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和你分享一个特别温馨的故事. 有个中国小女孩,因为爸爸妈妈要去德国工作,她就跟着父母去了德国,在那里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班里有个德国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说,他爱上了这个中国女孩. 有一天,这个中国女孩生病没来上课.那个德国男孩很难过,在课堂上就哭了起来.老师体谅他的心情,让他先回家了.回到家里以后,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那个中国女孩,我爱她,我要和她结婚."  相似文献   

2.
在几年前的那个时候,二十万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字。那个时候正好是爸爸五十岁生日,爸爸学会了开车。想了很久送什么礼物给爸爸,最后咬一咬牙,想要送一辆车给他。自己以前也从来对车都不了解,因为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有钱到可以买一辆车。那个时候也只是听身边一些爱车的同学,聊一些杂志上的保时捷或者法拉利。但那个时候除了对  相似文献   

3.
海螺 《家长》2008,(5):39-41
儿子说:"老妈,我喜欢上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隐隐地有一点担心。作为母亲,我当然希望我的儿子是单纯的,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不希望因为一个女孩子的出现影响他的前途。可丈夫说:"如果我们生硬地阻断他们的来往,只能适得其反。而且在儿子的心中,也许会留下一生的遗憾。只要我们做父母的随时因势利导,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经历了这件事以后,儿子一下子长大、成熟了很多。  相似文献   

4.
作为已经长大了的孩子,应该怎样面对父母的婚变?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更是一个许多青少年渴望得到帮助的话题。心灵故事:父母闹离婚我该怎么办我是个17岁的高中女生。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5.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父母的缺点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父母如果给孩子一个平等的环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将是父母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要把学生的需要变成自己的需要,自己角坚入学生的队伍中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填充自己生活的必需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魏老师是一个内敛、话语不多、略带拘谨的人,但情感细腻。当谈到他所帮助过的老人时,他完全放松下来,话也多了起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照顾老人就如同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这些事不值一提。"魏老师诚恳地说。人们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魏老师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贫困,上学的钱都是父母东找西借凑出来的,一直供他读完大学。一份感恩与愧疚之情深藏在魏老师的心底。魏老师说:"父母的关爱是我人生最厚重的礼物,一生受用,无法偿还。长大了,我对父  相似文献   

8.
和儿子过招     
儿子上小学了,现在居然不把我这个父亲当权威了。 这不,儿子不但不再迷信我的权威。而且还经常跟我顶嘴。每次我拿出家长威严耳提面命的时候。小家伙把脖子一扭,别着脑袋说,我们老师给我们讲了,你们大人应该尊重我们孩子的意愿,不应该拿你们大人的观点来衡量我们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下课了,安静的课堂随即变得热闹异常。班主任老师走到哄笑的学生堆里说道:“你们在看什么?这么有趣,让我看看!”边说边拿来学生传看的纸条。霎时老师的脸变得严肃起来!经验告诉我有情况,我走到班主任身边了解到,原来是一位学生对班主任的全方位歪曲式的描述。太不尊重人了,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10.
楠杨 《家长》2012,(5):16-17
德国 德国人特别守时。德国父母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约会要准时到达的习惯,只有按时赴约才是对对方的尊重。约定好的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孩子无论是应邀到别人家做客,还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07,(10):28-30
我非常喜欢“青春热线”,喜欢你总是那么轻松的几句话,就化解我们心里的问题,驱散我们心里的阴云。我一直幻想着能够见到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徐丽 《师道》2009,(10):55-55
女儿刚满五岁,成长中有许多有趣的“叛逆”小故事。 熊怎么不冬眠 女儿每天晚上睡前必听一个故事,我给她订购了不少图书。每次在听故事时她总能提很多问题,我都会耐心给她讲解。时间长了,她提的问题越来越多,并敢于对故事不合理的情节进行质疑,让我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13.
怎样面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怎样去呵护这些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尊重学生,无疑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策。镜头1:初二七班课堂上,我发现坐在第一位的瘦小的小男孩陈某  相似文献   

14.
读完贵刊在今年第五期上刊登的案例《如何面对自己的“遗像”》,笔者忍俊不禁,同时也颇受启发。一方面,很高兴在学生普遍早熟的今天,仍然有“李小小”这样富于童趣的教育故事上演;另一方面,在这则案例中,笔者看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这是教育的幸事。  相似文献   

15.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当他上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却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谨,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  相似文献   

16.
周模平 《今日教育》2005,(12):54-54
平常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总是要求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说话要算数。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往往被我们漫不经心的应付、不耐烦的呵斥打碎。因为是漫不经心,我们往往没有在意,可是留在孩子心底里的会是什么呢?一个女孩在一篇题为《永远的诺言》的作文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7.
俞雪芽 《家长》2012,(4):30-31
父母的强势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的依赖和懒惰。所以,父母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是引导和鼓励,而不是大包大揽。 家长:老师您好,我遇到了一个子女教育上的棘手问题,其实我自己就是老师,可就是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措,越管越坏,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咨询师: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说说您遇到的问题吧,我们一起来商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F爱即使已经跨入大叔的行列,J老师依然是一枚资深帅哥。岁月对他很仁慈,馈赠大于沧桑,比如说阅历堆积的睿智。能把枯燥的物理上得生动形象,让在座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听懂,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办公室永远挤满了叽叽喳喳问题目的女学生,对此,我表面上很不屑,因为内心不愿承认自己其实也很想属于那个群体,但又不敢。  相似文献   

19.
“妈妈,当好学生真烦,我不想当好学生了!”上五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愁眉苦脸地对我诉苦。 当好学生,成为老师们宠爱的对象,学生们追捧的明星,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儿子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不愿意做好学生了呢?其中定有蹊跷。经过询问,才知道考试将近,担任英语、数学、语文、科学的老师纷纷对他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必须考第一。  相似文献   

20.
陆真 《早期教育》2000,(10):39-39
我儿子希希今年才三岁半,长得比同龄孩子要瘦小,这倒不是我最心急的,我最心急的是他的“老态”。据幼儿园老师说,从入园到离园,他自始至终都是眉头紧锁,眉宇间常透出成人才有的淡淡的忧愁;上课时他从不举手发言,而是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想心事”;游戏时,别的孩子生龙活虎,只有他耷拉着脑袋,一步一挪地跟不上趟。其实,希希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他会不时地跟在我的后面问长问短。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劲头十足,遇到高兴的事他会笑得很开心,是一个十足的小淘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