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评论界的争论,阿新这一形象也为评论家所关注。本文拟从姓名、身份认定及言行风格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分析,透过这些方面探查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深意,及作者塑造此文学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陈捷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2):117-118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关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人物分析提出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并强调了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价值。为了印证这一点,我们可以选取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中的人物来详细解析圆形人物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安娜与斯嘉丽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便能从中发现圆形人物所富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点分解 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4.通过对咏物散文的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这一形象常为读者与批评家所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于整部小说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他是悲剧的承受者与推动者;其次他是时代的先驱者与预言者;最后,他对塑造其他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小时光老人这一形象的独特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考点分解1.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2.品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通过品赏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4.通过对咏物散文的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8.
鲁迅所创作的小说与戏剧都具有十分大的影响力。他的小说人物形象生动形象,主要是因为对人物刻画的十分的独到。这主要表现在创作的角度、描写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这篇文章对鲁迅小说的人物灵魂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其深刻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9.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一)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小说以小见大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二)品味本文人物、语言美. (三)分析香雪这一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评论界对于菲茨杰拉德小说《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极为矛盾的看法.通过剖析《夜色温柔》的叙事特征可以解释这一复杂的批评现象.小说文本对聚焦的特殊处理和小说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对待人物的含混态度是引发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时期,道教盛行,方术文化发达,直接影响了先秦两汉小说的萌生和发展,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刻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文章对先秦两汉小说人物画廊中的神人异士形象的分析,探究道教神仙方术思想对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从中挖掘这些神人异士形象所蕴含的道教的生命意识,说明道教方术文化发展的平民化趋向。  相似文献   

13.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4.
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对性别的焦虑、对男性气质的追求,反映了华裔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被女性化、被阉割的华裔移民史。在写作策略上,汤亭亭跨越性别界线,以女性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者,正是其颠覆男性叙事者、女性主人公这一传统二元对立,改写女性被书写、被构建的“他者”形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可怎么让小学生明白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呢?在高中小说教学目标中提到:“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整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我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小学。下面就以林莘老师所上《凡卡》一课为例谈...  相似文献   

16.
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等方面分析了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贝西姨婆这一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从而领会狄更斯这位人物塑造的巨匠风采,展示小说中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所出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各种形象,并揭示了这些形象后面所隐藏的深刻寓意。霍桑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小说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这也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复主题。  相似文献   

18.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际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像,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潘莉 《华章》2013,(20)
路遥小说共描写了280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绝大部分被放置在了农村这一广大地域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讲述三国时期各国政治与战争的小说,其中短暂出现的女性人物所展现的正面形象也为小说整体增添了不少色彩。无论是女性人物展现出来的温文尔雅还是巾帼豪情,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刻学习。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正面女性形象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分析每一类女性形象所体现的内在含义和社会价值取向,为全面了解整部小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