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场演出,一次走秀,或许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彰显。但当媒体屡次报道这类浅层次的文化事件时,"文化"就显得较为单薄,缺乏厚重感。2011年、2012年,《上饶晚报》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了"百位文化名人论坛",开创了地方文化报道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尤道远 《视听界》2014,(6):118-120
一、成就报道运用图表字幕的好处纵观电视媒体的政经新闻,成就报道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党委、政府部门将之视为发布政令、通报政绩、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举"和"鼓劲之举",电视媒体则将之看作服务中心、解读会议、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之举"和"尽责之举"。通观成就报道,电视画面往往会出现"说工业就是车间、机器、产品。  相似文献   

3.
时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已被看作是一种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诠释社会道德与良知的进步力量。那么,当媒体的失实报道、虚假报道等现象层出不穷,低俗报道、不良文化被广泛传播,新闻报道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时,新闻媒体能否担当起如此重任?也许,是到了新闻工作者该认真思考"新闻媒体该如何监督和约束媒体自身"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靖鸣  刘锐 《新闻知识》2008,(6):54-56
一、问题的缘起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虽然,"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对大众传播行为的研究,但同样适用于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在克服先入为主、仰视视角和以全概偏等报道误区的基础上,要创新报道内容,结合历史空间和时代特色,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挖掘报道师生典型;还要完善报道形式,加强全媒体、多元化报道.在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过程中,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要结合传播对象与报道对象的实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提升报道的感染力与传播力,实现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以人兴文,以文育人"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7.
李辉 《青年记者》2008,(5):21-22
以前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舆论监督"一是个闹心的词儿,或视为洪水,或看作添乱,但从近期报道来看,情况颇有改观:江西、广西的领导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广东省的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省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各地不约而同,高调力挺,表明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推动"善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以前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舆论监督"是个闹心的词儿,或视为洪水,或看作添乱,但从近期报道来看,情况颇有改观:江西、广西的领导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广东省的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省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各地不约而同,高调力挺,表明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推动"善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12,(11):2-3
中央电台将"走转改"报道与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细化实施,派出30多路记者分赴各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集中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地市党报由于地域限制,新闻来源有限,记者、通讯员常反映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只要用心,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是新闻可写。结合在《衡水日报》从事近二十年头版编辑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淘、抢、挖、雕"四字入手抓新闻。会议报道:慧眼识珠"淘"新闻会议报道是党报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肩负着宣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任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让经济报道"活"起来,使其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同时又具有服务性、贴近性,具有更强的亲和力,成为实现经济报道创新的有效途径。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综合性、工作性上,而它的这些特性又决定了经济报道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一些旧有的呆板模式束缚下,许多经济报道与工作总结无异,有的更成为数字和概念的堆砌。往往记者下了很大功夫,读者却并不领情,"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而反观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这些  相似文献   

12.
市县报道,一般是指反映市县工作成就、有效举措、探索实践等的报道。对省报驻站记者来说,市县报道是理所当然的"必修课"。能够运用新闻化的语言,准确及时地把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亮点"印"上省报,不仅是市县的愿望和要求,也是驻站记者的职责和任务。市县报道怎么写,才能既符合本报的要求,同时又赢得市县青睐?以笔者驻站多年、采写大量地方新闻的经验而言,报道要实现"多赢",必须立意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威胁还是机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7月7日早上,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在网上制作传播声音和图像流的人)"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这种"整合型"媒体采编发布形式的出现,被看作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又一轮挑战.然而,挑战究竟有多大?传统媒体又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报道看作是重大的“媒介仪式”。“媒介仪式”也被定义为“媒介事件”,在报道思路上有—些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笔者从报道策划、语境营造、凝聚共识等三方面论证这次媒介报道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面报道、成就性报道之所以难做,关键在于这类报道往往缺乏新闻性,容易陷入"炒冷饭"的境地.而偏狭地理解"正面"和"成就",也使报道易取宏观视角,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从而缺乏阅读亲近感.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12月优异策划"黄河支流生态调查"报道,央视《经济半小时》,2019年12月4日-5日简介:2019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加强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一策划可以看作对座谈会的回应。报道分两期节目呈现,分别是《流向母亲河的污染》《母亲河的“伤痛”》,关注黄河流域河南段、甘肃段的支流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即使再苛刻的学人也不会把近来井喷式的震灾报道研究看作是应时之景. 中华民族以至整个人类付出数万人的生命、数十万人的残伤、数百万人的伤痛和数千万人受灾的代价之后,无论是作为族类角色还是作为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学术生产者都应本着对于族类、国家、民族、杜会负责的态度,面对这场灾难,面对灾难之后的种种社会现实.震灾报道、学术生产密切相关,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未来有了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每年3个"黄金周"是休闲报道密集期,媒体每年都挖空心思打造"‘黄金周’吃、喝、游全攻略"。"十一"又至,媒体  相似文献   

19.
就像一对争吵多年的夫妻,曾经种种攻击对方的言行还未烟消云散,英特尔与Sun就宣布重归于好.而这次"修好"被业内人士看作是Sun和英特尔的明智、务实之举,因为,此举顺应了当前服务器以及芯片市场的竞争形势,而且有利于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在各类都市新闻、社会新闻、城市经济新闻充斥各种报纸版面的当下,农村版面似乎越来越不起眼,特别是沿海较发达城市的许多报纸把"三农"报道分散到要闻版、经济版或社会版中,没有开设专门的"三农"版面。事实上,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因此,作为媒体也应积极配合中心工作,搞好"三农"报道,做活、做精、做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