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出中又一次质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尤其是新旧课程转型时期,新的教学模式尚未建立,旧有的模式还没有摆脱,对于教师来说,无异于一场痛苦的抉择,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新课改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去调整自己心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标准是什么?这些不能不成为我们探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良元 《农村教育》2005,(7):106-106
长期以来,关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但对于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塑造的教师心理却关注甚少,尤其是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师不仅面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同时也承受着诸如学历、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很关注的问题。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积极稳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内蒙古电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周宏皓等同志,在多年潜心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师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关注,教师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教师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教师教育决定国家未来,教师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教师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石[1]。芬兰以其优质教育著称于世,而这得益于芬兰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及其发展。芬兰的教师教育有何特色与经验?中国的教师教育症结在哪?国际范围内教师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关注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者给予关注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百年历史的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和重要的发展时期。情况在变化,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教师教育向何处去?全社会关注着我国教师教育的走向,教师教育战线面临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当此之时,审时度势,正确判断,果敢抉择,对于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的全局至关重要。为了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上形成共识,首先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进一步强调以下十个观点。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而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教育问题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的教师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围绕着教师教育理念——用“教师教学”取代“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教育目标——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结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等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师从业素质是一个古老而长新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对教师从业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而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素质、优化智能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完美自己的外在言行。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政策改革是近年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2001年,挪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关注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挪威政府认为,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师教育改革是核心因素(Buchberger,Campos,Kallos.& Stephenson,2000)。为此,挪威在教师教育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新课改顺利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教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持久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001年6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既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教师进修院校特别是省级教育学院如何建设与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进而影响着新课改的进程。因此,分析教师心理素质对新课程的影响,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进而提出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对新课改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杨勇 《继续教育》2001,15(6):34-3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传统的教师素质结构正面临着根本的变革,如何实施跨世纪的“园丁工程”,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适应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新型教育工作者,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师资培训工作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显得更加紧迫和至关重要。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对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12.
孟继贤 《学周刊C版》2020,(15):175-176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推进,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师素养就是一个重要的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行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当前教师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所有类别的教育改革中,学校课程改革无一例外地成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在这里,教师被视为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教师能否响应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而在教学上作出适当的调节和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然而根据目前的抽样调查,真正理解、赞成并积极投入其中的教师的比例不到30%,其余超过70%的教师对新课改反应冷淡。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能力不足,课改加重工作负担、影响自身利益等因素外,教师具有的保守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这里所言的教师保守性,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最有价值的知识的信念,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维持传统课程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反对改革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自己的价值 在每一次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面前.教师总是被动地承受。而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功。历经多次这样周而复始的改革,教师不仅失去了改革的激情与信心.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内心尊严与幸福感的丧失.因此认识自己的价值是教师自主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教师内心尊严与幸福的价值基点是什么呢?这是多年从事基层教育研究的笔深深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21世纪教师教育职后培训新体系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教育,过去曾一直是由地方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以职前教育为己任的高师院校很少问津,即使参与电只是处在学校边缘地位的成人教育、辅助式参与,更谈不上系统有效的体系构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教师在职培训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教育竞争的焦点。二战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表现为教育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素质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业迅速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正成为我国乃至国际教育研究中最突出的主题和最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构建与培养、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世纪之初具有特殊的意义。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若干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关于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就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建构模式、培养机制及教师心理素质评估系统作了最初理论上的假设。本试从上述几个方面展示总结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叶子 《师道》2004,(9):46-47
从教书到写书,从教师到作人,一些有追求的一线教师,执地走着自己的求索之路,他们关注教育热点,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他们或激情飞越。或沉着冷静,他们的感受与思考,不失为我们探索教育改革之路的珍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又源于教师专业化。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在信息社会的教育中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应当如何去主动适应围绕着教育技术展开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围绕以上问题,探讨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挪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关注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挪威政府认为,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师教育改革是核心因素。为此,挪威在教师教育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