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皴法,是表现山石结构,营造出山石阴阳向背立体空间的一种绘画技法.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形式语言,它的演变过程,既是中国山水画审美意趣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山水画笔墨形态的演变过程.因此,对于“皴法”的探究是中国山水画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上卓有成就的画家龚贤,是"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因此,本文将针对龚贤的山水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郭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面,璀璨于山水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也有着如泰斗一般的地位.他大多以北方的山水为创作对象,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了旗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山间四季景色,为读者传达出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郭熙在山水画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打破了传统山水所创作的手法,已经不再局限于隐居山林而是提倡游历名山名景,刷新了中国山山水水绘画的又一个记录.而且他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和系统理论知识都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鹤立鸡群,超凡脱俗,然而郭熙的作品能保持自己独特之艺术风格,与他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能够客观的分析评价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就必须对郭熙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郭熙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其山水画的艺术之美.本文主要从郭熙的绘画艺术特色出发来分析他的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朱松岩 《兰台世界》2014,(3):152-153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上卓有成就的画家龚贤,是“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因此,本文将针对龚贤的山水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清代山水大师龚贤以其前无古人的绘画之风在中国山水画大师之中占有一席之位。龚贤自成一派的山水画风格,其开创的积墨笔法造就了其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龚贤的山水画成就为引,以期后世之人能学习龚贤独特的艺术笔法和求新求真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秦涑洁 《今传媒》2016,(3):135-136
在山水画的发展中,王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运用多种皴法展现个人风貌,对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伟大贡献,但又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人们无法领悟到其山水画中的某些审美价值.基于中西艺术的发展规律具有相通性,本文将尝试运用风格学说对王蒙山水画进行分析,挖掘出其山水画中绘画元素所呈现出的特殊审美价值,探究点面相融所创造出的独特山水韵律.  相似文献   

8.
陈祥宇 《今传媒》2020,(2):134-136
文伯仁是吴门画派和文氏一脉的重要组成人员,与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系叔侄关系。在目前的文献研究中,关于文伯仁山水画技法方面的文献和著作不够全面,大多数研究零散,对于文伯仁的皴法更没有明确的著作书籍来探究,尤其对于文伯仁山水画的真伪鉴定较为困难,文献匮乏。本文集中在文伯仁山水绘画皴法一途,探索文伯仁山水画中皴法类型的多样性,分化类型,究其师学,廓清各种皴法的使用对象及其个性特征,从皴法的技艺特征窥其山水画鉴别路径,尝试分析研究以往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关于他是否属于“金陵八家”的争论,已不是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因素。他深受文人画思想的影响,是其早期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师承,也是他创作的根基。但他又能够摆脱文人画的思想束缚,上追五代北宋山水画之意境、笔墨技法及注重深入自然观察写生的传统,将元画意趣和宋画理学融会贯通,创作出了浑沦雄厚、幽邃苍润的绘画作品。完成了从“白龚”到“灰龚”再到“黑龚”的风格转变。他是站在整个山水画艺术发展的高度,既有对南派艺术的学习,又有北派艺术的影响,继往开来,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石露 《大观周刊》2012,(47):54-54
作为初学山水画者,据我所知和理解的来浅析龚贤的《课徒画稿》。提到龚贤,我们就会想起他在山水画中所用的积墨法,他强化积墨与画面的静谧气氛的表现。尤其是他的《山水画课徒稿》图文并茂,为我们后来习画者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范本。本文主要是从曾经临摹过的龚贤《课徒画稿》的树木法浅析其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英俊 《兰台世界》2015,(9):114-115
倪瓒"逸品"山水的绘画风格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精神表达,在其独特的三段式构图中,凸显其"简"的绘画风格,再加上其富有艺术性的"逸气"说,使得其山水画更加品格独立,成为一种不受视觉影响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2.
唐末五代画家荆浩,以"笔墨并重、全景山水"的绘画风格,将中国传统画中山水画推向成熟,并以此确立了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主流地位。他的绘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独树一帜,将自身对山水绘画详细解读,成为绘画界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3.
《米芾》     
《全国新书目》2022,(3):52-53
<正>米芾是一位具有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书画艺术家,以其非凡的书法艺术造诣奠定了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历史地位。米芾的书画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与收藏三个方面。米芾的书法各体兼备,尤以行草见长,他是北宋时期具有创造性的一代书法大家。在绘画方面,米芾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开山巨擘,他首创“米点山水”,以繁密的墨点堆叠山峦林木,表现南方云雨中的山川意象,使他成为两宋时期独特的山水画家,促进了山水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晚清至民国瓷上山水艺术是人类艺术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灿烂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至民国时期,瓷艺家们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瓷上文人画风,为瓷上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晚清至民国瓷上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成就体现了文人瓷艺家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趣,促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雄浑壮厚,峻重苍老是范宽的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其画作中的"道"与"理"对后代绘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卢德璋 《新闻世界》2013,(11):188-189
研究山水面的技法,应该先了解中国山水_面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宝贵结品,是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因此可以说,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还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简练、恬淡、含蓄和韵律美。  相似文献   

17.
谈谈电视的“意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我国文学乃至艺术传统中锤炼出来的独特的审美范畴。诗词曲赋以及绘画雕塑,无不蕴含美的意境。意境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课题和最高境界,其目的是真实地表现主观审美情趣,重点在创造诗一般的境界,引发接受对象的思索和想象。  相似文献   

18.
据清代乾隆年间鱼翼《海虞画苑略》所载,乾隆以前常熟画家就有296人。在此之后,更是代有才人,成为中国少有的几个画家密集地之一。元代黄公望创浅绛山水法,其画风成为后代山水画家所钟爱的典范;到了清代初期,王翚、杨晋为代表的"虞山画派"成为画坛主流,被誉为"画坛正宗"。常熟风物闲美,山川佳胜,诸多私家园林借虞山之景而筑,成为江南地区典型的文人雅集之地,众多虞山画派画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叙事性园林绘画。由于这些画作往往为应园主人(雅集组织者)之邀而作,画家在绘画技法上遵循传统,但于结构布局上更趋于注重展现园林风貌,具有强烈的写实性。这些绘画为我们提供了建筑格局、地理位置、人物交游等诸多要素,还原了明清江南园林风貌,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并存。  相似文献   

19.
李鸿玮 《新闻爱好者》2008,(10):121-121
中国绘画中的传统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在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源于自然,但却能够超越自然之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山水画能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获得巨大的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西方的风景画难以望其项背的。静静地翻阅着五代北宋山水、南宋四家、明四家、清四王画集……  相似文献   

20.
雷舸 《大观周刊》2012,(50):30-30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所有的表现性手段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面对具体真实的景物如山石、树木、小溪时,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如何更贴近更完美的表现这些物象,于是随着历史的积淀,出现了各种表现山石林木的标志性表现手法,就像皴法。通过这次写生以及回来后的山水画整理创作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经久不袁的技法在方法论和指导实践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