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次听课,老师出示“68+23”。要求学生估计一下等于多少,还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听了她第二个要求,我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儿。难道估计得越准越好吗?我耐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听“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的教师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1/3。旁边一起听课的老师小声说:“能折出‘1/3’吗”我知道这位老师并非认为上课教师提出的操作任务有何不妥。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在思考一个问题而已。当时笔者边听课边思考了一下,未果。  相似文献   

3.
刘萍 《教育文汇》2006,(2):42-43
我曾有幸在徐州市听了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杨绍波的一堂课和一场学术报告。课堂上精彩的场面不断,会场上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究竟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仔细地梳理了一下思绪,我觉得最让自己感动的是她两次提到的“小脑袋瓜儿”。  相似文献   

4.
校长听课是深入教学、了解教学、指导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对于领导者来说,也应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绝不能当外行。因此,要以教学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听好课。就其听课的目的而言,应有“检查课”、“评优课”、“考察课”、“研究课”、“公开课”、“取经课”、“随意课”等听课类型。检查课检查性的听课是校长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的一种听课方式。可事先下好安民告示,使其有所遵循,让其做好充分地准备,明确听课所要检查的项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集中检查,组织若干领导(或骨干教师)同时听一个教师的课。另一种是分散听课,可以分科、分组或由单个领导去听课。事后再坐下来汇总情况,利用业务研究时间(或周例会)召集全体教师通报情况,肯定  相似文献   

5.
杜林 《班主任》2006,(3):35-36
最近,几次去教室随机听老师的课,学生的表现一反常态--过去怕有老师听课,现在却欢迎老师听课,欢呼雀跃地欢迎我.怎么回事?我决定调查一下,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6.
那一年,我刚走出校门,踏上讲台。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快步走进教室,一抬眼发现教室后门边竟然坐着一个人,原来是校领导突然来听课。看着他满脸严肃地坐在那里,我的脑袋顿时“嗡”的一下,热血上涌,紧张到了极点。这位领导很严厉,平时我就有点畏惧他,现在更是慌了神,本来准备好的课一时讲不下去了。这一节课的课堂效果糟糕透了。下课后,领导板着脸,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我垂头丧气、惶恐不安。从此我不仅对领导敬而远之,也更反感“推门听课”了。  相似文献   

7.
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听课不能盲目听,听课也要“备课”。当然这种说法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听课就听课,干嘛还要先去备课?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当然这个备课,不能像授课者那样备课,但听课前总要大体了解一下授课者这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像我们平常看戏,事先要了解一下剧情,看电影、电视事先先看一看电影说明、看一下电视报,了解这一集的大体内容一样。否则就是盲目  相似文献   

8.
新任教师知识丰富,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但是,由于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课堂实践经验,教学效果往往欠佳。因此,认真听课和评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以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名新任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课呢?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听课亦然。教师要想在听课之中真正听有所获,就必须在听课之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听谁的课,事先至少应把教材找来了解一下,明确该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文在整本教材乃至整个学段中的地位、作用,看看教材、教参或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实录,想想假如我来执教这一课,我将怎样设计教学流程,会遇到哪些疑难,还有哪些困惑或纠结,以便在听课时有个对比。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听课的方向,把握听课的重点与难点,发现课堂中的亮点,捕捉课堂上的“高潮”,这样的听课才具有针对性,才会听有所获。此外,由于听课后还要积极参与评课,因此在学术理论上也要作些准备,如熟悉课程标准和一些教学常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教研现状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等。这样的听课,是带着思想进课堂的,因此起点高,有备而来,自然会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9.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一次完整的有效的听课和评课的流程应该包括四个环节:听课前交流、了解;课堂内观察、记录;听课后交流、改进;改进后二次上课、再次听课、评课。本文试图以一堂英语口语课为例,探讨一下有效的听课和评课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宏伟 《职教论坛》2001,(12):24-24
当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不仅要抓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更要抓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却在于教师,尤其在于校长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到国瑾职专任校长两个月后的一天,教务主任送来了一份“听课记录检查情况表”。在“听课次数”一栏里,我发现多数教师平均每星期听不到一次课。我上下前后寻找自己的名字,没有。我问主任:“表上为啥没有我的名字?”,主任笑着说:“校长抓学校大事,工作太忙,不听也罢,学校向来不要求校长听课。可是,”主任严肃起来,“很多教师达不到听课次数,是没有理由的,应该在会上敲一敲。”。…  相似文献   

