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月17日,"凤鸣朝阳——迎丁酉鸡年馆藏文物展"举行开幕式。馆长吕章申,馆领导李六三、陈成军、古建东、白云涛、谢小铨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讲话。我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开幕式。吕章申馆长在讲话中说,2017年中国农历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2016年11月8日,我馆举办的"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开幕。我馆馆长吕章申,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馆领导冯靖英、李六三、陈成军、白云涛、谢小铨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讲话。于群同志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黄振春书记主持。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28  相似文献   

4.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大步     
在神九各项任务完成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全面掌握载人航天三项基本技术的国家,为建造独立自主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但中国与美、俄等航天强国之间还有明显差距。美国在实现载人航天商业化的同时,其航天事业重新找到发展方向2008年奥运开幕式的那个夜晚,北京的天空出现了29个"大脚印",很多人看后都说感到震惊。其实,那只是一场别出心裁的焰火表演。然而,在更加高远的太空,中国人留下了更为坚实的足迹: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时至今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2004,(10):11-13
国际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近程火箭开始,参加了多种航天型号的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3种地地火箭总设计师、长征2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几种运载火箭总指挥,1992年起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伴随着工程11年的进展,我国不仅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忠实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成果的体现,更是载人航天后续…  相似文献   

7.
“十”意味着圆满.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神十发射距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首飞太空正好10年。10年间.共有10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此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进入新的更高阶段——建造空间站。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爱国情怀—章乃器捐献文物展"开幕。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章乃器先生之子章立凡及夫人杨杰,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民建中央宣传部部长张皎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章立凡先生讲话。我馆副馆长陈成军主持开幕仪式。章乃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族资本家、经济学家、文物收藏家。他为新  相似文献   

9.
公元 2001年 1月 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此次发射的“神舟二号”尽管没有载人,但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是载人飞船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并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发射时,“长征二号 F”喷出强烈火焰,向上攀升,我不停地按动快门。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箭体吐着火舌,穿云破雾,直上云霄。我追着火光拍摄,直至火光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时,时针指向北京时间 1月 1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开展载人航天以来,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有能力太空行走。"神七"成功发射,中国第三个实现了太空行走,意义重大。这一次,中国人真正征服了太空,中国航天国家权威机构才终于打破从不发行航天金条的惯例。  相似文献   

12.
<正>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研制计划启动。钱学森在机构整合、方案论证、人才培养及指导航天医学工程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整合科研机构制订科学规划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美国和苏联在人类探索太空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也开始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探索。在钱学森、裴丽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为了宣传好这一历史性壮举,各大新闻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赶赴飞船发射区、落区和海上测控区,实地进行报道。作为解放军报派往一线的采访记者,我们见证了那个令人终生难忘的历史时刻,记录下了那个梦圆飞天的沸腾场面。(一)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集当今高科技为一体的最前沿、最复杂的工程,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尽管人类自加加林第一个走向太空之后,已经进行了200多次航天飞行,把900多人次送入太空,但真正有实力、靠自主发射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全世界只有美、俄两家。如今,中国进…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5.
再向太空行     
《中国新闻周刊》2012,(22):22-23
太空又迎来中国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温柔拥抱,使得以实现载人飞行、空间交会对接为目标的这次行动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也让中国向最终实现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从1999年起,每隔一两年,中国便按计划发射一艘神舟并取得预定成功,从无人、模拟人、单人、多人,直至男女搭配、飞行器与太空实验舱的自动和人工对接,以及长达十余日的太空航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并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它是中国航天科技中的一个突破,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并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它是中国航天科技中的一个突破,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胡宇 《军事记者》2006,(2):54-55
“他是航天人的后代,发射场是他的故乡。20年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完整参加了‘神一’到‘神六’的摄影工作,拍摄了《傲视苍穹》等许多航天佳作。”这段话,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评委会,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席摄影师王琦的评语。2005年12月3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开幕式上,肩扛上校军衔的王琦成为3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他的脸上写满沧桑,他的外貌粗犷豪放,大西北人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使人很难把王琦执著的追求和壮丽的航…  相似文献   

19.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2017年7月26日,我馆隆重举办《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开国元勋任弼时之孙任继宁,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女黄梅,著名雕塑家程允贤之子程兵,吕章申馆长及馆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讲话。开幕式由我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展览分为"人民军队""军事著述""艰苦卓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3):12+14-15
焦点胡锦涛对话航天员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在太空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进行实时视频通话。这是中国进行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实现地面与太空在轨飞行器的双向视频通话。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顺利发射,并于24日在航天员的控制下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