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尊、疑卣两器为周成王晚期器,二器同铭,其铭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卜噩侯"涉及到西周王朝于成王晚期时建噩侯之事。此事亦能反映出周初建"侯"制度的某些规制。周人建"侯"并选其驻地,也要通过占卜而确定下来,"侯"的任命权与防区的划定直接归属王朝中央。早期的噩侯在今湖北随州安居镇羊子山附近,说明周人很早便扩张到汉东地区并建"侯"加以守卫。"宋伯"一称,在殷墟甲骨卜辞中便已出现,然此器铭所指应与殷商时期的不同,其人应是首位宋邦邦君宋公稽,出身于属殷遗的微氏家族。宋邦所在的位置亦属西周王朝的边域地带,其地直接面对淮水下游偏北的淮夷,是为周人把守东南门户的诸据点之一。然以目前所知材料,宋邦邦君未有西周王朝之"侯"职。这表明不是所有边域的邦君皆是"侯",具有邦君地位的贵族未必均获授予王朝的"侯"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一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博新入藏的青铜器不乏精品,颇具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文撷取其中六件,作初步探讨:西周早期士尊铸有铭文8字,器主士属于源于地的竹族,世代为作册史官,尊铭为研究商周复合族氏提供了相关资料;西周早期桓父己尊,腹部饕餮纹与鸟纹的组合纹饰值得关注,其主题似源于"神可使鸟"的风俗,而后在战国时期器物上也有所体现及演变;西周早期麤塵甗铸有铭文6字,铭中的""字可作为"甗"字的新证;西周晚期叔带父簋铸有铭文14字,其所饰变形重环纹独特鲜见;杞伯双联鬲铸有铭文20字,为春秋早期杞国国君嫁女的媵器,作为联体器,亦不多见,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王子臣俎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带铭的青铜俎,弥足珍贵,可能是春秋晚期楚国王族某位公子的遗物。  相似文献   

3.
铭文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文体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篇对铭文的定义通行版本为"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而唐写本、<太平御览>和<玉海>之引文,及元、明的一些刻本此一句的文字颇有异文,这直接关系到刘氏对铭文的看法.本文从<铭勘篇"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三个部分分析刘氏所论述的铭文均包含"褒赞"和"鉴戒"两个功能.因此刘勰对铭文的定义亦应如是,即"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责乎盛德".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簋的年代在西周中期恭王时,铭文所言周天子令■“邑于郑”,是命■在郑地建邑以居。■所建并非郑地主邑,只是旁邑或佐邑。郑地的聚落结构是以王所居郑邑为核心,周围包括众多贵族居邑及公邑的“族邑”模式。郑地在今陕西凤翔一带,兴起于西周中期穆王时,是西周中期以来周人势力在陇东败退,戎人进逼之下的产物,是周王朝经略西北的基地。周天子很重视对郑地的经营,安置大量贵族及民人居于此地,这一举措也为西周贵族宗族内部族人的任官获职以及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世族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年、月份、月相及干支记日四项因素俱全的铜器对于西周铜器断代以及金文历谱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年代确定之后,便可以作为标准青铜器,对于西周青铜器断代及构建西周时期的金文历谱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对于流传的所谓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真伪,以及它们年代的准确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近年公布的四要素俱全的"倗叔壶"和作册吴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进行分析,认为从形制和铭文字体、内容来看,"倗叔壶"的器身可能是在器盖铭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重要考古发现而制造出来的。综合分析作册吴盉的形制和铭文,其年代应相当于西周晚期,与其他铜器系联,可将其年代定在厉王时期。  相似文献   

