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如许 《班主任》2003,(10):28-29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一门课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及新的课程结构时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板块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暴露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课程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学校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岗位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若干独立的模块,学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人本理念于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人本理念下的课程设置改革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实践性、多样性以及发展性的原则。高校课程设置要引入学生参与课程设置;要增加实践课与选修课;课程设置要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课程改革的新时代。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树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启动新课改,应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这是因为:第一,《纲要》在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中明确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地位。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此外,这次课改还设置了综合课程,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说,课程…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品质培养为基本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诸多区别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特点,  相似文献   

7.
梁妮  黄代政  陈妮  张琥石 《广西教育》2023,(21):161-164
本文论述在电路设计实训课程引入以案例为基础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实践,阐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结合点,通过划分模块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收集案例、设置问题、创建教学资源,按照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练学的顺序开展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启迪学生思维的一门课程。劳技课堂的多元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劳动与技术课程展现其独特魅力,使劳技课堂变得多彩而灵动。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综合化的课程,其设置区别于以往的第二课堂和活动课,不仅仅是为发展学生单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劳动技能课是学生锻炼自己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劳动实践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殷红 《辽宁高职学报》2023,(2):70-72+90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劳动意志、劳动观和劳动品质的课程。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总体目标,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分别设定评价标准,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是中小学的必修课。198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要求,把劳动技术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排上了课表。新课程实施后,劳动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许多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视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等新型课程的开设和研究,却忽视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开设,往往用研究性学习代替了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被冷落或停开。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重课程与岗位对应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职业道德培养和因人设课的弊端。通过对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的关系分析,提出了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俊婕 《科教导刊》2023,(8):112-114
劳动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基于此,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实践落实应从开发优质劳动项目和劳动资源、设置固定的劳动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运用课程评价等方面切实发挥好劳动课程的独特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技能课在培智学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通过劳动技能训练,不但能够启迪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还有助于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良好品德、意志品性,为将来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1]。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劳动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伊始,我校在原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借助德国劳技项目指导中心的经验,抓住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机遇,开发校本化的"项目学习"课程,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尝试、实验.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法课程主要是为指导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而设置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致使该课程的理论指导未能与实践相结合,影响了该课程应有作用的发挥,不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笔者多年在教育学院教授这门课,为了改变目前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现状,提出英语教学法实践教学模式,在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师范生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内容之一的班级队活动,有着悠久的开发传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本文拟从班级活动原则的视角,对班级活动的特征、组织、实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一、自主性原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单主体论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将实行该市中小学教育史上一次最大的新课程改革,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打破按年级分段,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置。改革实验区的学校,其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而且,小学和初中各个年级都开设一定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新课程还增设了“综合实践”必修课,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推进教学形式的改变,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信息平台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微课作为新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在设置课程时间和教学形式上做出了创新,教师可利用微课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料和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高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合理使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成长。本文基于微课的相关概念和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