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读背背”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的内容是与木组有关的一屿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老师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般都是采用先读后背的方法。即读准、凑通、读熟,然后再个人背、小组背、集体背。整个课堂书声琅琅,气氛热烈。不难看出,“读会”成了训练的过程,“会背”成了训练的结果。细想之,不难产生疑问。这些语句学生理解了吗?在今后的说话和作中会用吗?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练习里有一项“读读背背”的练习,内容包括名诗选萃、格言警句、谚语民谣、风土民俗、谜语楹联和新编儿歌等。每项练习少则几句,多则十几句,皆为小学  相似文献   

3.
某次《湖心亭看雪》开课活动中,领导的一句"文言文啊,不就是读读背背吗?"引起了笔者深思:(1)《湖心亭看雪》不是"读读背背";(2)文言文教学也不是"读读背背";(3)"读读背背"问题背后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其文字艰深远离社会现实之外,主要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关。近年,叶开《对抗语文》掷地有声,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课本》重出江湖,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也是该到破除坚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5.
6.
吴蔚 《辽宁教育》2004,(3):29-30
“读读背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教科书》重新改编而增设的“积累·运用”中的部分内容,它的选材新颖别致,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谚语,有富于警示教育作用的格言名句,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古诗词,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对对子等。可以说,“读读背背”的出现,是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原有教材为考试而教、为升学而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比较单一枯燥的字、词、句的训练,转为多元的鲜活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重视了在整合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实践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7.
“读读背背”是新课程教材区别于九义大纲教材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1.“读读背背”重在“读”与“背”,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2.创设与儿童年龄相符的语言氛围故事情境、教学游戏等,为学生积累语言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9.
大修订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中的第一题都是“读读背背”,其中安排了不少名言警句、成语、对联或古诗词。怎样教学才能使这些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读背背”的内容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在什  相似文献   

10.
“读读背背”是新课标颁布以后,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种新的语文训练形式。编排设计这类训练,旨在让学生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涵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着眼发展,着手读背”应是其教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这种训练缺乏认识和研究,不少课堂只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致使这类本来充满新意的训练步人了呆读死背的歧途。  相似文献   

11.
犤设计理念犦在修订后的人教版中高年级小语教材中,把原有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旨在让学生在整合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的积累。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七”中的“读读背背”,安排的是读背歇后语。教师应牢牢把握教材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体系,有机实施四大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认识、积累歇后语。…  相似文献   

12.
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叫做“读读背背”法。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读读背背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母语,尤为重要。如何读?如何背?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先说读读。  相似文献   

13.
陆海峰 《江西教育》2011,(11):30-31
<正>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这组词语时,执教者改变了以往"读——议——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巧妙勾连,丰富成语以及名言的内涵,使它们变得立体可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片段一】畅谈偶像,感知形象巧铺垫师:回忆"练习3"学过的读书名言,谁能背诵?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14.
读读背背     
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语言材料的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读读背背乃是积累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从而自觉去读读背背那些优美的诗文佳句和格言、成语。2.读读背背要和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以提高效果;要“学而时习之”,不断巩固,特别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反刍”,加深理解,在说话、习作和行为中自觉运用和贯彻,提高人文素养。二、习题设计(一)填空1.填字补足成语,读一读。春()花开春和()明春光明()春()似海春风()雨春风得()秋()春花秋风()耳秋高气()秋()冬藏秋风()叶秋…  相似文献   

15.
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这组词语时,执教者改变了以往读——议——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巧妙勾连,丰富成语以及名言的内涵,使它们变得立体可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片段一】畅谈偶像,感知形象巧铺垫师:回忆练习3学过的读书名言,谁能背诵?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16.
读读背背     
广西教育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诵读教材要求朗读和背诵的诗词、格言、谚语、成语、歇后语、段落、短文等有关语言材料,提高对积累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通过理解、辨析、运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主动地获取有关的语言材料,掌握积累语言文字的主要方法。(三)通过对各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读读背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审美方面受到有益的熏陶感染,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二、自主练习(一)填空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补足词语,背下来。()序渐进不()下问学而不()()览群书集()广益孜孜不()()星满天众星()月群星闪()()风细雨…  相似文献   

17.
“读读背背”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积累·运用”部分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有与本组内容相关的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教学这方面内容,教师一般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然后交流读书,直到全部会读;最后采用同桌赛背、小组间赛背、男女生赛背等形式达到背熟。整个课堂始终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冷静思考这样的教学,不禁产生疑问:这些语句学生理解吗?他们在以后的说话、作文中会运用吗?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往往顾名思义,即先读后背,待达到熟读成诵时便结束训练。“会背”成了训练的终点。…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一个鲜明特色,统观全套教材,这类练习不但一以贯之,并有随学段不断增容的趋势:在第一学段的各册中,每次练习大都要求熟记4个成语或词语,而第二、三学段每次练习增加到8至12个.那么,面对这些成语或四字词语就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吗?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读读背背”与“积极语用”紧密结合起来(所谓“积极语用”就是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应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探究.现谈几点拙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