6.
"周邦"与"有周"是西周文献与金文习见的词汇,是具有双重意义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它既可以指由周王直接统治与四方庶邦并存的政治实体,又可作为周邦与庶邦所组成天下四方的代表。其含义反映出西周国家结构的特点:周邦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政治地理单元,又是一个代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众邦之上,将周邦与众邦组成联合体进行统治的早期统一国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公布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出土的一件妟鼎进行了讨论。认为从形制等方面来看,其时代可定为康王时,而不会晚至昭穆时期。对铭文中整理者误释的字如"妟"字进行了重新释读;将所谓"择衣"改读作"怿瘁",训"尽瘁",认为与所谓的"丧服礼"无关。又将其与传世两件西周早期的应公鼎铭文进行对读,认为从时代来看,妟鼎铭的"公",可能即应公鼎铭的"应公",亦即第一代应公;疑应公鼎铭的""可能即妟鼎铭的"皇兄",从铭文来看,很可能其时妟之"皇兄"已死,故妟踵其兄之旧职,乃有"弟不敢不殬瘁,夙夜用旨公"等语;应公鼎可能是应公为其长子,即妟的"皇兄"所作的祭器。两件应公鼎的制作年代应较妟鼎略早。  相似文献   

8.
西周时期三个都邑所在的洛阳地区、丰镐地区和周原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这些青铜车马器在埋葬种类、数量、流行年代及摆放位置上呈现出的特点表明,西周都邑的车马器埋葬存在地域上的东西差异。洛阳地区在车马器选择上更侧重实用性,丰镐地区和周原地区更侧重装饰性,这种东西差异同时也反映了车马器在西周时期含义的变化。在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的过程中,车马器的埋葬方式和摆放位置亦发生变化,车马器的含义从马车的附属品逐渐变成马车的象征物,继而成为拥有者身份的象征。车马器埋葬的东西差异归根结底源于商人与周人对马车、车马器的不同对待,西周中期车马及车马器埋葬方式的变化是周文化形成自身特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原遗址新见凤雏三号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宏大体量,及立石、铺石等特殊设置,明显具有宗教祀典场所的特征。发掘者推断为社祀遗迹应较可信,但比较发现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夯土之社,形制特征等有明显不同。后者为西周时期齐国卿大夫采邑之社,与文献记载周人封土为社吻合,前者显然属立石为社的典型,以文献推求可知与殷商文化的关系密切,参照以往周原等地考古发现情况,可知西周早期有以微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和手工业作坊工匠等大量的殷商移民迁居周原,故其应该是周王朝为了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允许商遗民所建之社及社宫。但环围于建筑之内似有贬抑的含义,当属于文献记载的亡国之社,名称应为学者已论证的"亳社"。  相似文献   

10.
睢城 《湖北档案》2011,(11):38-41
卢德铭(1905—1927),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仲权镇。卢德铭自幼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在本乡念了几年私塾后,便到70里外的白花镇高级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学识大长。卢德铭的父亲卢安炳希望幼子苦读成才,走仕途商道,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1.
殷墟王陵区大墓早期被盗的时间应是西周早期。M1002和M1004等墓葬出土的西周遗物时代应为西周中期,是后期混入的。大墓之上的小墓和灰坑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仅分布在大墓周围或大墓之上,它们均与早期盗坑无直接打破关系,不能作为证明早期盗坑不早于西周中期的证据。这些小墓和灰坑打破灰土或灰黄土而非夯土,时代应晚于早期盗坑或同时。大墓上的墓葬和灰坑多数没有规则的形状和边缘,总体特征与西周时期殷遗民墓葬差别较大,可能是周人在盗掘之后对王陵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入藏了1件爯鼎和2件爯簋,它们与此前所见的3件爯器应属同一青铜器组合。国博所藏的3件爯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且器内均铸有相同内容的长篇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诸件爯器的铭文记载了器主人爯受赐于遣伯、遣姬,因感念其高尚的道德言行,铸作宗庙彝器以奉祀其文考的历史背景。铭中"遣伯""德音""余一子"等称谓、用辞均属金文首见,为研究商周时期的遣氏家族及相关历史、语言、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从几件爯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及等级规格来看,该组青铜器约铸造于西周中期,其器主人爯的身份大致相当于诸侯国封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周原遗址贺家村出土的昔鸡簋铭文的关键字词、所记礼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昔鸡簋铭中的"▉"应读为遏,训为止。"遏偪姞于韩",义即嫁偪姞于韩。昔鸡为送者,故韩侯用贝、马傧赠昔鸡。昔鸡簋铭文所记与《仪礼·士昏礼》相合。昔鸡簋为西周国族研究提供了新史料,偪或即姞姓之密须,其地在今甘肃灵台附近;韩乃武之穆,初封或在冀北之固安,西周末徙至晋南;昔氏为周大夫封昔者,其地或在今河北巨鹿附近。昔鸡簋之年代在西周昭王、穆王之际,簋铭所见王姒究系时王之后,抑或先王之后,还需再做讨论。本文指出,周代嫔妃的称谓不仅关系周代礼制,更涉及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陕西周原遗址贺家村西发现一座铜器窖藏,共出土文物102件,种类包括车马器、乐器和工具三大类,时代为西周中晚期。车马器共计95件,种类有车、车、轮牙束、轭首、轭脚、车軎和马镳等;乐器为编钟1件;工具包括铜斧1件、铜铲5件。这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以车马器为主的铜器窖藏,丰富了周原遗址铜器窖藏的类型。绝大多数车、车均镶嵌绿松石,工艺精美,亦是西周考古中首次发现。相当一部分车马器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当是经过长期使用所致,其所装备的车在当时应为实用车。这一发现为研究周原遗址铜器窖藏的类型及西周车马器、西周车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对于这些指责,认为《文子》是先秦古籍的学者们在论述中  相似文献   

