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纵观我县《品德与生活》的课堂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较多集中在“教材留下的空间大.要求教师自主创造发挥的东西多.教师无法深刻地认识与挖掘课程资源”这个问题.课程目标无法实现。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呢?笔者浅谈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燕山区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程资源,为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已有课程资源,教师们遵循效率性原则、个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对资源进行重建、再建、重组等实践探索,力图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让已有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为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是学生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他们在课程实施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教师没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或者开发的能力不强,那么再充分再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势。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活水,为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呢?  相似文献   

5.
王利 《辽宁教育》2013,(9):79-79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标指出: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优化,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每课的内容仅由几幅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华 《山东教育》2005,(28):51-5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基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课改后 ,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已改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 ,新课标规定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核心 ,教育教学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 ,强调教学中儿童的参与、感悟、体验 ,这门课程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儿童的面前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引新、明理、激情、导行模式已不适应该课程 ,因而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既然为活动型课程 ,就应体现活动的特点 ,笔者认为活动型课至少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是要有教育…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彭昊琎 《考试周刊》2012,(19):146-148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四个必修模块中的第一个模块,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科课程资源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教学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学习兴趣较浓,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经济生活》课程资源,能够产生积极的“首因效应”。本文对《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教学空间不能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向校处延伸。我们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程在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总是不令人满意。我们总是把道德品德与儿童和社会环境脱离开来.将它作为一种孤立的课程来对待。主要表现:①教材的学科化、知识化倾向。往往以德育或道德知识的逻辑来呈现.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使德育课程内容成为一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概念体系。②教学的语言说教,  相似文献   

13.
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可以培养教师开展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有效探索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指导思品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紧密结合,达到道德的感化,灵魂的熏陶。“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戴文红 《江西教育》2006,(10):24-25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保证新课程的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教师在教学时总觉得很困惑:教材中只选取了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简单的几张图片和简短的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怎么支撑40分钟的一节课?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课程以来,活动性成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基本特性。本文试从开展活动的时代要求、基本要素、实施策略等诸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广东教育》2006,(8):65-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意在通过活动使儿童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成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并不是说任何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每课的内容仅由几幅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生,正逐渐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然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远离学生生活、注重外在形式、抛弃教材内容、忽视目标落实等不足。那么,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现状,使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品德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样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遵循科学的原则,寻求恰当的途径,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