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笥《封许之命》篇记载了周初成王封吕丁于许的册命,其格式体裁与今传《尚书》中的《文侯之命》等传世"命"书基本相同,应当视为专门的一体。西周时期一些长篇的册命金文也有册命"书"的性质,而且从《封许之命》篇的用字较多地保留了金文写法来看,这篇竹书很可能就是从青铜器铭文转写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甲骨文中"朿"字的几种用法,认为以往作为祭祀动词、人名、地名的"朿"字应释为"積",含义是積聚之物和存储積聚之物的设施。结合西周金文和先秦文献,積的范围不限于农产品,也包括畜产、渔猎和手工业制品。商代国家在多地建有積,储存征收的物资财货,并设置官员積尹(朿尹)进行管理;商王也经常亲自去检查積的收藏(夻朿)。"示朿"、"畀朿"的卜辞反映了商代国家对物资的再分配。甲骨文中的積可以和考古发现中的大面积存储设施,以及后世文献中国家的蓄積、積贮相参照,对认识商代的资源流动和国家财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4.
对于赋体文学作品的辑录与整理,从汉代即已开始。西汉末年刘向等人整理校勘图书,编纂成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其《诗赋略》即分"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杂赋"四类,著录屈、宋、荀况及秦代西汉辞赋共78家、1004篇。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辑录与整理又有较大的进展。仅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总集"类记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类赋总集及赋的选注本就有近四十种之多,著名学者郭璞、薛琮、张载、李轨、褚诠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书籍源远流长。根据不同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包括夏商周秦诸朝,是史籍的产生时期。《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商代已出现正式典籍。从西周到春秋又相继出现大批史籍,如《周  相似文献   

6.
周代的礼乐制度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代才逐渐完备成熟起来。本文重点探讨《诗经》保存西周时期的颂公之歌,以期为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之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8.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9.
李殿元 《兰台世界》2016,(2):123-125
甲骨文是形成于商代的成熟文字,在甲骨文之前,应该还存在远古文献,这在古代的典籍中是有大量记载的。例如《尚书》中的《虞夏书》,《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典籍中记载的《夏书》《夏训》《夏礼》《夏时》《夏令》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就是夏代甚至比夏代更早的远古文献。遗憾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对远古文献缺乏保存意识,所以许多远古文献在此时期都遗失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几个人名用字。义叔簋之,过去著录及文字编的释读皆欠妥当,其字可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旁从詹鄞鑫先生意见应是捪的表意初文,右旁为夕,整个字应该分析为从夕捪声,极有可能是为晨昏之昏所造的专字。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两西周铜盨的器主之字写作,各种著录及文字编多误析为两字,本文首先肯定了其为一字应释作敢的意见,进而分析其形体下部为"弁",是在甲骨文敢字基础上所作的变形音化。最后讨论了盖铭多出的■字,认为是器主伯敢之名,从名字相因角度怀疑可读作击杀的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早年征集到一件京姞盘,其年代应在西周厉王时期。这件器物对于西周厉、宣时期青铜盘断代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京氏本为山东地区的嬴姓东夷族,这件器物的铭文反映了京氏与姞姓贵族通婚的状况,对于研究京氏族群的相关历史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周初东征后,京氏族群实际上分成两支。一支为京叔氏在山东地区,主要与东方国族通婚;一支为京仲氏,又称京氏在关中地区,主要与姬姓、姞姓和姜姓的族氏通婚。西周末年犬戎之乱,关中地区的畿内采邑纷纷东迁。京国迁徙至晋西南地区,在春秋早期被芮国所灭。  相似文献   

13.
《大公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我们一般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大公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晚清时期,(1902—1911年)这一时期就是《大公报》英敛之时期;  相似文献   

14.
报纸视觉化传达的趋势及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纸自西汉《邸报》诞生起,其表现形式和媒体特征互相依存、互动呈现,这时期的报纸基本上没有图形,主要依靠人工抄写在竹帛或者纸张上,以简单的文字排列形成版面,需要通过阅读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文字信息的内涵,朴素的视觉、单纯的文字与稚拙的符号是这一时期报纸的主要特征。例如唐玄宗开元年间性质接近《邸报》的《进奏院状》,是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形式为单页的宣  相似文献   

15.
刘攀峰 《兰台世界》2012,(19):20-21
人们对金文的研究由来已久,宋人和清人的研究多侧重于字词的考释,而对金文中的姓氏、族谱则没有系统地梳理研究过,仅仅对其中一些姓氏的用字作过一些考证。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金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拓宽。1932年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问世,该书将西周金文按时代(王室)、列国金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7.
殷周金文常用字"尊"位于句末时,如"康侯丰作宝(尊)(《集成》215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用义为"器物名",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尊"非器物名。通过对殷周铭文中所有器物名的辞例及所有"尊"器铭文文本结构的考察,我们发现:后一种说法更符合殷周铭文实际。句末之"尊"与"尊彝""、尊鼎"中的"尊"用法与用义完全相同。殷周金文中的"尊"字还没有"器物名"的用法。并由此得出:在金文研究中,如果仅作局部的文例考察、部分的辞例排比,其结论有时难免偏颇。对全部铭文的宏观研究也许可以解决金文研究中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汉字形体流变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字谱系疏证黄德宽著,商务印书馆,2007国内对汉字发展史进行研究的大的学术团队有二:其一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先生统领的团队,以王宁先生汉字构成模式理论为指导,完成了近20本断代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学位论文。如已经出版的"汉字构形史丛书"之《甲古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东汉碑隶构形系统研究》、《魏  相似文献   

19.
王年、月份、月相及干支记日四项因素俱全的铜器对于西周铜器断代以及金文历谱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年代确定之后,便可以作为标准青铜器,对于西周青铜器断代及构建西周时期的金文历谱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对于流传的所谓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真伪,以及它们年代的准确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近年公布的四要素俱全的"倗叔壶"和作册吴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进行分析,认为从形制和铭文字体、内容来看,"倗叔壶"的器身可能是在器盖铭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重要考古发现而制造出来的。综合分析作册吴盉的形制和铭文,其年代应相当于西周晚期,与其他铜器系联,可将其年代定在厉王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根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藏书.《吕氏春秋》说:"夏之将亡,太史令佟右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以谏桀;殷之将亡,内史向摯戴其图法,出亡之周."夏代藏书尚无实物可证,商代却有着大量的甲骨文做为最早的书籍实录.从考古发掘上看,商代甲骨文已是有意识、有顺序地加以组织和保存的国家藏书.至西周、春秋时期,官方藏书已有了较明确的组织和区分.周设立了五种史官,分别保管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图籍.还有一个保管各国盟约的专门库藏,叫做盟府.保存旧盟约的专藏称之为故府.当时的藏书还有了复本制度,重要的图籍都要制成副本收藏.这个时期藏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史无明证,但很有可能是分类收藏.因为我们可以在许多史料中看到当时丰富的学术分类和图书分类的思想,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国的左史倚相能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