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续编》所收录《焦守吉墓志铭》,尚未有学者加以关注.此方墓志所记,为墓主焦守吉自北宋太祖至真宗时期的履历.焦守吉长期作为天子使节,视军政、察边事,为宋代走马承受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补充相关史料记载之缺失.此外,墓志铭中所反映的焦氏家族世系,与《宋史》等传世文献记载均相左,对焦氏家族世系缺...  相似文献   

2.
《唐上轻车都尉宁裕妻程文亮墓志》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长安区郭杜镇出土。该墓志为比较少见的唐代平民墓志。志主程文亮,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18岁之前度过一段相对幸福的时光。志主一介女流,历经隋、唐两朝,见证了隋的繁华、瓦解,目睹了唐的建国、百废后的大治。志主一生经历开皇、仁寿、大业、武德、贞观、永徽纪年,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五帝,于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长安光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葬于高阳原。志主于乱世之中存家,于大治之中勤俭持家,虽为平民,却是那个时代值得敬重的女性。本文对墓志进行释读、考释,对墓主夫妇的生平进行了考证。本志是研究隋末唐初普通家庭妇女生活状态的珍贵资料,同时对唐长安城的城坊研究具有印证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9年5月,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征得南宋《关文鉌墓志铭》。志主夫君史珌卿,为南宋右丞相史嵩之之侄。墓志详载关氏家族世系及志主生平,为补充宋史及方志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释,可补证一些历史现象及事件,如志主曾经历南宋末年台州水灾;其夫君史珌卿曾任职于南宋沿海制置司等。志文反映了志主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志主不仅经历丧子、丧夫之痛,更经历了其夫家史氏的衰落及宋朝的灭亡,反映南宋末年及宋亡后,史氏遗孀的生活状态,为宋史及宋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该墓志撰写者是其子史益伯,可补《全宋文》之遗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填讳者是《三字经》作者、南宋大儒王应麟,对研究王应麟生平及当时历史有重要价值。书丹者极有可能也是王应麟,这很可能是迄今发现仅有的由王应麟亲笔书丹的墓志铭,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雁塔南路发掘了一座北宋墓葬(M3)。墓主范天祐,官至普州安居县(今四川遂宁)知县,皇祐元年(1049年)去世,熙宁八年(1075年)安葬于宋永兴军万年县洪固乡。墓中不仅出土了铜镜、金饰、玉梳等妆饰用品,还出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酒器、文房用具,反映了北宋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意趣。出土的32件黑色生漆薄片,是我国北宋漆器的重要发现,为研究当时漆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铜钱将近300枚,有北朝、唐代、五代南唐、北宋时期铜钱多种。该墓结构较为完整,随葬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一座典型的北宋纪年墓,为宋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北宋段缝墓志1924年出土于南京,出土不久即遭劫掠、毁佚,存世拓本较少。志文不仅是研究北宋名士段缝生平、仕宦和治绩的重要文献,而且详细记载了两起分别发生于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含山、永丰两县的盗案和命案审理过程,提供了北宋年间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志文还对熙宁变法期间永兴县免役法的实际执行情况有详细记载,充分展现了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机构围绕免役法的执行反复较量与激烈博弈的过程。志文对段缝致仕时间和官阶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和致仕制度的复杂性。志文对研究段缝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王安石的交游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张同利 《兰台世界》2016,(10):107-109
最近获见新出土的北齐李礼之和李倩之兄弟墓志、墓记计三方。三方墓志有力地验证和补充了北齐朝陇西李氏的世系、婚姻、职官等情况,并能验证、补充及订正史书的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8.
隋观德王杨雄墓志详细记述了杨雄的生平历官,补充了《北史》、《隋书》杨雄传之不足。对杨氏世系的记载与史籍相关记载完全相同,也与新见杨绍墓志所载一致,从而表明杨绍碑、顺陵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杨氏世系中"国"与"绍"之间添加一代"定"是错误的。杨雄长子杨恭仁墓志对其世系记载也存在重大失误,杨绍碑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长孙淑信及王媛华墓志提供了史书缺载的杨雄婚姻资料,杨恭仁为长孙淑信所生。杨雄墓志是已出土隋志中规格最高、形制最大者,保存完好,书法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根据清毕沅记述杨雄墓所在位置,推断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潼关县税村发掘的隋代王级大型壁画墓即是杨雄夫妇合葬墓。  相似文献   

9.
蔡竹影 《兰台世界》2023,(3):158-160
辽阳地区出土,现藏于辽阳市博物馆的《昭勇将军都指挥邓公夫人杨氏墓志铭》,墓志主人为明代辽东将军邓佐的夫人杨氏。因墓志铭成碑时间晚于邓佐墓志,故补充说明邓佐墓志记载内容,为研究明代邓氏家族世系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以墓志内容与邓佐墓志及史籍文献相对照,就墓志记载中所涉及的相关人物和事迹加以考释,丰富对邓佐及邓氏家族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辽宁朝阳县出土的《韩橁墓志》内容丰富,涉及人物甚多,为深入研究辽代韩知古家族世系以及相应的职官、地名、历史事件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资料。韩橁是辽代中期圣宗、兴宗两朝的重要官员和著名外交使臣。本文通过《韩橁墓志》,对圣宗亲征高丽、平定大延琳叛乱以及出使西夏、北宋、高丽、沙州等韩橁生平重大事略进行了系统辨析考证。此外还厘清了韩德让、韩制心等韩橁亲属的情况,对《辽史》多有补正。  相似文献   

