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性行淑均”,课本注:“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案:“性”是性格,但“行”不是“品德”,而是“行为”。“行”在金文作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才干无双,忠义两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先后两次率军北伐,也因此而留下了两篇《出师表》。《前出师表》就写于公元227年初次伐魏前,当时的诸葛亮豪情万丈,奈何首战失利,深受打击。公元228年,他又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后出师表》就写于此时。一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这些变化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张电春 《现代语文》2008,24(5):42-43
说明 《出师表》作为千古名篇,自有其不可言说的魅力。教师的想法是从文字本身入手,通过对段落中关键字词的领起收束作用以及相关句子的起承转合来分析经典,感悟经典。这是一种艰辛而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在通译熟读课文之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落,抓住字词句,结合自己合理的想象、独到的领悟写出一段赏析文字。教师以自己的分析为例,抛砖引玉,供同学们学习、模仿、超越。结果同学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针对朝廷时弊对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文章总结了蜀汉得以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君王的“亲贤臣,远小人”,表达了作者誓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字字句句透出了诸葛亮一片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拳拳报国之心。当时,三国鼎立的形势已经形成。中原曹魏的实力最强,而蜀汉最弱。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建立巩固的统治地区。有了这样一个立足点后,诸葛亮一边亲自带兵征战中原,“兴复汉室”;另一方面又针对内政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主张“开张圣听”、赏罚分明、谨慎…  相似文献   

5.
先帝(刘备)在开创统一全国大业中不久,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国国力困乏疲惫,这确实是危险紧急关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课本未注,或注释有误.现说明如下. 一、"试用"为何意? 原文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其中"试用"未注.或许编者认为"试用"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辞源>就将"试用"注释为"在正式任用之前先行试用"(商务印书馆1983,第2890页).人教版的教参将"试用于昔日"翻译为"从前试用他的时候",似乎向宠曾经历过一段试用期.查<三国志·向宠传>并无此说.  相似文献   

7.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出师伐魏,临行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章分析形势透彻,说理明白晓畅,语气委婉恳切,感情色彩浓厚。是文言文中的名篇。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四川,内政、外交、军事全由诸葛亮计划。刘备临死前,遗嘱太子阿斗继位,诸葛亮辅政。刘备死后,便由他担负起蜀国军政大事的全部责任。诸葛亮治蜀,在外交上,主要是巩固蜀吴联盟,共同抗曹;军事上主要是巩固襄樊和汉中两大军事基地,以两个大拳头摆在曹魏前后,等待时机成熟,即以钳击之势,攻取洛阳,而东吴则侧击徐州。为了大举北伐,必须巩固后方。因此诸葛亮的内政方针是着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并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许多文章在谈到《出师表》的艺术特色时,总免不了要例行公事地说几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套话,好像古代的名篇都应该如此似的,殊不知《出师表》的结构并不是那么谨严的。所谓“表”是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究其实,应属于议  相似文献   

9.
10.
沂蒙大地,人杰地灵.壮美的山河,秀丽的风光;众多的先贤古迹;忠厚、善良、淳朴的民风;扬名中外的名土特产,均被历代文人所歌咏.水旱灾害、征赋徭役给沂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一些诗文中也有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一 江南水乡风光旖旎,吸引文人寄寓。南北朝时,北方士族迁居南方,侨置州县,民族融合。士大夫寄情山水,避嚣尘。园林与诗文开始结合。南朝著名雕塑家戴顒因“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间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在吴下讲述庄周学说。当时江南园林已达到相当水平,吴郡有书法家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初中教材,《出师表》有些词句不好理解,对这些疑难词句.有的课本未注,有的虽有注释,但或语焉不详.或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给准确地译解课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列举一些,辨难析疑,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不仅用辉煌战绩和鲜血生命铸就了精忠报国的美名,而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满江红》和“还我河山”等不朽的诗篇和书法精品。他挥泪书写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被世世代代传颂为行草佳作和名帖。此帖,既体现岳飞深厚的传统书法艺术功底,又展现了岳飞直捣黄龙、收复中原的将帅气势。为此,我曾作诗一首:“横戈雄风动,挥笔翰墨香。精忠卫华夏,报国铸辉煌。”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初中教材,《出师表》有些词句不好理解,对这些疑难词句,有的课本未注,有的虽有注释,但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给准确地译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列举一些,辨难析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读要点: 缜密清晰的写作思路;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率直恳切、质朴平易的语言特点。二、导读内容及步骤: 1、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2、以先后顺序给每一自然段作标记:①——⑨。 a、词语评点: ①中两个“以”均作连词:前表目的,后表结果。“引喻”一词,其意不是“引用比喻”,而是指说话,系同义合成词。②中的“异同”,属偏义复词,只取“异”义。“偏私”一词,同义合成词,非“偏于私见”。⑤中的“痛恨”,是痛心遗憾的意思。⑥中的“卑鄙”,是低微的意思,指身份地位。⑦中的“谨慎”,有认真和慎重两个方面的含义。⑧中  相似文献   

17.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诫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他写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对于蜀国的人才,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广益。”对人才进行了广泛的推荐。这突出表现了他一心为国毫…  相似文献   

18.
诗的第一句是说,刘备曾经三次登门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第二句是说诸葛亮忠心耿耿协助刘备开创基业,还扶持刘禅,匡济艰危,做了两朝的忠臣。后两句说诸葛亮统率大军攻打曹魏,没有取胜,最后病死在出师途中。他的死,永远让后代的英雄们热泪洒满衣襟。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临死前,曾一再朗诵这两句诗。这当然是因为诗句表达了宏愿未遂  相似文献   

19.
《国殇》体现了为鬼雄的死亡观。这种死亡观实质上是一种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英雄观,它对后世文人立功立名、为国捐躯等英雄情结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并深深地影响到后世文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从汉代至清代约两千年的时间里,有不少著名的文人家庭,下面分类择要介绍。父子型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东汉的班彪、班固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