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F0002-F0002
文革诗歌研究忽略对毛泽东诗词的关注,似平理所当然。迄今公开发表及网上传播的挂在毛泽东名下箩诗粤作品,有130多首,多数作品创作在文革以前。创作于文革中的诗作,从已经得到权威出版物确认的《七律&;#183;有所思》(1966年6月),到所谓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残句,传为1976年春所作),其间或真或伪的作品,加起来也不过10来首,且不说质量不等,与文革前诗作的意境高远气贯长虹实不好相比。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的文革传播 文革诗歌研究忽略对毛泽东诗词的关注,似乎理所当然.迄今公开发表及网上传播的挂在毛泽东名下的诗词作品,有130多首,多数作品创作在文革以前.创作于文革中的诗作,从已经得到权威出版物确认的《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到所谓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残句,传为1976年春所作),其间或真或伪的作品,加起来也不过10来首,且不说质量不等,与文革前诗作的意境高远气贯长虹实不好相比.  相似文献   

3.
文革诗歌研究忽略对毛泽东诗词的关注,似乎理所当然。迄今公开发表及网上传播的挂在毛泽东名下的诗词作品,有130多首,多数作品创作在文革以前。创作于文革中的诗作,从已经得到权威出版物确认的《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到所谓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残句,传为1976年春所作),其间或真或伪的作品,加起来也不过10来首,且不说质量不等,与文革前诗作的意境高远气贯长虹实不好相比。  相似文献   

4.
一代人     
顾城 《辅导员》2011,(13):47-47
百字小传 顾城(1956—1993)。北京人。1969年随父下放,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74年回北京。“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4年起于矧匕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  相似文献   

5.
<正>《相信未来》(食指)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里面的两首现代诗。食指,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诗歌《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文化大革命那个动荡的年代。海子,生于文革之前,长于文革和改革开放时期,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作于1989年,作者自杀之前两个月。  相似文献   

6.
正美籍学者罗斯·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中说:"毛泽东是一位领袖、军事指挥家、共产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他的诗作才充分地表现出深刻而生动的革命精神,这是他诗作的一大特点。毛泽东的诗作散发着个性化的魅力,比如他在《念奴娇·昆仑》词作中将初稿"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通过斟酌字句更好地体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化一般为显豁,变俗言为妙语。在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其化用古诗词的痕迹。此外,毛泽东对诗词的音律也很重视,在诗词创作中很注重调配音节,协韵合辙。以上这些特点在《沁园春·长沙》中都有表现。教师可以以这首诗词作为依据,带领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阿让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F0003-F0003
文革中非正式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铅印本,版本及印数无法统计。重庆市新六中32111战斗团1968年编印的《毛主席诗词》(增订本),是这类出版物中内容最为丰富、完备的版本之一。红色塑封,隶体书名,烫金,封面是《七绝&;#183;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目录页前有4幅彩色图片,内容依次为: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毛泽东站立天安门城楼的半身像、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文革时天安门前爱检阅的方阵。正文收录之前已经发表的37首诗词。  相似文献   

8.
有朋自远方来,特意向我了解老舍先生三十多年前在秦皇岛写下的五首诗作。当我将老舍先生手书的自作诗五首的影印件(原发表在1963年《河北文学戏剧增刊》)出示时,他万分惊喜。为了寻找这份材料,他已跑遍各地,遍访当年的知情人,但有的因年老体弱,遗忘殆尽;有的经历了“文革”,文物全失。老舍先生诗五首的手书原件,看来是难寻难觅了。就连我这份影印件,也较难得了。谨将老舍先生的五首诗作及其创作始末,公布于众。作为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纪念。 老舍先生在刊发这五首诗时,前面加写了一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五首诗的写…  相似文献   

9.
太平府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太平府即宋太平州(治当徐),辖境包括今安徽马鞍山、芜湖、繁昌。从太平府地方文献中共辑录为《全宋诗》失收的作品27首,重录2首,其中包括黄庭坚、沈括、郭祥正、贺铸、洪迈等知名人士的诗作。  相似文献   

