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本试题看似一个存在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轨迹问题。但问题的提出却出乎意料:不开门见山直问“求过点P的轨迹”,而是以“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来代替。但稍有圆锥曲线知识的学生容易联想到: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为椭圆。从而该题即“是否存在这样的常数a,使点P的轨迹为椭圆”。眼前便豁然开朗,从而轻松获解。  相似文献   

2.
在平面上,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λ(λ〉0)的点的轨迹是直线或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或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其中a〉0,2a大于两定点距离或2α小于两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椭圆或双曲线.那么我们自然联想,以两条相交定直线为背景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椭圆是到2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2a〉|F1F2|)的点的轨迹,是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0〈e〈1)的点的轨迹,是到2个定点的斜率之积为常数K(K〈0,K≠-1)的点的轨迹。而在压缩变换视角下,椭圆是压扁了的圆,利用这个角度,有时可以快捷地解题并看到问题的本质。定义压缩变换τ:平面x′O′γ′上的所有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n/m倍(m〉0,n〉0,m≠,n),得到平面xOγ。显然在压缩变换τ下,平面x′O′γ′上的圆C′:x′^2+γ′^2=m^2就压缩为平面xOγ上的椭圆x^2/m^2+γ^2/n^2=1,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和压缩变换的性质来研究椭圆,通常研究3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例例1(龙岩市一级达标校联盟2013年高三联考数学卷理科第8题)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②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③若动点P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P到定直线的距离,则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④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和是定值的动点轨迹是椭圆,其中,该定值大于F1F2.若将该问题进一步拓展,提出以下问题:在△ABC所在平面内,到点A、B、C距离之和是定值的动点轨迹是什么曲线?在知网文献的“全文”栏中输入检索条件“到三个定点的距离的和”,可以得到13篇文章,时间跨度为2001—2020年度.其中有1篇文章研究的是数轴上“到三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问题”[1],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与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当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椭球面,当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双叶双曲面,本文探讨到定点定平面距离之和(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夏德凡 《数学教学》2009,(10):26-27
1.问题提出 我们知道,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并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和物理光学性质.那么,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背景我们知道,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定值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定值大于零且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那么,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商为定值(定值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这就是由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of Perga,公元前262-公元前190)提出的几何作图问题,载于他的  相似文献   

9.
“已知定点到正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是m、n、k,求这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在竞赛题和训练题中常出现这类问题的特例或与之有关的变通题,现将此类正三角形面积的一般公式介绍如下.定理在平面上,如果定点到正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是m、。、k,且任意两个距离之和不小于第三个距离,那么(Ⅰ)、当任意两个距离之和大于第三个距离时,满足条件的正三角形有两个,它们的面积是(Ⅱ)、当某两个距离之和等于第三个距离时,满足条件的正三角形只有一个,其面积是证明:不妨设(Ⅰ)、当n+k>m时,有定点P在正面ABC的外接圆内或外两…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部分,教材一般给出了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以椭圆的定义为例,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义2:平面内一动点M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大于0小于1)的点的轨迹是椭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它们的第一定义分别为:椭圆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ER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线段E疋的长度)的点的轨迹;双曲线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线段E疋的长度)的点的轨迹;抛物线是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定直线l(点F不在直线l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第一定义展示了三类曲线的各自独特的性质及几何特征.由于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纲都淡化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相似文献   

12.
1.定义 例1平面内一点M到两定点F1(0,-5)、F2(0,5)的距离之和为10,则M点的轨迹是( )  相似文献   

13.
1.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m(m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例1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且△ABC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分析在图1中,由△ABC  相似文献   

14.
读了《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差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中学数学月刊》1999年第9期)一后颇受启发,由此而联想到,平面内动点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和为定值m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相似文献   

15.
[1]中获得的主要结果是:正多边形的内切圆(或外接圆)上任一点至各顶点的距离平方之和为定值;正多边形的内切圆(或外接圆)上任一点至各条边的距离平方之和为定值.  相似文献   

16.
[1]中获得的主要结果是: 1°正多边形的内切圆(或外接圆)上任一点至各边(或各项点)的距离平方之和为定值. 2°以正多边形的内切圆(或外接圆)上任一点为始点,各顶点为终点的向量之和的模为定值.  相似文献   

17.
圆的定义为: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动点轨迹。 这告诉我们,平面内动点相对于定点,(或定直线)的运动可形成某些特殊曲线,下面根据发散思维探索它们能产生哪些曲线。 1.平面内与两定点F_1、F_2距离相等的动点轨迹是线段F_1、F_2的垂直平分线。证略。 2.平面内到两定点F_1、F_2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F_1、F_2|)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3.平面内到两定点F_1、F_2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F_1F_2|)的动点轨迹是双曲线。 4.平面内到两定点F_1、F_2距离之比为常数λ(λ>0,λ≠1)的动点轨迹是圆。 略解 以F_1、F_2连线为x轴,线段F_1F_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设F_1(-c,0),F_2(c,0)则由题意有  相似文献   

18.
1.利用椭圆的定义求最值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相似文献   

19.
圆锥曲线有第一和第二定义,第一定义说明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2a>2c)轨迹为椭圆,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2a  相似文献   

20.
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k(k≠1)的点的轨迹是圆,这个圆就是阿波罗尼(Apolloniu8 ofPerga,262BC-190BC)圆,俗称圆的第二定义.下面从解析几何角度先进行证明.已知:平面上两个定点A、B.一动点P,满足PA=kPB(k≠1).求证: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