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播电视新闻访问的题目以及类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鉴于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采访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新闻播放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广播电视新闻访问的特性出发,对工作人员在访问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元素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更好地增强广播电视新闻播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指的是记者为获得新闻信息而对客体进行的提问、观察、记录、思索和研究等活动,是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前提,属于一项比较特殊的调查研究。记者的采访工作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的品质和真实性。本文结合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实际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把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已经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再到高清互动,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当今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而新闻记者正是这一大众媒体的前沿、触角。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文章,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拍摄是电视新闻的关键,因此,只有用心拍摄和采访,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倍受观众的欢迎和喜欢,这就需要拍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拍摄专业能力.本文就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摄像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视采访是一门应用性和技巧性很强的艺术。本文重点论述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如采访报道中的“中性身份”、讲求采访写作的艺术、注意隐性采访中的法律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进行隐『生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众多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中,偷拍偷录记录的同期声和影像资料给受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达到了揭露事实真相、抨击丑恶行为、洞悉是非曲直、弘扬法治精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记者十多年,其间被一些部门和单位“请去”采访的机会不算少。但如果不用心,这种采访往往“访”不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为采访对象提供给你的全是那个部门和单位的日常工作,新闻被“工作”的面纱掩盖起来了。让你感到左右为难的是:不写吧,觉得对不住人家真诚的邀请,又个自时间长了成为“不受欢迎的记者”;写吧,肯定就是一篇歌功颂德式的表扬稿。先不说拿到编辑那里不好发表,就是发表了,也显着记者没水平。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重视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文译 《新闻窗》2011,(3):40-40
采访是新闻工作记者的主要工作,主要是为了采集有价值真实材料作为新闻,为大众提供真实可靠的社会信息。采访工作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是一门艺术。采访质量决定着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除了具备基本的采访技能外,还要重视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提高新闻采访质量,只有在采访上下功夫,才可以提高新闻信息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民主法制的推进,隐性新闻采访已成为新闻采访的重要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做到既客观公正的反映社会现实,又不超越法律这个底线,本文试从隐性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媒体崛起,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大众对于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态势之下,电视新闻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内容的品质,而新闻采访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新闻质量的高下.本文对电视新闻采访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有助于电视新闻采访质量的提升,做出高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1.
12.
采访与解说、画面衔接不紧。和报纸、广播新闻不同,电视新闻把解说、画面、同期声(或采访)甚至字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三合一”的整体。只有三结合得天衣无缝,电视新闻才能产生其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电视记在采制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新闻的这个特点,把采访融合到电视新闻这个整体中去考虑,尽量把采访和解说、画面结合得紧密一点。  相似文献   

13.
蔡晖 《军事记者》2013,(6):28-29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军事新闻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说,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军事记者采访功力的强弱,决定其新闻素质的强弱。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舆论监督的逐渐深入,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记者采访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除了显性采访(即亮证,公开记者身份)外,隐性采访越来越为记者所倚重,并成为调查性、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等舆论监督行为的主要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的长处这里不表述,其隐含的风险,不得不向同行们提醒。因为隐性采访涉及很多法律问题、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慎重其事。 一、以什么身份采访 任何记者首先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公民而存在,具有在法律上的任何民事行为能力。凡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法定权利,他都可以行使。警察为了侦查、…  相似文献   

15.
16.
<正>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新闻节目的呈现。新闻采访的技巧把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平,进而影响收视效果和节目口碑。新闻作为一种舆论工具,不仅要以高质量的作品吸引受众,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坚持群众路线,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去,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还是社会的减压阀,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民众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好的新闻媒体能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公正、  相似文献   

17.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以完全或部分不公开职业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活动。目前,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此也引发了关于隐性采访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争议,也使新闻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如何正确把握隐性采访的尺度,避免陷入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禁区,是新闻机构必须认真思考并妥善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隐性采访要重视政治性导向,要通过事实真相的报道反映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使人通过新闻报道迅速领会媒体在宣传什么,反对什么。…  相似文献   

18.
19.
一条新闻作品的优劣成败,有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细节画面。优秀的、经过精心筛选和提炼的细节,往往会成为电视新闻的传神之笔,更好地揭示作品的主题。在许多情况下,电视新闻的构思、采访、拍摄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如何在采访实践中,迅速地从繁杂的新闻现场中捕捉和抓取有利于表现新闻主题的场景和细节.而不被采访现场热闹繁杂的现象所迷惑,确实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计划采访与即兴采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采访,无外乎分为计划采访和即兴采访。计划采访,顾名思义,是记者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对被采访者进行的预约性采访。相对于即兴采访,计划采访属于线性采访,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即兴采访这种报道形式,是记者在采访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