10.
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是根据《马车夫之歌》改编创作的。丁善德先生创作这首作品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国家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时期,作品中包含了对新中国的憧憬,曲调欢快、明朗,洋溢着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春舞》是孙以强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丰富西域特色的钢琴曲。《春舞》创作于1980年,作者应钢琴家刘诗昆先生的邀请到新疆采风创作,经历过文革冲击的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包含对改革开放后新生活的憧憬。文章对《第一新疆舞曲》与《春舞》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演奏艺术特色,可以对两部作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乐曲,把握乐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文革”前夕 ,毛泽东集中创作的数首诗词 ,从创作缘由去解读毛泽东彼时彼际的思想、情绪 ;从毛泽东诗词诗意化地表达情致、心态的角度 ,去欣赏其诗词大多作为“政治诗”的艺术特色。毛泽东在诗词方面一直较为注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个性高扬的“三李诗” ,而不太喜欢杜甫的诗作。但到了他的晚年 ,随着心境的转换 ,在诗的意趣上却又不自觉地趋向杜诗的赅博沉雄。这不能不看作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上的一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敦煌残卷P.255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唐代文学抄卷,此卷原藏法国巴黎图书馆,首经王重民和舒学先生整理,发表于1977年12月出版的《文史资料丛刊》第1辑。但这个整理本仅收"供名氏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共72首诗作,并以为这72首诗即残卷之全部。故后来高嵩先生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便以这个整理本为底本进行考释。1983年,柴剑虹先生首次披露了P.2555残卷全貌,此卷除王先生校录的72首诗作外,尚有116首诗和2篇散文作品。这全部190首诗文作品,只有16首诗…  相似文献   

13.
夏艳 《学语文》2014,(3):55-55
《晚祷(一)》(见卷首)是梁宗岱先生的代表诗作,作于1923年6月13日。1924年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集《晚祷》即引此诗作为集名,可见诗人对于此诗用情之深。《晚祷》诗共两首,创作时间相隔一年。但两诗其实有着相同的写作背景,都与一个人、一件事、一幅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周培公传世诗集有《长征草》《即次吟》。《长征草》录其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至康熙十七(1678年)5月随图海征王辅臣及之后赴湖广参与蔡毓荣及岳乐讨伐吴三桂的诗作79首。《即次吟》录其康熙十七(1678年)10月赴山东登莱道之任至归里之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季的诗作计143首。通过对周培公生平行迹和诗歌的解读,对二集中作品创作时地进行初步考证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生平际遇等提出新看法,如其任登莱海防道品秩当为从三品、图海系其早年知遇之"显者"等,以深化对周培公及其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宝库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沁园春·雪》是大家广为熟悉的优秀作品之一。作曲家生茂、唐诃深悉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内在涵义,通过充满才华的艺术创作,使得这首艺术歌曲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被频繁使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大家都知道,演绎作品时对于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诗词《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2月创作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格律诗史上,闻一多的《死水》、胡乔木的《仙鹤》、黄淮的《点之歌》是三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由它们所代表的新格律诗创作呈现出四种基本形态:(一)整齐体;(二)参差体;(三)简明体;(四)长短句体。  相似文献   

18.
刘子俊 《学语文》2008,(6):33-34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何时?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版)文下注释说:“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晚年作品。”毋庸讳言,此释难以令人满意。“晚年”怎能说明创作时间?年过五十才叫晚年,清照终年七十二岁。那她“晚年”有二十二年之长。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到底哪一年才是《声声慢》的创作时间?此问题不可不究,因为它关涉副词的创作背景和意境理解。笔者查阅各种年谱和注本,却又发现说法不一,故而觉得更有必要考辨一番。  相似文献   

19.
董辉 《文教资料》2010,(35):108-110
浪漫主义作曲家李斯特的交响诗代表作《塔索》,是依据拜伦的诗作而创作的,李斯特为他的作品加上了副标题——哀诉与凯旋。本文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的标题音乐形象及其所运用的主题变形手法,着重揭示了作曲家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音乐的手法来表现这首交响诗的标题内涵的。  相似文献   

20.
李莉 《文教资料》2012,(29):73-75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66)是19世纪浪漫派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舒曼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奏呜曲,《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首。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弹奏好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