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F0003-F0003
“学高身正”历来是中国古代士子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其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当引为我校校训时,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和规范。“学高”,指教师应具有广博的学识,对时代与生活敏锐的感应和扎实的技能,以为培育后学安身立命的根基。子日:“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183;雍也》)师者惟有“学高”方可“传道、授业、解惑”。“身正”,是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品行、高尚的情操,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光明磊落,抱诚守真,高风亮节。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今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相似文献   

2.
孔子从事教育40年,以“六艺”为教材,把“德行”列为四科之首,体现了他全面发展、德育首位的教育主张。由此出发,他全面阐发了为师之道,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师素质观。一、修己正身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他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可见,要使学生身正行直,教师自己先要正身,身正行直是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以身立教,率身…  相似文献   

3.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目:“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思是说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人格魅力,强烈的责任感、勇于创新等等,这都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说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讲究“师德”。什么是“师德”?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关心青年;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师德的内涵。近代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这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教好,而要教好学生,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质都应该有高度的修养。建国以来,党的政府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997年8…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师德足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说明了为人师表就是无声的命令。要想规范学生的言行,教师首先要做到。下面就师德方面谈几点个人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8.
纪渚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9.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问,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相似文献   

10.
老师当然要有个老师的样子,要像个老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还有古语讲得好:“己不正,何以正人?”  相似文献   

11.
亟待开展的大学生诚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信用问题日益引起人家的关注,诸多信用缺失的案例时常见诸媒体报道,如:假冒伪劣商品,企业间的拖欠账,贪官污吏的腐败,足球比赛中的“黑哨”,等等,这些表明,信用危机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信用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立国之基。《论语》中所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人皆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孔子将信用在国家中的地位与“食”“兵”…  相似文献   

12.
常卫东 《宁夏教育》2010,(7):125-125
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人类文明火种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莘莘学子们人生旅途的指路明灯和导师。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行为示范”形容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2005,(9):54-54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日:“我也不解与诸君相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醉翁谈录》寓言)  相似文献   

1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条最著名的传统师训,它既是对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和意义的概括,也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崇高定义,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本身性质的基本理解和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味着教育本身负有双重的使命和责任:其一是知识传授,即通过集约化的学校教育方式,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其二是道德培养,即通过有意识的道德引导和规范,造就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意味着,作为社会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也承担着双重的义务和责任,具有双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取与舍     
一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相似文献   

16.
文言阅读训练一则周纯智,李玲玲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②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③,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  相似文献   

17.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成为教师的座右铭。“学高”是从以智育人方面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身正”是从以德育人方面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应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师德对育才重要性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师德的具体体现,进而论述了师德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路静 《教育艺术》2004,(2):44-46
古代教育专著《学记》对育人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说的是思想工作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古语中的“学高八斗,身正示范”、“防微杜渐,严爱相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等,说的是思想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呢?本文就此略陈己见,抛  相似文献   

19.
刘名远 《小读者》2011,(10):46-46
中国人自谓“炎黄子孙”。“炎”是炎帝,“黄”是黄帝。有典籍说,炎帝和黄帝是同胞兄弟,但这种传说比较晚出。炎帝又称“神农氏”。这个称号更鲜明地反映了炎帝神农氏对华夏民族的贡献。神农氏首倡了农耕种植。《吕氏春秋》记述:“神农之教日:‘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讨论语文教师的德性品质,不止于其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瞩目的是作为人的最朴素的德知、德行、德性,尤其是作为教师内在品质的德性修养。这种德性,是指“人”内在的朴素的真、善、美的品质,是一种引领学生生命发展的品质。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的内在基础就是“心正”,就是具有一颗德性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