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得一隋代河间王杨弘的墓志拓本,为近十年内所出世,历代金石碑刻著作中均未见记载.由拓本上可知,墓志为正方形,宽、高均为49厘米.右上角稍残,第一行第三字"柱"字右旁损,第四、五、六行的第一字"九"、"刺"、"后"上半部损,墓志的左半部及下半部有多处泐痕.墓志文字共三十一行,行三十一字.第一行为墓志主人官职名衔,全称为"隋上柱国太子太保雍州牧河间恭王墓志铭".  相似文献   

2.
陈琮墓志石长49厘米,宽49.5厘米,厚10厘米。志文共27行,行27字,正书,现藏国家博物馆,志盖失。据志文所记葬地,志石出土于洛阳邙山。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下)、《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全唐文补遗》均未收录。国家图书馆公布的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当中也未刊列志目。志石入藏国家博物馆后拓本在外罕有流传。1994年日本柳源书店出版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帖大观》第十卷《墓志拓本》首次刊布了该墓志图版。2005年9月出版的《全唐文补编》依据《法帖大观》著录了志文,但释文有数处误识。鉴于志主  相似文献   

3.
苑志鑫  段熔 《兰台世界》2021,(3):159-160
明《宋法墓志及买地券》出土于延安市洛川县杨庄河村,现藏于洛川县博物馆,原作者主要对墓志进行了释读和考证。然而对照买地券拓片,发现可以补充墓志释文中的个别文字著录,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国古代买地券的认识,现据拓片予以补释。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卷九一著录《说苑》二十卷,其提要部分须辨误有几处,隋、唐志并不皆同;"十五篇"当是"十三篇","与旧为二十篇"当是"与旧为十八篇";"阳嘉"误,当是"鸿嘉","阙第二十卷"误,当是"阙第十三卷";曾巩所整理的《说苑》乃十八卷,阙第十三、第二十(《反质》)两卷。《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有误,曾巩并未得二十篇,乃是十八卷,且"疑者阙之"。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杜泽逊先生耗时十数年完成《四库存目标注》(下简称《标注》)一书,无疑是新时期"四库学"研究的代表作。《标注》共计精装八册,三百七十余万字。第一册是经部,第二册是史部,第三、四册是子部上、下,第五、六册是集部上、下,第七、八册是索引上、  相似文献   

6.
何执中,字伯通,浙江龙泉上河(今兰巨乡豫章)村人,生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1044年).家贫力学,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土高第.初任海盐知县,有政绩,惠泽百姓,土民记其"十异";后调台州、亳州通判,任上,治政、断狱,颇见才具,深得殿中侍御史蒋之奇的赏识.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召为太学博士,继迁王府教授兼端王侍讲.  相似文献   

7.
榜单     
<正>2016年全国省级卫视"全网传播"融合力榜(4月)卫视排名:浙江东方湖南江苏领跑,天津湖北跻身前十日前,泽传媒携手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和人民网共同打造的全国省级卫视"全网传播"融合力榜出炉(2016年4月)。4月榜中,浙江卫视升至榜首,东方卫视位列第二,湖南卫视暂列第三,江苏卫视位列第四。安徽卫视、北京卫视、深圳卫视、天津卫视、江西卫视和湖北卫视占据十强其余六位。  相似文献   

8.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9.
唐代墓志保存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唐代墓志的研究广泛展开,唐代墓志在文献辑佚、校勘、考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唐代墓志,作了许多积极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程章灿先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1期)一文就是其中一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程文发表以后,张固也先生发表了《〈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补正》(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4期)一文,针对程文的失考和遗漏之处作了简短的补正。随着唐人墓志的不断出土,许多唐人曾有的著述又不断被发现。诚如程章灿先生在其文中所言,其研究"旨在弥补《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相关史料之缺漏,希望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唐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了解当时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着"当"字与"档案"的关系,首先说明了《周礼注疏》中的"写副当以授六官"中的"当"字非"档案"之义;第二说明了"守当官"并非宋代主要为典守档案的吏员;第三说明了"勾当官"亦并非宋代主要为典守档案的官员;第四介绍了宋代的主要档案管理机构及官员;第五论证了"当"字并非在"档案"意义上与"中"相同。  相似文献   

