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现阶段,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进程中,要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民族问题涉及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协调问题。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 ,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 ,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友好往来 ,共同建设祖国 ,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 ,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 ,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 )等时期。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 ,所以同外国交往的主流是和平友好交往。建国以后 ,我国的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纵向线索梳理  …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文化自信以文化自尊文化自觉为前提,没有文化自尊与自觉,就很难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建立文化自尊,提高文化自觉,去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崇高境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建立之初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中高级干部 ;二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 ,发扬并介绍各民族的优良历史文化 ;三是组织和领导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编辑和翻译工作。民族院校在几十年的发展中 ,尽管其办学形式、方法、层次、规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 ;其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语言文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依然独领风骚。民族院校…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汉、唐、明、清时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世人所瞩目,也最为历史家所重视.相比之下,长期分裂、动乱频仍的魏晋南北朝,却总是被目为黑暗、倒退的世代,似乎无足称道.其实,这只是一种偏见.魏晋南北朝,不仅作为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一个历史时代,有其不可剥夺的历史地位,而且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各民族的大融合,政治制度的演变,文学、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对隋唐及其以后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在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封建依附关系的增长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封建关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回答为这条道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存以及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的道路升华,无一不铭刻着文化的烙印。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支持。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了兴盛的文化繁荣,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中国梦思想。她是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憧憬;她像春风暖流渗入中国各族人民的心田,吹响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理想而团结奋进的号角;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基于中国现实的新发展理念,是蕴含政治发展、政治价值、政治文化等意蕴的中国发展愿景。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政治领导下,在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梦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一西北地区在历史上曾经较长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特别是关 (中 )陇 (东 )一带更是华夏文化的摇篮。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 ,为中国打通了亚欧国家商旅要道 ,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铺设了历经千年的“丝绸之路” ,也迎来了汉、唐的鼎盛文明 ,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各国顶礼膜拜的朝圣之地。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 ,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唐以后商业经济在东南地区的逐步兴起 ,使得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渐渐发生着变化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遂之逐渐南移 ,于是西北地区就慢慢落后于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这种历史所形成的落后格…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民族之基,人才之础——兼谈要重视办好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是三个座标: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者,既彼此独立,又彼此相关。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向是: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呢?其中的科学技术是国际化,各国力求统一、通用,而其中的人文文化则是本土化、民族化、多元化。 人文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存在,主要是以自己特有的人文文化的存在而存在。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特有的人文文化,实际上就没有了这个民族。前些年有一位西方政治家就讲过,用军事、政治消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很难,而用文化消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易。也正因为如此,现在西方霸…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列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的《中国文学史》有两部,一是游国恩等主编本,一是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本。它们虽然是目前最好的文学史教材,但也有未尽完善之处。即如对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民族关系——的论述,就每每囿于旧说,结论未必妥当;与之对元代以前诸如汉、唐等文学发展社会原因的分析相较,颇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本文试图就此谈点商榷意见,以求教于前辈学者及文史界各位行家。  相似文献   

11.
魏孝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少数民族帝王 ,本文就孝文帝为加速鲜卑族的发展、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汉化政策 ,作一简单论述 ,即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方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 ,北魏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鲜卑族从而摆脱了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是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力扩大民族间经济交往范围,帮扶经济发展暂时落后的民族地区,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护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周易》以其精湛的思想义理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是民族精神的凝定剂。《周易》所倡导的精义、利用、崇德三者并举的人生价值论对中国国民人格的形成和升华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国民的人格升华为前提的。《周易》的人生价值论对新世纪国民人格的升华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并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时提出来的。“复兴”就是再次兴盛的意思,这是相对于汉、唐的国力强盛,宋、元的科技先进提出来的,也是针对明、清的衰落提出的。一个曾经强盛和先进的民族,由于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地域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明、清之际放弃了开放选择了封闭,放弃了进取选择了保守,沉湎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终于导致“天朝上国”在西方殖民强盗的炮舰叩关时束手无策,赔款开埠、割地求和,输掉了列强强加的战争,也输掉了独立和强盛。1945…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同步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民族兴旺的标志之一。世界各民族都有悠久的体育文化,它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来,各兄弟民族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升华,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是一个民族对其自身的存在和尊严的自我意识,也是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特点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并不等于该民族精神状态的全部,而是指那些在该民族精神状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精华部分,它表现为道德情操、心理性格、认知习惯、审美趣味、哲学思想、思维方法、理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主观能力等多方面,而体现于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等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百越古道”是岭南百越民族居住地区的一条古道,云集着壮、汉等20多个民族及其先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片疆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该文以百越古道交汇点横山寨为例,论述了百越古道民族关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在因素以及民族关系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贾文岩 《文教资料》2012,(10):122-123
民族精神是一种深层性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获得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根本所在。民族精神在文化传承中进步和发展,民族精神在文化交流中提升,文化外交不仅有其发展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层面上,文化外交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一个民族内在的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经济之间的最佳组合,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政治文化是以各种要素相关联的复合体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由特定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生活在政治生活中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它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累、沉淀的反映,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选择,它是客观社会政治环境和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各层面的因素和政治主体的心态或心理背景都对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产生影响和制约。 纳西族从可追溯的历史时代至今,都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基本生活在同一地域。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汉、白、藏、彝等几个民族有着婚姻关系,但都没有因征服和被征服引起种族变化,也没有大规模、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