16.
王封濚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载:"万春园主,姓名、字号、里居皆未详。《今乐考证》‘万春’作‘蒙春’,疑误。"又介绍其戏曲作品《立命记》云:"《今乐考证》著录。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人所撰。作者自称万春园主人,未详真姓名。记袁黄事。按袁号了凡,嘉善人,万历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赞画征倭,有名声。《提要》云:‘记中所载,乃据其所作《立命篇》,始末皆实事也。’佚。" 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先秦时代的口传与古史及学术传承之间的关系,试图纠正学术史研究中的某些长期以来存在的错误观念。指出应当区分普通的"口传"与特指的"口传时代"或"瞽史口传时代"这样的概念;指出西周以前、西周到春秋时代、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秦汉以后等各个历史时期,口传在学术传承上有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自称轩辕黄帝后裔,是研究北族王朝华夏认同问题的重要个案。既往诸多论者力主辽前期即以轩辕之后自居,以说明其华夏认同形成甚早。然仔细检核支撑此说的主要论据,在文献源流与解读阐释方面无不存在明显缺憾。其中两条直接提到轩辕黄帝的核心史料实皆与契丹王朝的自我认同毫无关涉,另外三条附加性的证据亦难自圆其说。就目前资料看,辽皇室自称黄帝后裔晚至道宗、天祚时期方成为一种较为权威且流行的历史叙述,这与整个契丹王朝的文化转型进程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曶壶》记载"冢司徒"掌管"成周八师",对于研究周代司徒的军事职掌具有重要价值。从周王朝将殷遗民迁居成周加强管理的角度看,冢司徒掌管由殷遗民组成的军队成周八师应该是源于其管理迁居成周的殷遗民,由此亦可理解周代司徒对由周人组成的军队"西六师"的掌管。这为研究周代司徒的军事职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周原遗址2014年发掘的凤雏三号基址(F3)和以前的凤雏甲组建筑、云塘—齐镇建筑群、召陈建筑群,从建筑组合的类型学分析,三大建筑群在周原遗址聚落变迁中的位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出发,论证凤雏甲组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期。指出周人的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凤雏建筑群)应是对商代建筑形式的模仿与学习。结合西周铜器铸造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可发现大型建筑也遵循着同样的过程,即西周早期的凤雏建筑群秉承商代建筑特征,中期的召陈建筑群体现周文化特征,晚期的云塘—齐镇建筑群,此后秦马家庄宗庙建筑延续其风格。最终推测凤雏建筑群的设计者的族属为商人,而其使用者身份的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