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易机器人制作》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契合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日渐被教育界关注。作者将VJC1.5仿真版软件应用到《简易机器人制作》课程教学中,并对该软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利弊做了初步分析,以期对今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易机器人制作》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契合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日渐被教育界关注。作者将VJC1.5仿真版软件应用到《简易机器人制作》课程教学中,并对该软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利弊做了初步分析,以期对今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科特色,将自动化、电气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相互深度融合,形成了大自动化类专业。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需求,着重构建大自动化专业的电类技术人才的创新培养体系。文章从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三方面入手,研究我校大自动化类专业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旨在提高我校大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为其他高校大自动化类专业电类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课程探索与实践的具体方法。实践表明: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特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教育走进中小学校,机器人教学内容逐步渗透到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机器人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小学生学习机器人制作的案例,从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知识瓶颈三方面为突破口,对小学生在学习机器人制作过程中的成长性发展进行跟踪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课程探索与实践的具体方法.实践表明: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特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市教委开展的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我校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其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笔者承担的中间画绘制课程,是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无论从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大胆进行改革,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有用、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在机器人工程和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文章以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等四个方面论述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研究领域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产生新观念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结合自动化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依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生物信息、机器人以及智能车等具有交叉特点的科研方向的积累,自2012年起面向大二至大四学生,设立了实践教学新课——"交叉项目综合训练"。该课程通过在国际和国内有影响的赛事吸引学生,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关注并参与该课程,尽早进入交叉方向的研究。鼓励交叉方向的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学生开阔眼界,提高交叉学科研究能力。该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进一步改革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有力地推进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最年轻的课程,也是最特殊的课程,它正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它需要更多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随着智能机器人竞赛被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来,机器人科技活动逐渐被许多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它是一项集知识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活动.深受青少年的关注和喜爱。推进机器人教学活动无疑也将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机器人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都期望动手制作自己的第1个机器人。但是,他们似乎都摸不到门路,只能是站在机器人大门外满怀兴趣地向内观望。学生渴望得到机器人教育与教学的帮助,也渴望自己能买得起机器人的器材,用于制作机器人。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  相似文献   

12.
从将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模式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入手,阐述了以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比赛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设计-制作-比赛”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机械原理》课引入机器人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将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模式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入手,阐述了以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比赛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设计-制作-比赛”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主要向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传授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和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的能力。工业机器人技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创新研究型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任务,推动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介绍国内外高校机器人创新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课程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从多种具体工程任务备选的授课模式、面向机器人对象的教材丛书的编写情况、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多媒体数据库设计和制作、自主选课的学生选拔、以学生为中心的讲授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以及全自主全开放实验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尝试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列举了详实的数据和实例展示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改革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开发课程的广阔空间,新课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在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地区的课程开发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那么,中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发与教学存在着哪些现实意义呢?  相似文献   

17.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工科"等一系列行业背景和国家政策,对高职机电类人才提出新需求,培养具有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成为主方向。实践表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一定是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很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载体。鉴于此,在机器人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传统的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形式,借鉴案例教学的理论和经验,将机器人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融合。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A5):5-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拓展课程已经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乐高机器人课程以角落课程的形式走进校园,在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挖掘乐高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特色。乐高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研究机器人设计制作的相关原理和基础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等,是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新型高效课程,需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持续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分析由于资金等原因导致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对工业机器人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但在采用新技术进行教学后,需要对传统的教法、教材、教师进行“三教改革”。因此,在前期教学实践及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模式,接着针对教学改革设计课程的新活页式教材,同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对教师的培养途径及教学团队的打造进行了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对工业机器人课程进行的“三教改革”,对其他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业机器人综合了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是智能制造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在课程实践中,将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机电产品进行系统设计和控制操作。基于ABB六轴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以企业工程应用和自主设计任务作为创新性设计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控制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动作执行。在工业机器人课程中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理论和项目开发,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机器人单元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