12.
2月27日早晨,中心校领导来我们学校视察工作,主要是随机听课。凑巧的是刚上第一节课,我便直接把他们带到教导处,根据课程表安排了三节课,我陪同其中一位领导来到了六年级一个班级听语文课。还没到教室就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老师已经开始上课,其实秩序还不错),来到教室门口我先跟老师说明来意,老师先是一愣而后转向学生说:“领导来听课了,我们准备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研员,听课、评课是我的主要工作。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请一位老师上了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课后我们进行了评课。一、评课前:多方查看,有备而听。为了避免评课时“信口开河”,评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熟悉了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做,能在听课时理性地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接着,我认真看了执教老师的教案,发现她对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精心预设。她的设计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诗歌,走进秋天的音乐厅,感受秋天景象的美好。第二部分,通过开展“秋之声”诗歌擂台赛,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通过查看资料和执教者教案,对于评价这堂课心中有了底儿。二、听课时:全神贯注,听有实效。听课与评课是密不可分的,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听课,不边听边酝酿怎样评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评课。对于怎样听课也需要努力学习,这种努力不能是“猴子捞月”,所以我们要从一节课里“捞”到真正的“月亮”,要有针对性地听。我这次听课盯的“月亮”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上午第三节课前,我到李老师班去听课,刚到教室门口,李老师就从教室走出来,紧张地把我堵在门口:“你要听课吗?”“对,听你一节语文课。”“哦,对不起,这节课我主要讲课后作业,没啥听的。”出于尊重,我没有执意进班听课。类似的情况,每学期我都遇上好多次。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制订行事历时,不少教师对公开课总是一再推诿,不愿接受,甚至坚决拒绝。回到办公室,我想起六年前与林蒙老师的一次对话以及他的成长历程。那是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刚下课,我匆匆进入林蒙老师的教室。上课三分钟后,林老师突然发现我坐在教室后面,他急忙朝教室后面紧走几步,耸…  相似文献   

15.
案例某校为了给教师创造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推行了“开放周”制度。在“开放周”里,教师可以在校内随意听其他跨年级、跨学科教师的课。这个制度看似不错,可是教务处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开放周”里,听课的教师寥寥无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调动教师的听课积极性,学校领导班  相似文献   

16.
听课变奏曲     
以前,参加过无数次听课,每次总是捧着听课本,悠闲地坐在教室后面,看上课老师“挥汗如雨”,自己猛记笔记,生怕漏掉了什么。课后评课,要么做“观众”,要么“吹毛求疵”。不知何时,我感到听课不再像以前那么轻松,而是一种实践、一种服务、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听课,特别是听阅读课,是我的“家常便饭”,也是笔者深入教学实践、汲取教育营养、发现教育现象,进而探索教育规律的“必修课”。在我看来,听课是学习,听课是借鉴,听课是欣赏,听课也是一种精神享受。一、听课之时的感受近两年来,听了一些“观摩课”和“比赛课”,感受颇深。有的课令我兴奋,有的课给我启示,也有的课让我忧心忡忡……一位特级教师导读《有一个小山村》一课,其法之巧,令人叹服。教师先让学生通读三遍课文,并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圈出生字、新词。而当有的学生找出新词提问时,教师却劝他先读书,联系上下文解读关键词语的意思。解…  相似文献   

18.
为促使教育系统干部“进课堂”听课带课,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晋中市出台《晋中市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听课带课制度》,把过去一直强调的领导听课带课要求变为一项常规性制度和硬性规定。要求市、县教育局局长每学年至少要听10节课,副局长每学年至少要听20节课,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每学年至少要听50节课。  相似文献   

19.
李荣华 《中国教工》2010,(10):34-34
现在.不少学校时兴听“推门课”,印学校领导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课堂听课,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听“推门课”的形式与其它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随机性与检查性。  相似文献   

20.
现场课例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现场听课、评课,这是校本教研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研形式。一些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现场课例研究活动基本限于“一课一研”,即听了某教师一堂公开课后集体评议一下,便“OK”了。如此简单化的听课、评课活动,能解决或是研究出什么东西,参与者又能有多少收获,实在不得而知。因此,笔者建议现场课例研究要“一课多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