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念念 《出版广角》2022,(11):72-75
在品牌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和产品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市场。科技期刊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同样需要依靠品牌的力量,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品牌作为科技期刊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衡量其市场竞争力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分别从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品牌培育,明确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注重科技期刊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组建稳定而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培育期刊的文化底蕴、组建高素质编辑队伍,精心进行选题策划、建立健全审稿机制,设计有特色的期刊标志、提高印刷质量方面,探讨科技期刊的品牌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洁 《今传媒》2013,(4):134-135
从国内高校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实施期刊品牌战略的意义,指出品牌竞争已成为当前期刊竞争的主题.全面地构筑期刊品牌的优势和竞争力,打造品牌期刊已成为高校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研究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技期刊应打破旧的办刊模式,与时俱进,具体从树立品牌意识,优化编辑工作流程、提高论文质量、突出办刊特色、构建高素质编辑队伍、努力实现期刊网络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当前科技期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阐明科技期刊树立品牌意识和进行品牌建设的意义.认为品牌建设应立足期刊社现状,剖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期刊准确定位、特色办刊、建立良好的编-读-作关系、不断提升期刊质量、营造刊物品牌文化、注重宣传等全方位思索来全面推进,以逐步形成完整的品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战略与对策.认为期刊品牌化建设要突出特色,择优培育;分类实施,重点塑造;实施政策导向,维护期刊品牌;实施品牌营销,完善品牌形象;制订期刊品牌保护制度,保证期刊品牌培育环境;实施期刊品牌推广工程,加快期刊品牌国际化;实施跨媒体链接,扩大品牌影响半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科技期刊品牌的概念与核心价值、期刊品牌的评价构成要素、期刊品牌的分类、期刊品牌形象识别的塑造方法、期刊品牌延伸与品牌经营内容与方法、期刊品牌的保护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保障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给出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定义,提出从加强期刊自身建设、打造期刊品牌、培养学术新人以及争取政策支持等4个方面打造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长效保障机制.指出了加强期刊自身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提升刊物学术水平、提高期刊服务意识、加强期刊信息化建设等.介绍期刊推广与品牌打造的有效途径,包括被尽可能多的数据库收录、探索OA出版、参加/协办/举办学术会议、善用社交媒体以及倡导学术争鸣等.探讨从政策层面为科技期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必要性,鼓励将优质的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改变目前国内“唯SCI论”的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期刊出版的成败基于两个核心要素:期刊内容的竞争力和期刊品牌的影响力.二者实则构建了期刊商业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以专业优质化和品牌全球化为内核的科学理念,成就了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WSP)科技期刊的商业出版品牌.WSP以其国际化定位、优质化出版、品牌化经营为我国科技期刊商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而品牌是期刊的无形资产和发展动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编辑应提高策划意识,基于新媒体和活动策划创新期刊品牌推广模式。以《药学进展》办刊实践为例,从Logo与二维码展示、专题与活动策划、新品开发、团队建设、自我总结等角度出发,介绍编辑部在期刊品牌形象推广方面的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品牌是科技期刊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衡量科技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树立品牌科技期刊有利于凝练核心价值,提升期刊竞争力、影响力。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都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当前国内科技期刊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借助学术会议来发展期刊,提升期刊影响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总结并分享其通过举办大型高端会议、靶向会议、平台系列会议等特色学术会议,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综合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的相关措施,旨在为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即精心打造期刊的数字传播平台,树立期刊品牌的网络形象;多元化传播,跨媒体融合营销,扩大期刊品牌的传播路径;加强专刊和品牌栏目的策划,彰显期刊品牌的个性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期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掌握"全媒体"综合技能,构建期刊品牌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树立精品期刊意识与形成品牌期刊文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编辑应将出精品期刊意识贯穿到整个出版过程中,科学定位期刊发展方向,突出学术特色,加强期刊出版服务活动,将期刊培育成品牌期刊,最终上升为品牌期刊文化,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科技期刊发展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如何应对入世以后期刊市场的竞争与变化。总结近年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发展经验,从多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包括:建立和巩固品牌、创新和丰富品牌内涵、搭建合作平台和建立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创立科技期刊品牌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葵 《编辑学报》2010,22(2):169-171
创立科技期刊品牌对于期刊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创立科技期刊品牌时,要处理好编辑责任与作者文责自负之间的关系,编辑与读者及作者之间的关系,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期刊质量与发行量及广告之间的关系,人才使用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国外知名科技期刊服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期刊的用户服务是构建品牌期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调查国外成熟的科技期刊的服务方式,选择了传统的知名期刊和新型的开放获取期刊,从这些品牌期刊特色服务项目中精选出共性的内容,从非网络服务和网络服务2个方面予以介绍,以求能给予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汪峰 《新闻世界》2013,(6):130-132
虽然我国近年来科技期刊数量发展较快,已进入世界科技期刊大国行列,但并未成为科技期刊品牌强国。所以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和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这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佘诗刚 《编辑学报》2011,23(5):435-437
借鉴百年品牌老刊(如《Nature》和《Science》)的经验,探讨影响科技期刊品牌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办刊实践经验,探讨品牌定位与质量创新。认为,刊社应重点关注作者群的研究方向、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与编委队伍建设、信息与数字化出版、市场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从而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期刊的品牌建设取决于编辑能力,编辑能力建设是期刊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八方面探讨编辑能力建设,以期打造能适应新时期期刊编辑工作的编辑团队.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逐步走向纵深之际,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品牌建设主体,科技期刊应突破传统品牌建构的路径依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的际遇与条件,积极探索新的品牌建设之路。结合媒体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以及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现状,科技期刊重点可以从提升数字连接力、资源整合力、社会嵌入力着手,在与用户、行业、国家和社会发展建立更深层连接以及为其创造更多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逐步开启深度融合时代的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科技期刊培育品牌栏目的举措,本文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的《农业水土工程》栏目为例,从栏目的设立背景、建设策略和发展成效总结11年办刊经验,得出利用主办单位优势组织高水平论文,邀请知名的行业专家牵头参与办刊,与行业学术组织联合办刊,利用新媒体技术辅助办刊是打造品牌栏目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栏目文献计量数据和获奖情况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说明该栏目为期刊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贡献。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科技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出版事业发展如火如荼.许多期刊正在为走出国门冲向世界而奋力前行.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到编辑质量、到品牌经营,无不十分的用心.在期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细分化、专门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下,期刊经营的商业模式(赢利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