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青伟 《科技文萃》2005,(11):71-74
帕金森病,最早在19世纪初被英国内科医生James Parkinson描述为"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世界至少有400万人罹患此病;在北美,帕金森病患者估计为50万~100万,每年有5万新确诊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京都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源自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的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移植到帕金森病模式猴子的大脑中,改善了它们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已在Nature期刊上发表。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神经科学家Patrik Brundin(未参与这项研究)告诉《科学家》杂志:"这是在将基于ipsC的技术转化为针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在享受虾蟹等水生佳肴的时候,会对它们的美味赞不绝口,然而,有一个人却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常食用虾蟹等水生生物可以延缓脑衰老,降低帕金森病发病的风险?经过研究,他发现有一种叫做虾青素的化合物通过保护细胞线粒体,可以有效抑制神经细胞死亡。而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正是神经细胞死亡,因此,他认为虾青素可能是降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子。这项研究结果于2009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脑研究》(Brain Research)上。他就是刘学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展食品  相似文献   

4.
负性效应     
《新作文》2012,(Z2):64
负性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我们在认识他人的时候,对正负信息形成的印象总是不均等,例如一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随地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对他留下什么印象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吐痰印象很深,而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人们常常总是把别人偶尔的"坏"记得牢牢的,却把他一以贯之的"好"抛之脑后。当别人一贯"好"的时候,你觉得那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对他也不差啊!"在别人偶尔出现"坏"的时候,你却不平了:"他怎么能这样对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渐进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尽管帕金森病是以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但其非运动症状也逐渐受到重视。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症、急迫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以及一些潜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似乎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钢琴大师们都是拥有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西方人,但是一个年轻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人的看法,很多西方人也不得不赞叹:"原来东方人也是很会弹钢琴的。"这个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年轻人就是新一代的钢琴王子—郎朗。他,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中国的莫扎特"。他创造了许多"第一",堪称世界乐坛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7.
潮语来袭     
《初中生》2014,(22)
正双标"双标"即双重标准。指对待不同的人或相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认知信息,从而出现了双重标准。同一件事情,甲做了没事,还夸他;乙做了便大发雷霆,甚至对其百般刁难。或者说,喜欢一个人时觉得他很优秀,不喜欢他了就觉得他看起来一切都不顺眼。双重标准是不公平的评判标准,千万不要以双重标准对待他人。  相似文献   

8.
朱丽丽 《科技文萃》2005,(11):74-75
著名神经内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说,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一个叫中脑的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做黑质神经元,它们合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的其他一些区域,如纹状体,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至80%以上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便减少到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便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出现几位带"病"字的人物绰号,如"病尉迟"孙立、"病关索"杨雄。不少人望文生义,将"病"解释为"不健康""疾病"。其实,在宋代,"病"字是比得上的意思,"病关索"就是"比得上关索","病尉迟"就是"比得上尉迟恭"。  相似文献   

10.
一项名为"冰桶挑战"的公益活动,在众多名人明星的"带领"下火遍全球。虽说好玩,但这并不是一项娱乐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渐冻人"这种罕见疾病。而作为这项活动的主角之一,詹光伟最明白那种冷的感受。"我比别人更能体会到冰凉的感觉,那是一种由外及里的冷。"这个在酷暑未消时穿着毛衣和牛仔夹克的男人如是说。身体出现不适,是在大学的体育课上,詹光伟发现自己在奔跑、跳跃等方面,老是赶不上同学,人也特别容易累。后来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运动神经元进行性肌肉萎缩症。他无法想象自己竟然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得了相似的病,而以目前的医学手段,还无法根治。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还会一天天加重。詹光伟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变得不顺利,但与此同时他又坚信一种或许更精彩的活法正等着他去闯入并坚持。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泸州市第七中  相似文献   

11.
不重要的人一个老师将做作业的学生分组,十二个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这学生说:"因为我很讨厌其中的一个人。"老师就让他换了,并且问他:"其他的组员你也讨厌吗?"学生说:"没有,其他组员我都很喜欢。"老师问:"那你讨厌的这个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那个学生答:"一点都不重要。"老师说:"十个好朋友都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  相似文献   

12.
"关老爷"是汉字王国中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子孙特别多,比如"关心""关怀""关切""关照"……真是人丁兴旺啊!可是,人多了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惹得"关老爷"很不开心……(小博士)近来,"关老爷"心里有点儿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老听人说他有几个孩子最近只顾玩耍,而把本职工作都给忘记了。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呢?"关老爷"决定来一次微服私访。  相似文献   

13.
震颤麻痹又称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1817年英国医生巴金森(James Parkinson)首先描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由于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及中毒等原因产生类似临床表现或病理改变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巴金森氏综合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患者黑质及纹状体多巴胺的严重缺乏。多巴胺(Dopamine、DA)  相似文献   

14.
一、盲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赵××,男,8岁,全盲,平日总是喜欢躲在床底下、桌子底下、门后、墙角,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从不与人交谈,也不搭理别人的问话;手里经常握着一串钥匙,一刻也不放松;容易发怒,即使别人不小心碰他一下,也会暴跳如雷,抓人、咬人,踢东西、摔东西、大喊大叫;经常在楼走廊、宿舍内大小便.通过家长了解到,这个孩子两岁时发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失明的.之后,他父母把他送到了姥姥家.姥姥虽然爱他却没能力教育他,总是怕他受伤害又怕他出去伤害别人,一直把他关在院子里,从小没有伙伴一起玩.久而久之,他的身心发展很不正常,出现以上种种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汪思源 《老年教育》2014,(10):53-53
<正>在英国,一个13岁的男孩得了白血病。就在医生已经配型成功、准备为他实施骨髓移植手术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的白血病症状消失了,他竟然奇迹般地"自愈"了!而在几周前,主治医生还认为,如果男孩不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将活不过一个月。医生欣喜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男孩的家人,并建议他们定期复查。几个月后,男孩的身体战胜了疾病,诊断结果为彻底康复。  相似文献   

16.
你说他不顾别人只管自己也好,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不知道伤害的危害也好,在他该具有这种意识的年龄,社会没有提供给他,他哪来呢?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倾向,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个案,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格断代"的问题,您觉得为什么在这群人中突出地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而对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振博士来说,他的"中国梦"便是将他潜心研究多年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国产化。从1991年他就已经开始从事质谱仪方面的研究,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电子轰击源扇形磁式质谱仪的研究》,博士期间,他开展辉光放电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研究。2000年,当周振在国外成功研制出了当时国际最高水平的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仪时,他就萌发了将这一技术带回中国并实现产业化的想法。"质谱仪器产业化,我非做不  相似文献   

18.
逸铭 《高中生》2010,(13):7-9
"不到长城非好汉!"想当"好汉"的除了中国人,到访中国的各国领导人也不例外。2009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现在中国北京八达岭的北门锁钥平台,参观他此次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人发展不全面和不自由两方面。他对"人的异化"等理论的研究,是对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这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对待科技的发展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疾病长久地困扰着吴敬梓,对他的生活、交游、人格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以司马相如自比,极力推崇行医,与儒医交好,甚至从热衷科举到弃绝仕进等,这都与他"消渴病难除"有着紧密的关系。"痰病"在《儒林外史》中也有着丰富描写,它巧妙地出现在书中角色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之际,并且集中在描绘旧秩序崩塌的第二部分。吴敬梓对"痰病"的描写不同于以往古代小说中宗教化的处理,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整体的象征,讽刺了病入膏肓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