11):72-78+95
西部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努力克服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等先天不足,还面临着部校共建尚未全部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难以匹配、教师教研教改意识不强等问题。未来应从系统论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地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推动部校共建落地;建构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快加强对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研究与教学。  相似文献   

5.
部校共建旨在携手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对于部校共建视野下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摄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从当代摄影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展开学堂、巷陌、媒体培养的现实路径探索,有效树立他们的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方面需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两个方面互融互补,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隆群良 《视听》2021,(2):203-204
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贺州电视台从实际出发,探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途径.他们采取校媒合作的方式联合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并将创新教育与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推进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提高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茜 《青年记者》2021,(14):97-98
新文科建设中加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课程体系全但不融、实践教学少且不新、双师型教师缺且不强等瓶颈,可通过坚持一个目标、充实两支队伍、建好三个基地、设计四类课程、搭建五个平台等路径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带来了信息生产、传播和呈现方式深刻变革。为应对新媒介环境给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提升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中宣部提出了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高校明确新任务、开创新局面、打造新模式、推动新发展、迈上新目标,造就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高校新闻科建设也强调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文科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邓若蕾 《今传媒》2023,(5):154-156
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产学研融合、新闻传媒资源整合、地方舆情中心建设、新闻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校、党委宣传部、媒体单位以及学生价值共创模型,分析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建设现状,旨在为新时代新闻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播能力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面对纷繁的世界,未来的传媒人必须拥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传播的规则,善于使用国际化的语汇,有能力与全球媒体站在同一个平台展开角逐和竞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韦路 《新闻战线》2020,(14):44-47
遵循"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办学思路,紧扣传媒人才需求,适应媒体发展趋势。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新专业新方向、全面打造新内容、实施教学新方法等多种路径来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周勇  郝君怡 《出版广角》2021,(7):6-8,25
随着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由"人"引发的观念和行动能力问题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全媒体人才培养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新闻与传播学界着力探索的方向.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技能、智识、德性"三位一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出一条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在分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共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整合一个以"新闻"为内涵的新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专业依托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部校共建实验班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探索。本文的一些改革想法涉及教育体制的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