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的小说创作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一股"郁达夫热"。本文试图返回历史语境,以"郁达夫现象"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为支点,来审视五四退潮期在青年一代身上所出现的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欲望与道德的矛盾以及他们颓废的反抗方式等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早期小说开中国现代主观小说先河,他作品的“自叙传”形式,感伤、颓废的情绪,独特的艺术风格,都有别于当时其他作家的作品,他早期的小说真实地艺术地留下了异常复杂的时代侧影,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醉心于追求艺术形式美,并体现在其服饰、装饰、语言上。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接受受到过王尔德的影响,却又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颓废、没落是郁达夫的个人思想表现,而在这种思想呈现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冲突。郁达夫颓废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郁达夫以自我暴露、自甘堕落作为同命运进行抗争的手段毕竟是消极的,不能使个人从根本上获得拯救,以颓废进行命运的抗争,其结果必定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5.
从郁达夫审美主体接受心理及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出发,探讨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及变异。认为郁达夫在个性气质、人生经历及传统文化心理方面与唯美主义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对它的吸收有选择性和差异性,特别是赋予颓废以新的内涵,将它转化为对现世反抗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主要受独特个性气质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的影响。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制约,郁达夫选择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个性化和民族化的过程。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中国二三十年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和流变。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颓废表现为他对生活的憎恨.在他前期的生活中,郁达夫基本没有享受过成功,也没有真正体味过情感的滋润.留学回国后的1923年郁达夫在小说中突出了"零余者"形象,以把自己放逐在社会边缘来凸现自我、反对生活.郁达夫在作品中较多涉及自杀和疾病.他对人物自杀和疾病的设置体现了他对生活负面价值的认同,是以示弱来表达对生活的憎恨.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和新媒介的辐射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商等无‘微’不至的网络新秀蹿红,带动了以短小精干为特征的微时代的兴起。美学和日常生活的距离逐渐拉近,相当大的群体在用审美化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伴随着消费主义浪潮,微时代的文艺褪去严肃的一面,世俗趣味越来越浓,这也为文艺作为消费娱乐的产物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抵制其带来的庸俗化和被消费的症候,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名人博客借助名人效应形成现实身份与网络人气的暗合,而其“粉丝”现象则聚集为亚文化圈中的文化奇观.名人博客形象的确立是经过印象整饰的,同时无法回避商业化与消费主义的导向.名人博客的“粉丝”心理非常复杂,获取自我认同的从众心理是名人博客“粉丝”心理的基础,借此言彼的宣泄心理则成为其动力.名人博客的“粉丝”传播缺乏有效互动、消解平等交流、压抑个体而凸显群体、强化而非弱化权威意识,走的是伪大众、同质化的“粉丝”传播而非真正多元化大众的传播路径,从而背离了博客传播的初衷而显示出复杂的症候.  相似文献   

10.
美感在生命中具有丰富的形态,从生命美学的维度切入郁达夫的小说,展示其小说从“感伤关”、“病态美”向“宁静美”转向的关学追求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新学史上独具特色。表现在:强烈的抒情色彩;露骨的坦率和大胆的自我暴露;忧郁感伤的格调。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一是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的郁达夫的个性气质。二是中国古典学的熏染,三是受外国学的影响。内容和题材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富才华、最具个性、最有民族气节的文人之一.他一生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时代和社会,同时还有命运的捉弄以及中国文化的排异性.这些为我们评价达夫及其作品以及今天的文化建设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一个典型的以委婉柔美风格见长的浙西作家,他浪漫多情的性格气质,柔性的审美情趣,水性的艺术思维方式以及其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阴柔伤感的美学风格,细腻纤巧的表现方法,都鲜明地显现出吴越文化(主要是吴文化)对他产生的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试图从郁达夫的创作中寻找吴越文化的深深印痕。  相似文献   

15.
在郁达夫的创作生涯中,南洋时期作为其创作和生命的终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者为何和怎样建构出一个他们所认可的郁达夫的南洋形象,需要寻找各自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多层面的原因,南洋郁达夫也由此成为一个所指和能指不断漂移的符号,植入了星、马、印、中国、日本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空隙中,成为一则开放而多义的社会文本,具...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兴起。郁达夫作为当时享誉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不仅在社会活动方面与左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文学思想、创作实践也呈现出明显的左翼文学特征,可以说,郁达夫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左翼倾向的作家。他真诚地接受了代表时代潮流的左翼文学的影响,努力从各个方面突破自我,表现“生的苦闷”和时代苦闷,成为忠实的“时代表现者”。同时,由于个人的文化心态的制约,郁达夫并非纯粹的左翼,其文学创作又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但他的作品因充满"病态"的性爱描写而饱受争议,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病态"性爱描写后面有着自身的写作目的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离异是震动文坛的一场大悲剧。关于他们离异的原因多说是第三者的插足,很少有人从思想上去分析探究两人离异的根源。事实上,在郁达夫一见钟情于王映霞并开始追求时,两人思想的差异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文章即从郁厌虚荣,王慕虚荣;郁恨黄金,王爱钱财;郁欲隐居,王喜热闹;郁憎做官,王羡做官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指出两人志趣相悖,追求不一,互不理解是其离婚的主要原因。郁王离异是郁达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究其离异的思想根源,对研究郁达夫的心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