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效率,一直被学界用"少、慢、差、费"四字概括.即使将语文与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比较,其效率的低下也是不容否认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语文是学习什么的?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课文.教师在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在"课文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语文课就是听老师分析课文,然而教学效率也不高,一直为大众诟病。因此,当下语文教学改革,应跳出一篇一篇讲读的陈旧教法,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探索语文教学的高效途径,变过去一篇一篇的讲读为以"单元整体学习"。从单元教材整体出发,研究在总课时数不断递减的前提下,如何以单元课文为载体,将语文知识的学习、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机地整合,变过去  相似文献   

3.
一篇课文,在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确立之后,其实是过程的顺畅与否,决定这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部编教材力图在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之间建构体系,让教师之教有章可循,让学生之学有法可依。课外篇目的单篇教学,置于学生学段,参照学生学情,也能实现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是围绕语文教学某方面的实际问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专项学习和研讨,促进师生在研究中共同发展,积累提炼教学经验,进而催生新的研究。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写人记事类课文"为例,谈谈该项专题研究之所得。一、生本发展:专题研究的价值取向1.建立模块: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教师要有整体解读教材的观念,为学生建立起整体的、有序的语文知识模块,形成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话道出语文学习的真谛——多读书.然而七至九年级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每册书只编有30篇课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每一种文体的课文在教材中也只编有少数几课,这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参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陈国琴 《现代教学》2008,(7):114-115
过去语文教学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单元”脱节。教材的编排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以篇为单位零敲碎打地向学生传授着不成体系的语文知识,因而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也是零星的、杂乱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语文单元的整体性,遵循语文学习本质,以教材单元为单位,组织并建构有内在关联的系统性语文学科知识。从单元目标到单元教学内容再到课时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过程中。遵循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是有趣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1."孤立"的教材:语文课堂教学的"多重封闭" 课程改革已经超过十年了,现在的语文课程,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是很开放的.因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然而在实然的语文课堂上,你会发现许多教师还是把每一篇文本都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让他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很"孤立".这种"孤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篇运行".每篇课文都是独立的,不和其他课文有联系,对同在一册的课文没有进行内在的组织建构.二是"单本运行".课堂上只讲语文教材,不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把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视作圣经.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来讲去,还是那几篇课文,还是那几句话,根本就走不出语文书.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但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偏差,所以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教材和重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语文教材的应用也应当针对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改善,其中要充分应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使得学生对插图的内容进行认知与思考,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使用的现状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插图可以说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几乎每一篇课文都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现代语文教材主要指文选型语文教科书,其构成要素有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其功能主要有凭借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当前语文教师对待语文教材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唯文是教",他们认为教材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教学一篇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于是,盲目依赖教参,把参考书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奉为"圣经",语文教师只是这部"圣经"  相似文献   

12.
正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材料,用课文教语文,其教学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语篇知识,学会用语篇知识进行言语表达。然而,要实现教学核心目标,关键在于开发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求他们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段."与理科教学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不同,语文教学常常是天女散花,教师很难按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绘制出一幅严密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而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建构整体教学认知体系和教学结构,以诊治当下语文教学零散、低效的弊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实践的证明,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光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课文,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因此教师们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爱好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学生在业余时间如蜜蜂采蜜般汲取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15.
“大概念教学”是把零散的知识从一篇课文走向一类课文,打通学段、跨学科的学习,抓住碎片化的知识,把点、块、网三者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在真实世界中得以运用,指向未来去解决真实性的问题。本文通过整体解读,厘清单元内容;层级推进,落实语文要素;习作指导,迁移学会表达三个方面,以基本问题为主线,贯穿“准备、建构、应用”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学生能力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是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素材,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用心地解读每一篇课文,以便让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从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可如今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越来越长,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教学时间相对紧凑的情况下让学生学得扎实,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长文短教"这个话题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8.
一、透视现状精略两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1.一"略"而过. 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学习要求,没有作业练习,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略读课文不重要,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即可,使略读课文一"略"而过.  相似文献   

19.
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材不属于语文知识体系,它是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话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子"说,主要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二是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平台和例子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吸收课文的养料,深入钻研课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魅力课堂,而很少有教师想到自己也可以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课文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