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邮政的出现,发轫于海关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担为各国驻华使馆传递文书往来的责任,初时由驿站传递,速度缓慢。同治四年(1865年),海关总税务署从上海迁至北京。各地海关与北京海关总署间的文书传递以及使馆文件传递全由总理衙门承  相似文献   

2.
侯吉永 《档案》2013,(4):43-47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与西欧诸国的外交文书体式可以概括为“谕/禀”范式,中方文书充斥居高临下的用语措辞,难掩天朝对臣邦的宗藩外交姿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传统的宗藩外交被彻底颠覆外交文书形成“照会”范式,文书往来被迫两得其平。  相似文献   

3.
“微博外交”(Twitplomacy)是当今国际政治的新现象,它指一国驻外机构在对象国的社交网站开设账户、发布信息,直接与对象国公众互动交流.如今,“微博外交”热潮已席卷中国. 一、中外“微博外交”现状比较 开展“微博外交”是美国“公共外交2.0”战略的重要一步,白宫、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分别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开通了账号;英国政府也重点挖掘Web 2.0的内政外交功能,2009年11月,英国驻华使馆率先在中国开通新浪微博.此后,各国驻华使馆纷纷行动,“微博外交”升温.新浪微博“政务厅—涉外—大使馆”一类微博下已有33个国家的账号(截止2012年3月21日),约占与中国建交国家①的两成(19.2%),但一些国家同时注册了多个微博账号.②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微博最具吸引力,一直位居人气榜前列(见表1).  相似文献   

4.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警悍然查抄了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处,强行逮捕了著名的共产党领袖李大钊等人。反动军阀以所查获的文件为据,残酷地绞杀了李大钊等十九名英烈。关于这一暴行密谋策划的内幕,列强驻华公使是否参与了武力查抄行动的预谋,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这组文件为廓清历史疑雾,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其中英国外交文件选自《英国外交部机要文书·中国事务》(档案缩微),美国外交文件选自《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27年卷Ⅱ。  相似文献   

5.
金悦  赵彦昌 《档案学研究》2022,36(6):136-143
照会是近代对外交往中最常用的文书形式。美国国家档案馆藏近代美国驻奉天领事馆领事报告档案中含有大量美国领事与中国东北当局的往来照会,这些照会内容丰富,中英文兼备且保存完整,其以外交文书的形式承载了丰富多元的历史内涵,因此具有极高的档案价值。本文通过细致爬梳领事照会档案,从发文方向、语言、事由、涉事方等角度对其进行细致分类,进而从文书体式及历史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将有助于档案学、历史学更好地体认近代照会文书的程式与内容的演变以及其蕴含的深层历史脉络。中美往来照会逐渐由传统的繁复的程式向高效练达的风格演变,也成为中美外交文书和外交观念相互交融与影响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王珣  李翔 《兰台世界》2016,(11):139-142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传统外交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西方国家在清政府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传统的朝贡管理机构礼部和理藩院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清政府对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体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创设了专门针对西方国家外交的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由皇帝任命并被派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和通商事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外交话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备受瞩目。通过对2004-2022年外交话语研究的487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是其分布的三大主要学科,主要热点包括:外交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外交话语权与外交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外交话语的意义建构研究。目前我国外交话语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可以突破的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陆军上校柏郎率领一支近200人的武装探路队探测从缅甸到我国云南的陆路交通,英国驻华使馆派遣翻译官马嘉理前往滇缅边境迎接。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马嘉理引领柏郎一行未经知会云南地方官进入中国境内,引起当地民众疑虑,将先行的马嘉理及其数名中国随员杀死,柏郎一行也因受阻,退回缅境。事后,英国乘机要挟清政府,企图把此事件说成是清廷幕后指使,进行肆无忌惮的讹诈。在清政府一再退让的情况下,双方经一年多的交涉,先后签定了《烟台条约》和《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导致中国的西南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此组史料选自馆藏外务部档案,为《文献丛编》所辑《英翻译官马嘉理在滇被戕案》和《清季外交史料》所未载。现予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我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国从整个人类的共存之道出发,构建合作共赢、共商共享的世界图景,也是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智慧的过程,通过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外相互融通的话语传播体系.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传播格局,营造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传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1932年中日上海停战会议纪要手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2000,(5):3-13
1932年 1月 2 8日 ,日军在上海挑起了侵略战争 ,史称“一二八淞沪战役”。日军的侵略行动在中国军民的有力反击下遭受严重挫折 ,不得不转而求诸外交解决。 1932年 3月 2 4日 ,中日双方在上海英国总领事馆开始举行正式谈判 ,出席者中国代表郭泰祺、戴戟 ,日本代表重光葵、植田谦吉 ,英国驻华公使蓝普森、美国驻华公使詹森、法国驻华公使韦礼德、意大利驻华代办齐亚诺则以协助谈判的友邦代表资格列席会议。会议就停战区域、中日双方驻兵及毗连地区之划分等问题进行了紧张激烈的谈判。虽然谈判结果是以中方的妥协退让而告结束 ,但在谈判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变化,也导致外交档案发生变化。一、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的外交文书鸦片战争前,清朝与外往来过程中一些行文没有外交文书的特点。因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了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仍以天朝大国自居。清朝在与外来往过程中,以天朝对臣邦来行文。与清朝往来的外国有两类:一类有朝贡义务的“属国”,主要指在中国周围的亚洲小国,被看作清属国;另一类与清有通商往来关系,称“外国”,主要指欧洲国家。对这两类国家行文,对属国行文,有进行分封赠和谕诰权力,则用国内皇帝…  相似文献   

