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虹影小说将追求性爱欲望和颠覆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体现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价值认同的标志,是导致小说中女性走向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困惑与迷茫,或是回归文学"为伦理服务"这一目的不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采用“个人化”写作方式,打破“性”的禁忌话语、批判和颠覆传统文化模式,揭示了女性追求生命质量的深层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以诙谐的悖论著称于世,而“撒谎的艺术”无疑是其悖论中的翘楚。王尔德不仅是“撒谎的艺术”的实践者,而且是它的理论阐发者。“撒谎的艺术”是虚构与创新的艺术,与唯美主义密不可分,它不仅颠覆了19世纪泛滥于英国的道德规范,也挑战了英国一统天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她们敢于将传统地位中始终扮演“配角”的女性在文学中提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来,打破了几千年采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意识,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唐女诗人薛涛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男女性别定位,在文学史上,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平等爱情观、独特女性视角,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自觉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可谓是继希腊女诗人萨福之后盛开在世界诗坛上的又一朵奇葩。她在同19世纪男权中心文化的抗争中,既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深感焦虑,而又不甘向权威示弱、屈服。而她在宗教和爱情等方面表现出的矛盾性无疑归咎于她在诗歌中所隐含的火山般的性别意识:性别焦虑/身份颠覆。然而,诗人并未因为性别焦虑与恐惧而停滞不前,而是在竭力超越传统并颠覆二元对立的传统性别角色。鉴于此,该论文拟从性别意识入手细读狄金森诗歌,并以此来揭示诗人如何通过颠覆既定的男女性别角色来唤醒女性共同反抗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此外,诗人还试图创造一种承载性别意识且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女性诗歌语言来质疑和挑战男性经典文学传统,并以此为女性创作开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束缚与奴役。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的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女性的不懈探索中逐步发展成熟的,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已达到了完全自觉和成熟。本文从其解构传统男权审美规范、塑造女性作为“人”的形象和解构传统性别秩序。抒写女性自我生命体验两方面来深入阐释其女性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文坛引发争论的“互文性”理论,因有网络文学的出现而变得十分普遍,其写作手法与文本内容对传统“纸张文学”进行了极大的挑战与颠覆。本文试图就“互文性”这一理论对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进行分析,其所表现出的对电影《大话西游》的明显模仿与对经典作品《西游记》的戏仿和颠覆,都鲜明显示出“互文”理论在网络文学中的应用。而这一应用,也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中解读 2 0世纪欧洲文学中三部著名的文本 ,揭示三位“另类女性”在“成为自己”行为方式背后所高扬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体意识 ,既传承了几千年的人本传统、人文精神 ,又寄寓着作家们对时代的呼告。三位“另类女性”所显现的颠覆话语霸权、消解中心、改写历史的力度 ,则传达出处于“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的憧憬与期望。  相似文献   

11.
老舍20世纪30年代所创作的小说其女性形象分四类:传统旧式家庭主妇、强悍的“女强人”、被迫堕入风尘的女性、接受瓣式教育的“女强人”。这些女性形象的塑体现了作家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和男性本位主义意识,而这一点恰恰正是他对当时提倡女性解放建构女性文学话语的五四文学精神的疏离。  相似文献   

12.
私人化写作是女性作家为解构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极端化的性别写作方式。林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自我意识强烈,“作者”姿态张扬,将某种自传性质的笔触伸向女性内部世界,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男性话语,表现出强烈的私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关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4.
在以“革命”和“救亡”为主题话语的三、四十年代,少部分女性作家承袭着五四传统,创作出富有“性别批判”内涵的作品。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对男权意识的批判与解构和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与剖析三层面。她们在文化夹缝中进行性别抗争,为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性文学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从“无性文学”中走出 ,走进女性独有的“黑色意识”,进而 ,又浮到生活层面 ,展开“新写实”的描写 ,然后 ,又沉下水面 ,开始了“女性自传体”的写作。从时间看 ,这是一种顺序。从艺术法则看 ,这是一次开垦与建造。女性文学 ,开垦着另一种真实 ,建造着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归纳和论述了凌叔华笔下的两类女性形象:处于“五四”新思潮潮力圈外的旧式女性,处于“五四”新思潮潮力圈内的“解放女性”,对她们的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挖掘和透视,展露了作家寄寓其中的历史反思意识和女性内审意识。作者并将两类形象置于三维空间加以辨析与评价:交代错综的原因和复杂的背景,在纵与横的比较参照中审视和阐释凌叔华女性形象塑造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色幽默文学中的悖论是由两个各自暗含否定和抵销另一命题的意义的两个命题组成的怪圈,这是一种无法排除的非理性主义的悖论。这种悖论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浑融,“既滑稽可笑,又令人恐惧”,以此确立其在文学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9.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美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这样的多元文化氛围催生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同时叉使美国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文学理论应用于其创作实践中,书写蕾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