11.
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六《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第二启》、《第三启》的次序窃以为误。《第一启》没有提到"湖州",既然"上宰相求湖州",而第一封信竟通篇未予提及,于情理不合。《第一启》之末云,"词语烦碎,频于尊重","频"字似非第一封所宜言。《第三启》之首云:"某去岁闰十一月十四日,辄书微恳,列在长启,干黩尊重,乞守钱塘,以便家事。自叹精诚不能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又《全宋诗》卷六一七第7321页李观集《渔父二首》之一:"八月九月  相似文献   

13.
白豪 《兰台世界》2017,(18):108-112
崔卫峰先生在其《王弼本〈道德经〉十八章"伪"意辨析》一文中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伪"字的含义,并且认为"绝学无忧"句应该置于第十九章末。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并且对于"绝学无忧"的位置,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四种观点(许抗生、彭浩、高定彝、尹振环、郭沂、陈锡勇、严灵峰等先生都有自己的观点)。文章列举了这四种观点,并根据世传、帛书、郭店简本等《老子》一一进行了分析,认为"绝学无忧"置于第二十章首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原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在多次场合强调,"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搞新闻,最重要的是责任两个字,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杨墓志》是尺寸最小的北魏墓志之一,刻于永平四年(五—一),凡十三行,行九字,字体为真书,但略带隶意,书刻甚精。据民国时编的《陕西通志》(《金石志》),此志出土于华阴县。但有关它的记载不多,而且直到九十年代初,还没有任何有关此志出土年代的记载。至于原石是否尚存人间,各记载或避而不谈,或说法不一,悬而未决。 清末民初人方若的《校碑随笔》著录此志仅聊聊十余字: 正书,十三行,行九字。原石不明所在,未 见著录。方氏可能是最早著录此志的,但他连出土地点都未记,可见对此志情况知之甚少。他称“原石不明所在”,…  相似文献   

16.
金履祥是元代北山学派四书学的代表学者,其代表作为<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该书在体例上,实为朱子<四书集注>之"疏";在内容上,对<四书集注>"隐括其说","演绎其筒妙","摅其幽发其粹","补其古今名物之略","引群言以证之",对朱熹之说多所订正生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表明金华朱学在元代初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文献》1998年第1期第49页张固也《<续世说,的作者李垕是宋人》一文,说李垕是宋人是正确的。但张文中说李垕是"明(?)丹棱人","明州"误,应是"眉州"。《宋史》卷388《李焘传》:"李焘,字仁甫,(?)州丹棱人。……子垕。"可证李垕为眉州丹棱人。而明州有二,皆为唐时置。一在今浙江境内;一为羁縻州,在今贵州境内。均与"丹棱"无涉。《李焘传》中说:"[乾道]五年……子垕  相似文献   

18.
《唐刺史考全编》(以下简称《全编》)是郁贤皓先生积十多年之努力编制的一部高质量的唐代文史工具书,为唐代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其成书以来,由于各地唐墓志的不断出土,郁先生及一些学者就根据新发现墓志资料对《全编》进行了补订。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致力于收集洛阳地方墓志的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收藏历代墓志达数百方,并出版了研究著作《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这其中多数为唐墓志,而这些新出土唐墓志志主及其父祖不少曾担任过州刺史,这为我们进一步补充唐代刺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还能够订正《全编》由于资料不足出现的瑕疵。在此,笔者按照郁先生原书凡例与编次,将已经刊布在《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和馆藏尚未刊布的唐墓志(前加※)中的刺史资料进行整理,排列如下,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杨冬 《传媒》2014,(7):74
正深圳某报2月23日刊登一篇题目为《部队文工团里彷徨的年轻人》的文章。此文2700多字,主题就一个:部队文工团团员情绪颓丧,年轻人普遍处于"彷徨"状态。该文被一些网站首页转载后,这种文中所指的"彷徨"情绪在网民中进一步扩散。首先看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基本都是消极面的表达:第一,"津贴不多,对象不好找";第二,"当年曾掀‘走穴’风";第三,"下海潮重演,减员政策冲击"。其逻辑关系似乎是:如今部队文工团待遇不如以前,过去能挣的钱也挣不到了,在减员政策的背景下还不如趁早下海。再看文章举出的例证:第一个是北方某大军区文工团的王媛媛。她的母亲"因为担心女儿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12日《行报》C02版《杭州太热,像候鸟一样迁徙吧》中有云:"在今年中旬,他们开始萌发了搬家的念头。""今年中旬"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旬"指十天。《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六日。"陆德明释文:"十日为旬。"一个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