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以及其有关施耐庵生平的文物史料是否可信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表示过基本肯定的意见①,此不赘述。现仅就王道生在《施耐庵墓志》中提出《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的问题谈点看法。一、从《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管窥施耐庵原作的面貌关于《水浒》的书名,从明人笔记中可以看到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这样的:郎瑛(1438-1566?)在《七修类稿》里有两处提到《水浒》一书的内容,但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作者施耐庵是元末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广大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一部长篇小说,书名的意思是“水边的故事”,这个书名极富艺术色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是同学们知道此书名的由来吗?《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给起的。施耐庵是元朝人,他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苏州老家,一面教书,一面根据元人话本《张叔夜擒贼》,呕心沥血,写成了《江湖豪客传》。施耐庵对小说的情节很满意,但总觉得书名庸俗,没有特色。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看到了这部小说,建议老师改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非常高兴,连声…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作者施耐庵,大约是元末明初人。他曾出任过知县,“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他把那些流行在人民中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杂剧、话本中彼此不相连缀的水浒故事搜集整理起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写成了《江湖豪客传》,后由他的学生罗贯中建议改名为《水浒传》。“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从北宋末年到元代末年,是水浒故事产生的时期。当时的阶级矛MINGZUOPINDU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水浒传》生动反映了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施耐庵是怎么写出这部书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早在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前,民间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浒英雄的传说和评书,  相似文献   

7.
董大良 《生活教育》2012,(19):59-61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行者武松打虎的故事妇孺皆知,广为传诵。在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景阳冈》这篇课文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六大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西厢》《水浒》与杜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系施耐庵、罗贯中,这是史实。17世纪的怪杰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人瑞,江苏苏州吴县人),最服膺施耐庵,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浒,念hǔ,水边.以“水浒”为名,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八百里水泊梁山,书中的主人公,就在梁山泊周边展开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这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斗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自明代中叶以来,屡经封建文人增删,有各种繁简不同的本子(如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七十回本),思想内容也比较复杂.但瑕不掩瑜.《水浒》仍被尊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青少年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水浒》是不可不读的.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究竟是一部“禁书”还是一部“官书”,看看它的自白,尤其是看看它出现之后受到哪个阶级的喝采就很清楚。书名往往是点明作者的寓意的。这部书为什么取名《水浒》?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发凡》作了这样的自白:“传不言梁山,不言宋江,以非贼地,非贼人,故以《水浒》名之……盖明率土王臣,江非敢据有此泊也”。所谓“率土王臣”,指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历来统治阶级鼓吹“剥削有理,造反  相似文献   

14.
名著《水浒传》家喻户晓,其作者施耐庵系我镇施家桥村人。水浒文化博大精深,是构建校园文化、弘扬地方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好素材。基于此,为创建特色学校,我校确定"水浒文化"这一特色项目,进而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水浒文化校本化研究》,于2011年立项。课题实施以来,我校作了积极探索,不断推进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因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久盛不衰的水浒文化。元末明初施耐庵隐居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所辖)著《水浒传》。美术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教育上,从美育的角度认识大丰水浒文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水浒传》一书中地方语言、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器物造型等透露出的大丰本土文化气息,它们的特征恰恰是审美教育所依凭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尝试将大丰地域的水浒文化融合进小学美术课堂,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这在其思想内容所反映的作者主观思想矛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不一致。《水浒传》研究中的歧异,主要即本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今所见《水浒传》版本十余种,书名多冠“忠义”,这与书中的“忠义”、梁山泊“忠义堂”同为彰其“梁山泊水浒寨”“以忠义为主”。《水浒传》的“义”不仅是人民群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义气、正义感等,而且是  相似文献   

17.
鲁智深的绰号叫“花和尚”,这是众所周知的。《水浒传》对此也表述得非常清楚。但这个绰号是在鲁智深出家之后才有的。在鲁智深出家前,他有没有绰号,假若有的话,绰号又是什么,《水浒传》中没有明确的表述。研究《水浒》的著名学者何心先生认为鲁智深出家前的绰号叫“镇关西”。他在《水浒研究》一书中说道: “元明杂剧中鲁智深另有个绰号叫做‘镇关西’。《梁山泊李逵负荆》剧李逵唱《醋葫芦·么篇》云:‘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便在黑影中摸索也应着。’  相似文献   

18.
程玉萍 《甘肃教育》2011,(15):60-60
金圣叹曾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样。"的确,施耐庵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评论《水浒》的艺术成就时,曾经颇中肯綮地指出:“《永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其本事。”鲁迅先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水浒》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极为成功的。《水浒》人物语言描写,究竟成功在哪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载施耐庵的生卒年为1296—1370,《京本忠义传》残页中“军人每”中的“每”字,是元代常用字。《施耐庵墓志》说:“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罗贯中来福建,是谋求出版《水浒传》。福建刻《水浒传》时间早、数量大,是罗贯中来闽活动的结果。为了消除时人误会,罗贯中强调:“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表现出他的坦荡与实诚。《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正处于“变夷为夏”的阶段。它是“愤书”。愤,就必须有作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处于“变夏为夷”的阶段,作者之隐痛可知。它是“哭泣”之书,导致了不作为。《水浒传》艺术风格体现为阳刚之美,《红楼梦》艺术风格体现为阴柔之美。中国文化的元气,尤在最具生命力的阳刚、激情与“天行健”的始源精神,“水浒气”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