11.
1955年,在山西省榆次市苏村发掘了明晋裕王墓,墓主人为第十一代晋王朱求桂。该墓的发现对于认识明末社会政治、厘清晋藩王世系,以及订正《明史》等文献记载中的一些谬误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该墓的材料都没有得到详尽披露。本文在整理出土材料的基础上,从墓葬形制、建筑构件、随葬器物等几个方面对该墓进行了简要报道,并对墓志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解读。依据墓志并结合文献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其一,解读朱求桂家世以及朱审烜的命运;其二,以晋裕王为切入点探讨晋藩王对明代礼制的遵循;其三,对晋藩王陵兆域进行梳理,在整理其分布地点与范围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晋藩王陵与同在山西境内的代藩王陵、沈藩王陵兆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魏《辛术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因志主久任驻雍州、泾州主要军政官员的开府幕僚和二州属郡郡守,居于北魏末及之后东西分裂时期的斗争前沿,因而墓志在交代志主的仕历功业的同时,对一些重要史实和人物多有涉及,据之可参证和丰富对当时的政治事件(如关陇起义)和历史人物(如元苌、萧宝夤、长孙稚、王盟)的认识。同时出土的北周《辛术妻裴氏墓志》,对辛氏家族事迹有补益作用。辛术兄弟辛璞、辛韶及辛韶之子辛侃的墓志亦可资参读。细究几方墓志,辛臣明(辛术祖父)一支的源流以及其随世沉浮、几度播迁的路径清晰可见。作为关陇旧族,此支辛氏主动参与到了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维系了家族声望地位于不坠,且确立了上升势头,可视为北朝世族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河南洛阳孟津县出土武周岑平等墓志,墓主为唐代名相岑文本侄女、刘洎儿媳。墓志撰者"侄羲"乃岑平等堂兄弟岑景倩之子,岑平等与岑羲实为堂姑侄关系。岑氏丈夫刘广宗及其家族墓均在故乡江陵,但其独葬于洛阳邙山,既与其信仰佛教有关,更与自武后时起山东士族与侨姓士族迁移洛阳的潮流相系。南阳岑氏为侨姓高门,入唐尤为显赫,为一门三相,唐代前期只有兰陵萧氏能与之比拟。岑平等卒时,其伯父文本、从兄弟长倩二宰相皆已作古,而撰者对此只字未提,这在习惯自矜门第的唐代士族墓志中显得不同寻常,反映出对武周时岑长倩冤狱的莫大忌讳。该墓志称岑平等仅有一子,即郑州司仓参军刘敦行,据1930年洛阳出土刘敦行神道记云,敦行为薛氏所生,岑氏实乃嫡母。  相似文献   

16.
2001年3月,在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东街北邻,出土唐代咸亨三年(672)古墓一座。该墓墓室呈南北走向,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高1米,墓底及墓室四壁均用青灰砖砌成。墓中出土墓志一方(已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秦王镜一面(现存三面秦王镜之一,因锈蚀破裂,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具有波斯风格的实用瓷器及唐三彩数件,硬质白陶明器一宗。笔者以志文与古文献结合,对墓主姓氏与生平略作考释,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近年的新出墓志涉及到他的家族世系、生平事迹、诗文内容等多方面的材料。本研究立足于新出墓志与传世文献的对照,从三个方面打开杜牧研究的学术空间:一是杜牧生平印证,重在史馆修撰与湖州刺史的经历;二是杜牧诗歌印证,重在杜牧与李甘、韦楚老、崔钧、陆洿的交往诗;三是杜牧散文印证,重在《牛僧孺墓志铭》等五篇叙事性散文。  相似文献   

18.
严春华 《兰台世界》2016,(7):151-153
唐代丧葬风俗对墓志文体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唐人信仰中,墓志是作为墓主进入冥界的身份说明书,这一功用以文能通神的社会信仰为基础,深入影响了唐人观念中的墓志文体定位并成为推动其兴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读到这个墓志拓本,是在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中国出士墓志(河南卷)冲。说起来,它的问世距今也有十余年了。1985年,河南省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发现了这方题为《宋朝请大夫管句南京鸿庆宫欧阳公墓志》的墓志,墓主就是欧阳裴。熟悉金石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欧阳裴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欧阳修的第三子,《集古录目》的作者。庆历七年(IO47)他出生之时,写僻翁亭记》的欧阳修正在滁州当太守。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逝世之时,他年方二十六岁。中国金石学中的重要著作《集古录目》,就是…  相似文献   

20.
《史记》所载老子世系是论争孔子和老子年代先后的重要依据。由于论争双方学者容易采取立场先行原则,致使对《史记》中老子世系的解释各执一词。出土的唐代段会墓志有一段记录老子之子李宗的事迹,反映了汉唐之间认识老子世系的视角。通过段会墓志所载老子世系的梳证可以与民国学者观点相印证,说明司马迁"信者传信,疑者传疑"原则下记载的老子世系具备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