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和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东西方戏剧届的领军人物。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使美国戏剧真正跨进世界行列并对世界戏剧做出贡献,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曹禺因其一系列经典的剧作被人们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从草创期走向成熟,自上映后便在世界各地进行演绎。把《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的悲剧冲突进行比较分析,可见曹禺和奥尼尔虽身处不同的国家、浸染着不同的文化,但他们的创作所蕴含的悲剧观念却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俯视"与"仰视"是观众在观看戏剧时的心理状态及对戏剧的不同观念,本文就中国和西方戏剧在产生渊源、形成过程、社会地位、表演方式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分析和解读东西方观众的巨大戏剧观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戏剧《蝴蝶君》中伽里玛对东方女性的优越感及其带有东方主义的偏见的解读,以此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对东方长期以来的傲慢及根深蒂固的偏见,揭示了东西方之间在对话中不对等的关系,旨在阐明东西方平等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蝴蝶夫人》一剧创造出了一种经典的"蝴蝶"意象,它隐喻柔弱的东方女子。《蝴蝶君》一剧巧妙的融会了该戏剧题材,剧情却与前者构成了鲜明的对立,其中男女关系、东西方关系甚而殉情方式都颠倒了过来。然而,对于"蝴蝶"意象,该剧却并非简单的进行颠倒,而是既有继承又有变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鲜黎 《文教资料》2012,(12):55-5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节选了西方20世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这是一部表面上简单、无序、荒唐的戏剧作品,但实际上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主题。作者旨在通过对这出戏剧的两个中心词"戈多"和"等待"的解析,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20世纪西方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不同艺术形态的戏剧样式相遇、碰撞。西方话剧写实的舞台与救世的宗旨,迅速成为力图改变国事衰颓的维新派与知识分子救国的武器,向西方戏剧学习是中国近现代戏剧批评家最大声的呐喊,中国戏曲一度成为诟病的对象。《新青年》阵地上的新旧之争,凸显了话剧与戏曲之间深深的隔膜,其中既有保守者的抱残守缺,也有革命者言语激越下的偏颇,两种不同体系的戏剧样式,自此开始了互相抵触、互相学习交融的纠结历程。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末期的东西方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比较《十日谈》和《红楼梦》,前者露骨谈性,有纵欲主义之嫌;后者隐晦说情,重在"意淫"。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处境不同,但实质都是昭示当时东西方女性的低下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国钦先生编著的《中国戏曲史漫话》有一篇《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专文,论证了代表东西方古代现实主义戏剧艺术两位大师的诸多相似之处。同时指出关氏与莎氏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们的剧作是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戏剧大师让·科克托的里程碑式的戏剧杰作《奥尔菲》"对古希腊神话的创造性改写","剧作立体性主题的完满铸就","剧作彻底的象征化"及其对自动写作式的"绝妙的僵尸"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集中体现了超现实主义戏剧独特的艺术质地,而且也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让·科克托对现代西方戏剧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名歌剧《蝴蝶夫人》是西方戏剧史上的世纪绝唱,代表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被固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名音乐剧《西贡小姐》中。然而,美籍华人黄哲伦以舞台剧《蝴蝶君》对前二进行东西方化倒置和反拨,以迥异的解读手法和舞台表现形态对抗百年来西方幻想中的原型母题,以新颖的东方式阐释超越和改变西方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维定势,重塑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12.
生与死是小说"永恒的主题"。东西方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在很多小说中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乔伊斯《死者》和余华《活着》的剖析,试图探析东西方生命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篱笆》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方面惊人地相似,后者甚至被称为前者的黑人版。然而,两剧的戏剧创作手法有着显著区别,体现了主流文学传统和非裔文学传统的差异。米勒的戏剧作为美国主流戏剧的代表,深受西方戏剧传统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古希腊戏剧、现实主义戏剧和心理剧的痕迹。非裔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吸纳西方戏剧传统的同时,承袭了美国非裔文学口头叙事、魔幻性、音乐性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元代纪君祥所著《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16世纪所著《哈姆雷特》虽创作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却都以丰富逼真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微妙的戏剧矛盾、鲜明故事主线、深刻的悲剧结局和对社会的启示而风靡文坛,流传甚久。从两部悲剧著作中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与思想倾向、故事结局等方面出发,分析其相似与差异,反映东西方戏剧中悲剧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6.
塔伊布·萨利赫被认为是一位探寻中西方矛盾及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政治"性作家,他的《北迁季节》是对他"政治"性作家的头衔精确详尽的阐释。尝试对传统意义上的东西方关系进行解构,对文化殖民的强有力反击,并对西方殖民话语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观念的产物,由于这些不同的因素,二者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品格。本文从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形态两个方向解释了中西戏剧品格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等待戈多》和《暗恋桃花源》作为东西方戏剧的代表作,一个在“等待”中抱有“希望”,而另一个在“寻找”中充满“虚妄”。同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描写,在思想倾向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试探讨两部作品在主题展现方面不同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刘虹 《文教资料》2008,(30):5-8
本文以东西方代表性诗人李白和华兹华斯为例,探讨东西方诗学艺术的共同愿景:和谐."自然诗人"华兹华斯在其杜鹃诗中歌颂自然.真情流露:"诗仙"李白则以杜鹃为载体,寄情山水,直抒胸臆.两位诗人虽有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背景,但都将自然和人性巧妙融合,成为东西方诗歌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戏剧,从深受西方影响到艺术的自觉,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但艺术自觉之后,要让艺术凭着自身特点赢得市场,更加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MM时代"的戏剧家牟森和孟京辉,有了从诗到戏剧的尝试,让他们的《零档案》和《镜花水月》,具有了诗一样的语言、生动的想象、寥廓的意境、深刻的情思等诗歌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