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项传播活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以"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为理念,以百姓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以政府官员与公众代表之间直接对话为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绍兴台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方式、运作实践、播出形态和实际效果,提出城市台电视问政节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干群沟通类节目、专题问政类节目、考核评议类节目作为重点进行打造,构建起政府联系群众的多方位"立交桥",使之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视问政,让各类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合理、圆满的解决,促使政府部门转变作风,增加执政能力,树立起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城市电视台推出了电视问政节目。这对于政府来说,是改变形象、提升效能、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市民来说,则是一个参政议政、进行监督的平台;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更是一种创新型的节目形态。但与此同时,电视问政节目也对政府官员、市民和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共同面对着考验。  相似文献   

3.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 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  相似文献   

4.
张晓伟 《青年记者》2020,(11):55-56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视问政节目架起了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并监督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其中,作为群众和政府之间关系纽带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持技巧和策略直接影响着问政节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视问政节目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在节目运作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问政节目的核心价值,是提高城市(或省份)的治理能力,而非仅让官员"红脸出汗"的舆论狂欢,应由"问政"变为"问策",对同类问题进行追踪和改进,纠正问题背后的作风之弊。  相似文献   

6.
彭涛  陈月异 《传媒》2016,(13):39-41
从2005年兰州电视台创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中所展现的问政雏形,到2011年武汉电视台首度推出的"电视问政"栏目的问政小高潮,再到2012年国内各地争相模仿武汉电视台而掀起的问政大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与版本在各地出现.分析"电视问政"节目中由符号所体现出的显隐性权力及其惩戒性特征,对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自2010年在湖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兴起之后,凭借着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作用,吸引了观众的支持和长期关注.不过,电视问政火爆电视屏幕的背后,制作者也应未雨绸缪,其节目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得更稳当?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电视节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最后对问政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蕾  刘敏智 《新闻知识》2012,(10):37-39
武汉台所播出的2011"电视问政"节目给官民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围绕城市治理问题,以直播形式现场考问官员,体现了官民之间的互动性。"电视问政"在权威性、公信力、舆论先导以及多媒体互动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突出"公民性"、有序性以及契合"善治"理念方面都极大地显现出民众的参与性。"电视问政"让公权力在阳光下实现透明化运作,使公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充分的保护,这其中体现了政府较高的民主政治觉悟,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使政府、媒体和公民三方得到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赵振宇 《新闻记者》2012,(10):21-25
2010年以来,"电视问政"这样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多个省市兴起。而武汉是此轮"电视问政"风暴的发源地,武汉市纪检部门认为,"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被极大地唤醒,这将促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4):4-5
电视问政在争议中前行今年5月,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连续两期刊载署名为王宁的文章,认为目前电视问政的整体格局是"热而不火",并描述了三大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还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政府官员尚难适应这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电视问政效果广受质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电视问政的出现,"有比没有要好"。  相似文献   

11.
电视问政节目问世以来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电视媒体开办了此类节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电视问政节目这么受欢迎?本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机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余瑒 《新闻世界》2014,(12):40-41
《电视问政》作为武汉市每年治庸问责下的“电视公考”,贴近民意,问责政府,为政府、民众搭建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节目利用自身的权威媒体的地位及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功能,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上做出了贡献。本文着重分析了《电视问政》在舆论监督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今后节目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程晟 《青年记者》2017,(8):53-54
电视问政是政府主动提供的、以电视为平台百姓参加的新渠道,是百姓表达和维护利益的新途径,是我国公民参政的新方式.杭州的电视问政“公述民评”始于2009年.邀请市民代表跟政府部门现场对话,考问其一年工作及服务水平.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都会成为杭州百姓热议的焦点.本文首先探寻电视问政对构建善治政府的作用及局限,然后对如何完善电视问政、推进善治政府的构建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周长城 《视听界》2014,(6):93-95
电视问政节目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从2011年开始,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如南京电视台的《向人民汇报》、《民声》,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广播电视台的《百姓问政》等。这类节目多由以前的政风、行风评议类节目发展而来,一般时长从四五分钟到1小时不等,内容集中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开创了政府执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4~15日,由浙江广电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高峰论坛"在浙江丽水举行。论坛以丽水市创办《问政进行时》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方法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发挥电视问政节目的正能量。论坛由浙江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黄勇,丽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方向,浙江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华宣飞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  相似文献   

18.
核心阅读:作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有人认为,集媒体、群众、政府三位一体的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新的舆论监督平台,也有人认为,电视问政不过是一个“官员出丑”的秀场.那么,电视问政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电视问政节目特征,探讨了主持人如何做好角色定位,在电视问政节目中呈现出良好风格特征,在节目之中敢于讲真话,适度的进行情感渲染,代表群众的心声。对树立电视问政节目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观众的全面认可,提升节目主持人本职工作胜任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借助新闻媒介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电视问政节目当前在各地方台已办得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节目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问政参与方要具代表性、问政内容应贴近民生、问政目标是问出实效。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电视问政节目才能在取得解决问题等实效的同时,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