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坤一与李鸿章、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疆臣,他们掌控地方社会、经济之大柄,影响中央内政、外交之决策,堪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张之洞、李文田等人与他时有书信往来,且多讨论当时政治、外交诸多事务。湖南图书馆现藏有多件李鸿章、张之洞及李文田等晚清名家致刘坤一的书信。部分书信尚未公开发表,内容隐秘,文献价值重大。笔者选取其中五件进行整理,将此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这五件书札中,李鸿章、张之洞所写四件信函主要涉及中俄、中法及中日关系,从中可考察刘坤一与他们互动时的基本态度;李文田致刘坤一之书信则涉及李鸿章与刘坤一"全面对抗"时局下的朝政变局。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大臣,对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关系影响极大,因此其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他的传世著作基本上被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李鸿章全集》囊括殆尽,这无疑将推动李鸿章研究朝着更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但是,李鸿章研究还存在许多缺漏和不足之处,如在材料的使用上,虽然有研究者不断发现和挖掘新材料,然仍有少许遗珠不曾刊布。近来笔者主要根据晚清至今的相关文献,辑录了李鸿章四篇集外文和一首佚诗,并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补充疏证。鉴于其在晚清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这些集外诗文无疑为李鸿章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识其散文创作、史学见解、生平交游乃至晚清文化诸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推进对整个近代史的认识,因而值得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贤良寺是清代一座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寺庙,进入人生暮年的李鸿章曾于此地经历了晚清时期的诸多重大事件,并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本文考察了李鸿章此一时期于贤良寺内外的有关事迹,从而揭示出晚清内政外交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相似文献   

4.
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政治舞台上,李鸿章无疑是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从1860年募组淮军与太平军作战起,李鸿章的仕途青云直上,先后出任江苏巡抚、两江总  相似文献   

5.
邹洁 《大观周刊》2011,(31):25-25,33
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40年,对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影响极大。海内外学者对他的评价也是分歧很大,褒贬不一。本文拟通过历史人物评价的普遍性法则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时间倒退到整整110年前的1896年。8月28日至9月5日,李鸿章以“大清帝国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访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德、荷(兰)、比(利时)、法、英6国。这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当时,中国正加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就在李鸿章此行出访一年多前,先是他苦心经营了近20年的北洋海军被日军覆灭,继而又代表清政府在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被革…  相似文献   

7.
一 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用近代条约的手段在维护中越宗藩关系上作出三点值得关注的努力。其努力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这些不为学界所关注的史实可以为李鸿章及晚清外交史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凤尤 《档案天地》2010,(11):29-31
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纵观李鸿章的内心世界.既有宏图大志.也有精明狡猾:既有委曲求全.也有铁腕毒辣:既有风光得意.也有孤独脆弱:既是一个时代的推动者.也是一个时代最大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0.
本书回溯了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袁世凯等晚清军事人物的人生经历,详细分析了他们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透过晚清政局人事,不但反映出那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晚清著名的民间报人,汪康年先后创立过6家报刊,撰写并刊登大量文章,阐明其改革救国的思想,向当政者建言献策。他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报刊产业的发展,而且是晚清时期政治改革思潮的启蒙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汪康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向读者完整展现了汪康年的人生轨迹、思想历程和政治影响。该书的出版是汪康年研究领域的新贡献,为晚清思想、政治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晚清人物,首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不过,要是没有太平天国一干自称为耶稣小兄弟的引见,这三个大人物说不定真就上不了台。曾、李二位当个太平卿相也许有份,但左宗棠,“老死林下”应是他最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父亲潘启生1914年出身于一个船工家庭,是江南造船厂电焊工。他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要亲手造出中国自己的军舰。从此,他与江南造船厂结下不解之缘。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晚清国门,中国被迫面向世界。在曾国藩、李鸿章等近代有识之士"治国之道在乎自强"倡导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6月3日在上海创立。目标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4.
薛福辰是清末外交官薛福成长兄,不仅善于办理洋务,同时也兼通医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署名薛福辰的手书信札9通,另有3通信札涉及薛福辰的生平。这些信札反映了他早年在李鸿章、丁宝桢幕府中的活动,以及他与李鸿章幕僚的交往。薛福辰不仅为李鸿章撰写奏疏,还充当了李氏兄弟家庭医生的角色。因为出色的医术,光绪六年,经李鸿章等人保送,他入宫为慈禧太后诊病,这也成为他最常为后世提及的事迹。本文对国博馆藏薛福辰信札的释读和考证有助于补充对其生平的研究,同时增进对晚清官僚士大夫行医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11):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16.
刘海荣 《兰台世界》2012,(30):43-44
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舞台上的灵魂人物,其外交思想对晚清政府和中国的对外交往产生了主导性影响.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夷制夷”外交思想进行概述、分析,从而阐明笔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7.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32):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896年的《中俄密约》的内容逐渐为世人所知以后,李鸿章在国内的名声日坏,其政治生涯也开始逆转,虽说此时他被调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但终究失去了实力地位。从此,李鸿章对时政较少高谈阔论,抛头露面的机会也不常有了。1898年戊戌维新,李鸿章差不多自始至终保持缄默。这样,后人(包括维新党人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相似文献   

19.
晚清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一生从事洋务和外交,结识的各类外国人不知有多少.那时外国人在外交上似乎有个习惯,即除了向对方赠送礼物外,还乐于向人颁发各种功勋章和纪念章,以示"恩宠"或表彰.李鸿章办了整整三十年外交,长期处在折冲樽俎的高位上,所获勋章自然就特别多,加上他的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和孙子李国杰,都曾担任驻外大臣或随团出访各国,他家各种花花绿绿的徽章就成了堆.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基于国家治河救灾经费之不足,不得已利用军队进行抢险救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梳理这段历史,发现晚清时期军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军队就近使用、组织统一、服从指挥、应变能力强的特点,有效地减轻了水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