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军 《陕西档案》2002,(4A):29-29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科技档案的认识逐步提高了。科技档案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引起了档案工作的注意。而要探讨这两的关系,则是一个如何把经济理论恰当运用到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中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冰冰 《兰台世界》2007,(12S):53-53
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档案局强调,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以开发利用为主。这就给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指明了目标,使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以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为基础,积极探索发展方向,调整工作重点,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档案是经济建设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的信息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科技档案又是一个巨大的科技信息宝库,其潜在的价值犹如掩埋在沙堆中的黄金,只有被挖掘出来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因此,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并对其规律性的探讨愈显尤为重要。本文就科技档案工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关系上,谈谈如何搞好科技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了什么是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阐述了科技档案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档案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科技档案工作,搞好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时期科技档案资源的特点及其对科技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与问题,对科技档案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调研科技档案工作的研究现状,回顾我国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梳理新时期科技档案资源的新特点、科技档案工作的新变化,分析当前科技档案工作亟...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对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科技档案利用工作现状 ,研究市场经济对科技档案的新要求 ,进一步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 ,笔者就此谈几点想法。(一 )对当前科技档案利用现状的分析近年来 ,通过开展科技档案咨询、科技档案展览、编写档案专题资料等活动 ,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方面对科技档案的利用 ,又促进了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但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对科技档案工作的要求仍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目前各综合档案馆室藏的科技…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档案与档案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关系是:档案产生在前,而档案工作产生在后;档案产生后并没有随之产生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管理的档案仅仅是档案的一部分,而不是档案的全部;档案的产生与档案工作没有关系。我国现有几种档案定义,有意无意地把档案当作了档案工作的产物来对待。  相似文献   

8.
高建华 《浙江档案》2006,(11):44-45
一、我国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发展与经验综述 我国的经济科技档案工作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59年国家档案局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技术档案工作现场会议,研究了有关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区分、科技文件资料的归档、科技档案的保密、科技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以及科技档案的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196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后,全国科技档案工作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形势入手,列举了目前科技档案概念的淡化现象及其危害;分析了“淡化论”的成因,主要是盲目学习西方。通过美国实际意义上的科技档案工作与我国科技档案工作的对比.论述了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在许多方面更优于美国。记述了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能有今天来之不易,提出我国科技档案工作不能倒退,更不能取消,只能改革、创新和发展,只能继续贯彻中央、国务院历年来为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制定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科技档案作为一种直接的科技信息载体,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科技档案是潜在生产力原理的引述、科技档案与生产力三要素的关系、科技档案利用原则的说明,对于利用科技档案促进生产力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档案学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从实践工作中总结、产生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档案学不仅用自身的理论、结构和功能在科学领域中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通过指导实践工作,在社会领域中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学科制度的视角,从知识生产层面和学科制度结构两方面探寻中国档案学之建立,力求追溯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地呈现其学术延续的脉势,明确档案学作为一项社会建制在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指出了影响档案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论证了档案、档案工作或档案规律不能成为档案学的学科研究对象;分析了图书馆学、情报科学与档案学的根本差异,指出能够凸显档案学本质特征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与人类记忆的长期保存。作者论述了信息化环境给档案学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档案学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高校实施"双一流"推进学科开放竞争背景下,刻画档案学高被引论文主题结构对于认识档案学科竞争力和图情档学科整体竞争力十分重要。[方法/过程]在述评档案学科竞争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主题、演化和引用结构方面对档案学CSSCI来源期刊近年的高被引论文统计分析,刻画档案学科结构进而评价总体竞争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档案学高被引主题集中在档案工作和学科建设领域;档案学理论、档案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应用三大主题篇均被引位居前三甲,但总体规模相对不足。上述结果表明,档案学科队伍总体发展相对不均衡,档案学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档案工作研究,而对更具竞争力的档案学理论探索和影响学科发展的新兴技术主题研究规模不足。未来提升档案学科竞争力需从增强图情档学科整体竞争力出发,实施统筹划分学科方向并优化学科结构,重构核心领域竞争优势,基于学科融合与开放战略提升档案学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国家发展理念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引发的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网络社会、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档案学研究引入哲学、管理学、文化学视角,推动了档案学术研究的深化和档案学学术性的提升。对以(互联网)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推动档案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与优化的同时,推动档案学研究,档案工作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档案学研究与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科技档案管理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抽样调查了吉林省科技档案工作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影响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吉林省科技档案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尹鑫 《档案学研究》2022,36(6):32-39
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经历了艰辛而光荣的发展历程,具有良好的建设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建设成果。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不仅是构建学术体系的坚实基础,也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突出档案学学科在密切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真实记录与持续传承中国历史文明、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直面中国档案学学科建设中出现的新老问题,补齐档案学学科短板,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完善档案学学科建设,面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趋势拓展档案学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档案工作空间的宏观、中观、微观形态及其在档案工作、档案学中的表现.文章涉及:档案工作空间的普遍性、分散性、整体性、基础性;档案工作的空间属性与档案工作的社会分工;档案工作的空间属性与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档案工作的数字虚拟空间等诸多档案学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雅斯贝斯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界定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阶段,轴心时代的辉煌成就是两千多年来人类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以“轴心时代”理论审视档案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标志性的、经典的、影响深远的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人物对所处时代的档案学发展起到了一种定位与定型之作用,并对后世不同文化传统与发展背景的档案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这一时期堪称档案学史上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所取得的成果与成就正是档案学后半个世纪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并根植有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基因,指引着档案学未来发展历程中后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陈世萍 《档案管理》2021,(2):63-63,65
近代档案学的诞生,开辟了档案学发展的新纪元。回顾与梳理近代档案学学科建立的过程和发展的成果,对于我们在“后保管时代”积极应对档案事业数字化转型的这场深刻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档案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平台、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学科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仍将关注人文、管理和技术三大研究取向,更注重这三者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对文件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档案记忆理论与数字记忆、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文件档案治理、古文书与档案事业发展史、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及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开创开放、多元、创新的学科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