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ive用法归纳     
◆live的基本用法 1.作不及物动词,意为“继续生存;活下去”。例如:People can’t live without air.没有空气人就活不下去。2.表示“居住”。  相似文献   

2.
Keep用法解读     
一、用作及物动词1.意为"保存;保留;保持;保守"。如:Could you keep these letters for me,please?你能替我保存这些信吗?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living,alive,live和lively作形容词用,作“活着(的)”解或与“活着”有关之意。它们之间的用法有何区别呢?分述如下。 1.Living和alive同义,都指“活着的”,与dead相对,但用法不同。  相似文献   

4.
1.live用作不及物动词时,读作[liv],意为"住、居住",后面常接由in,on等介词构成的短语。例如:I like living on the small island alone.我喜欢  相似文献   

5.
通常,我们把词形不同,词性各异,意义有别,但具有相同的词根或基本词义相近的词称之为同源词(或同族词).在高考题以及各类试题中这类同源词辨异选择题的出现令考生感到困惑.本文仅就同源词live,alive,lively和living的用法作一比较分析.一、live,adj.having life有生命力的;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现场直播的(可指人或物,作前置定语)例如:1.A live fish tastes delicious.活鱼味美.2.Nancy has two big live eyes.南希有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相似文献   

6.
more是much或many的比较级,有三种词性. 一、用作形容词 意思是:另外的;附加的;较多的.  相似文献   

7.
I live Here     
I live here, You live near, Tom lives very far, He goes in a car. We live near, You live hare, Tom and Ray, Live far away. 我住在这儿, 你住在附近; 汤姆住得远, 来去把车乘。 我们住附近, 你们住这里, 小雷和汤姆, 家住在远处。我住在这儿I live Here@焦来清  相似文献   

8.
解读法     
为了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某篇课文 ,有时需要对其中的某些难点疑点进行资料性的解说 ,这一方法即为“解读法”。从解说的范围来看 ,它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宏观式 ,即从整体出发 ,对课文思想内容、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鸟瞰式的解说 ;二是微观式 ,即从局部着眼 ,发现或发掘文中的难点疑点(如词义、句义等)一一予以诠注品赏。从解说的手段来看 ,它又有多种具体形式 ,如问答式、提纲式、诠释式、比较式、集纳式、品析式、摘要式、图表式等。下面以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一、宏观解读1.问答式…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过: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的确,许多一线教师更多地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而忽视对文本的正确、深入的解读。于是出现了解读文本的种种误区:不读文本的有之,背诵教参上的话就行了:浅读文本的有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错读文本的有之,不深入思考,随意阅读,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新《标点符号用法》,已于2012年6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在编辑工作中,经常收到作者的电子邮件,他们反映对新标点符号的用法尚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下面试对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容易用错的地方进行解读,供广大作者在写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11.
Will to live?     
  相似文献   

12.
诗歌解读法     
如何去解读诗歌呢?我认为学生先要了解诗歌的特点。(主要针对中国诗歌而言。)我国广为流传的优秀诗歌,把大量的内容付诸读者思维.见诸笔端的内容往往是“漏万”“挂一”,而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相似文献   

13.
多元解读法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10,(5):40-40,33
多元与一元相对。阅读教学中,一元解读就是由教师唱主角.也就是常说的满堂灌.教师大都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参照教参的说法.从而确定讲解的内容。但此种讲解。尽管自有条理.却体现不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或者说对话。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漠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久而久之。有可能失去必要的兴趣,更有碍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句源自德语的谚语,直译出来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我们汉语常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说:“己所不欲,  相似文献   

15.
李素艳 《班主任》2007,(11):25-26
去年我接了一个初一新班,我儿子正好也升初一,他看着我班的学生名单说:"妈,你们班怎么分了这么多捣乱的学生呀,他们在小学都是出了名的,还有一个是学校老大,老师根本管不了。你呀,省不了心了,光这几个就得把你气死!"  相似文献   

16.
《成长》2005,(11):1-1
听朋友说,他住的某菜市场,几个月来经常见到很多穿着寒酸的青少年,下午三四点后拿着蛇皮袋子,捡菜贩们扔掉的烂菜叶。朋友说这个情况时,是当作好玩有趣来讲的,我却想起了一些其他事情。后来有人把这个当作新闻线索告诉了省电视台,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正如朋友说的那样,当一个十七八岁的瘦弱少年从身边走过时,记者拉住了他,那孩子显得有些慌乱,不过还是回答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快乐时。我们班主任才会快乐,只有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我从教十几载,做了十几年班主任的体会。十几年来。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真诚的爱心启开了一个个孩子的心扉,用真诚的爱心铸就了一个个先进班集体。今天,就在以“爱心”为主旋律构成的快乐乐章里搞下几个音符。回味一下做班主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杨聪 《班主任之友》2003,(12):44-45
只有当每位学生都快乐时,我们教师才会快乐,只有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教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不是纯历史著作,因而文学作品内容上的“真实”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意即文学作品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虚假性,但读者不能因其虚假而否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更不能把文学作品当作考证历史的可靠依据,因为文学作品允许在反映现实生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虚构不是作者有意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而是作者有意让读者对自己作品的某些“非真实的真实”产生疑问,从而在释疑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意图,达成与自己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一个方面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不失时…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倘若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知识活用于生活,那么学习将不再枯燥,反而会变得趣味无穷。在教授高中化学的这些年,笔者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将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加深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毕竟,化学知识过于抽象,假如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不但会觉得化学知识太过枯燥,时间久了甚至还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及时变更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活学活用,充分展现其生活性,这是直观展现化学知识、实现化学教学初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