14.
正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赵树好所著《晚清教案交涉研究》,2013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基督教与晚清外交"研究成果,分为弛禁时期中外有关教案的交涉(1842年—1860年9月)、解禁以后中外有关教案的交涉(1860年10月—1900年)、规范传教活动时期中外有关教案的交涉(1901—1911年)、清政府教案政策与地方官执行中的错位、主要列强对华教案政策比较五章。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社会有深远影响,目前学  相似文献   

15.
宋朝对外交往文书中的称谓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形式.称谓的复杂性,体现了宋朝对外关系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既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是传统"天朝礼治外交体系"的延续,又是宋朝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对以朝贡形式维持的所谓"中国的世界秩序"的颠覆和瓦解.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清时,中俄两国交往频繁。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官方文书,这些文书既是中俄交往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中俄关系不可或缺的宝贵史料。康熙朝,清政府曾两次退回俄国文书,本文通过研究退回文书的起因、经过及结果等方面内容,探寻清代外交文书制度以及这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朝鲜对华外交使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朝鲜与明清的关系是典型的朝贡关系。这种朝贡关系的特征与内容,在朝鲜派往明清的使节、使节所传送的外交文书的种类与形式以及文书传送体制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反映。朝鲜对明清的外交文书,历史文献中称之为“事大文书”。朝鲜与明清间外交事务的处理是通过各自外交  相似文献   

19.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4年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在历史转折时期承担着特殊使命,被称为"开国政府"。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人民政府。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是各级政府颁发法令、命令、对外行文钤公文和行使权力时使用的凭证信物。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始为新中国"开国政府"筹划制定印章制度。1950年2月政务院会议通过《印信条例》。新中国政府印章制度包括:铸造制度,涉及印型、制法、质料、印文、背款等;政府印信铸发范围,从中央到地方大行政区、省、行署区、市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中国驻外机构等,都按规定统一铸发印信;政府印信下发和上缴;政府印信的制发镌铸等。新中国"开国政府"印信铸发范围广、时间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世界运动会,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冬奥会正逢传统中国年,本文从北京冬奥会出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塑造国际话语体系的中国模式,拓展中外文明的对话空间,提升国际传播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