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们党在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个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到起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例外。起点包括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它们在逻辑上必须是相一致的,具有逻辑上的关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加以综合考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逻辑起点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个时代使世界上出现了一球两制并存竞争、相互联系制约和相互借鉴扬弃的局面,但站在时代中心并决定时代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的却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不断冲破各种阻力,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中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时代新的特,点和时代主题的产物。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时代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其客观依据,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过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时代主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研究时代主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理论,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执行党和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历史回溯方法的说明,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和制度及其主题的演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三位一体”和“三总”的内在统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命题展开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结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内在统一的核心和主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及方法运用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逻辑延伸和创造性实践,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进步历史逻辑的必然,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特征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和实践特征,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判断,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走向和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体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提出了将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的观点.即:第一阶段为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建设道路的阶段;第二阶段为总体命题,理论升华的阶段;第三阶段为系统阐述,形成体系的阶段;第四阶段为巩固、发展理论成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面临的任务等异同点的分析,认识理论或思想成熟的规律,为探索和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当前企业职工中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产生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企业职工。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学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视角,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含义、体系和历史地位,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简要地概括为“两大任务、两次结合、两条道路、两次飞跃、两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古老而又常新课题和永恒主题。努力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识必须廓清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时代方位。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科学整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自己真实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逻辑上看,其体系都是严整的,同时又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具有一系列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面临的任务等异同点的分析,认识理论或思想成熟的规律,为探索和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南,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彰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四大方法论特征: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因素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它以辩证联系的整体观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它强调在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它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具有人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诞生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中国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也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毛泽东在考虑:能否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样,也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邓小平在发展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那里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