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在践行《美术课程标准》时因不断追求"时尚",导致学习不够深入、透彻,对一些"时尚"的"流言"缺乏分辨能力,出现只知皮毛而盲目跟风的现象。这些"流言"往往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如果让它肆意蔓延,必定会贻误学生。那么,这些"时尚"的"流言"为什么会"满天飞"呢?因为它们身披漂亮的外衣,具有迷惑性,导致教师对美术教育活动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因此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认真审视,以免陷入误区。本文就针对这些"流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谈"胶"色变的你,其实不用那么紧张,因为很多食用胶都是纯天然萃取的;朋友圈热传的减肥食谱,宣称不用锻炼也能瘦,其实会损害身体健康……科学领域"流言榜"新鲜出炉,这些谣言你傻傻地信了几个?一盘蚊香=六包烟?流言:最近有一则新闻称:"安徽一家五口,点20盘蚊香开空调睡一晚后,身体不适。"随之而来的"人长时间待在点燃蚊香的房屋内会中毒"、"一盘蚊香等于六包烟"等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科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并不都是权威性的,往往在"权威"的外衣下还需要更多的科研学者去探究真理,而真理也通常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早在第7期杂志中,我们就已经在2016年"科学"流言榜(上)和谣言进行一搏。本期,本刊继续带您抛开难以分辨真假的"伪科学",走进真正科学带给人们的惊喜中。1.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吗?厂流言:2015年8月12日天津爆炸事故后,核心区内存有的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备受人们关注,一则据称来自美国大使馆的微信提醒"在北京、天津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钠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无处不在,也造就了无处不在的创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科学,科学也越来越贴近生活。可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和延续,逐渐衍生出了一些所谓的"伪科学"来迷惑诱导大众。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来探索和研究的。1.吃素就不会得心血管疾病了?流言:近日,一位记者去某医院心  相似文献   

5.
对中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把学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阵地,通过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教材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及其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渗透科学素质教育.重点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内容相结合 教材中生物学内容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例如:为什么人们傲饺子时,白菜剁碎后要先放盐腌制一下?为什么农作物施肥过多时会出现"烧苗"现象?为什么家禽宰杀后静置一段时间再去加工味道更鲜美?园艺上为啥常对侧枝加以取舍,就可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这些问题都是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都是现成的科学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实例的讲授,使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6.
傻瓜     
从前有个傻瓜。他过着快活的日子,然而渐渐地他听到一些流言,说人们都把他看做一个没头脑的俗物。傻瓜觉得伤了面子,他开始犯愁,怎样才能止住这些讨人嫌的流言呢?终于,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使他茅塞顿开……于是他毫不迟延,马上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7.
秋季久晴少雨、天气干燥,宝宝常常会出现皮肤干燥、喉咙疼痛、便秘、咳嗽等症状,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那么,秋燥能预防吗?出现了秋燥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8.
<正>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育的技术特征一下子凸显起来,也使对教育和技术关系的讨论成了热点。现代信息技术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影响呢?关于这些话题,我更希望从广义的"技术"和"教育"入手来做一些思考。广义的技术是远超工具范畴的,它是指人们从现实到达理想目标所要遵循的综  相似文献   

9.
教师经常把学生的计算错误用"粗心"这一理由来解释,那么,到底学生计算粗心都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粗心现象?如何解决这些粗心现象?笔者通过访谈和思考的方式对此进行了探究。案例一:强化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课堂过于沉闷,学习没有兴趣,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于教学的局面?面对这些情况,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做法莫过于课堂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主动愉快地学习探究它。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儿童的科学就在他们身边"这些基本的判断决定了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科学的重要性.那么,幼儿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指导这种科学教育活动呢?下面,本人结合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谈谈有关的体验和感悟. 一、做一位有"识"之师 由于受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偶发性科学活动出现后,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关心和指导,会因此而自生自灭.因此,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正确指导,要求教师做一位有"识"之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科学求实的精神,这是有效指导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前提.所以,为了保护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学科学的积极态度,教师首先要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不断学习,掌握、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做一位有"识"之师.  相似文献   

12.
蔡小平 《中国德育》2013,(12):52-53
教师为什么难以"教"会孩子知识?只要条件许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但孩子又为什么能够"学"会知识?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则促使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教育问题。1998年,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吸纳了美国、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多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往往会影响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科学的实验结论,在课堂中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是上好每节科学课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准备、呈现和使用实验材料呢?一、有效呈现材料,提高实验效果当前教学中却存在"材料的无序发放和发放无结构性"的混乱现象,造成学生对手中有结构的材料,不知道该何时使用,该如何有序使用?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互联网入侵我们的生活,人们便开始疯狂地依赖它。工作、学习、娱乐,一切的一切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而正因它的"无所不能",人们也开始担忧——互联网会否取代那些一直以来陪伴人类发展的传统事物?传统的垄断地位正被网络动摇,而书籍便在名单之中。书本会被电脑取代吗?图书馆里的书会不会有朝一日被全部换成电脑?而那时的图书馆还会叫图书馆吗?图书馆该如何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科学课堂中,每天都发生着一些"两难问题":如何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材实验与实验变通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知识达成与概念建立的关系?等等。只有从实际出发,恰当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使得科学探究和科学课堂和谐、高效。一、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探究还不理解,导致日常教学实验时,学生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女作家娜朵在小说中常借助流言来展开故事情节,这些流言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娜朵对流言的艺术性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族和女性代言和发声。分析其作品中的流言话语有助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人们的内心世界,体现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人生体验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7.
心理问题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就上不好课;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教育不好学生。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解开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千千结"呢?  相似文献   

18.
所谓流言指的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作为一种非正常的人际传播行为,它违背了人际传播伦理"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报人以信"的要求.从流言的产生与传播、流言与伦理以及流言的控制三个方面对流言现象进行学理分析,可以发现,控制流言既需要快捷有效地公布信息,也需要主流媒体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选购食品的过程中,人们常会接触到诸如"食品、保健品、补品、膳食、食疗、药膳"等词语,这些与饮食相关的词语都有哪些区别?而我们又该如何为孩子更好地选择食物呢?⊙食品,指各种作为商品的供  相似文献   

20.
解开教师心中的"千千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就上不好课;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教育不好学生.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解开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千千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