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培育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铸造高尚健全人格的重任,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历经多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问题严重,一言以蔽之,是人文精神的流失。语文教学将最具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僵化的应试教育,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极端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功利性的倾向由来已久,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蔡健强 《文教资料》2012,(13):48-49
本文阐述了现代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及"工具论"的影响所造成的消极状态,以解决实际矛盾为基本前提,从语文教材内容入手,提出人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应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及审美教育方面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着力探索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这个词.在英语里是humanism,汉语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不同译法。尽管定义各有不同.但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关怀人生状况、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这些方面却是一致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自然成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自然成为具有文化载体性质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历经多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问题严重,一言以蔽之,是人文精神的流失。语文教学将最具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僵化的应试教育,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极端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  相似文献   

6.
刘雪芹 《山东教育》2004,(11):17-19
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超自然的,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作是神创造的一部分;自然的,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文主义的,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上帝、自然了解的出发点。人文主义的信念是:每个人在他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其潜在能力,这些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论题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反映出语义教学乃至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性。综观论者,多从语文教学过程出发,探究教法,研讨学法,以获求语义教学的效能。无疑,这些努力都出自于良好愿望,但极少重视甚至忽视语文教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漠视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铸造。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无论是学生从语文习得中吸取新义,还是教师从学生评价的立场上反规,都普遍存在一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误读。诚然,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特性 ,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就必须坚持语文的人文性。进行语文人文性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思维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职教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人文精神有各种定义。综合多方观点,笔者的理解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终极追求和忧患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诸如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公平竞争、尊重科学与自然等。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笔者认为要把人文精神教育同现实教学体系、同现实课本、同现实学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柯伟隆 《课外阅读》2011,(3):210-210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面对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塑造新人形象的重担已刻不容缓的落在了我们肩上。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是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感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现实的必然需要。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人文课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建构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表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制、原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3日报道,湖南省株州市第二中学某语文教师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含有这种观点的论文《入学教育课》不久前还获得了株州市中学语文教研论文评选的二等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应是最具人文内涵、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情趣的语文教学变成了功利十足的敲门砖,与其说这是个人主义的泛滥,不如说这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是语文教育的失误和悲哀.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起源于16、17世纪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它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其主要内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自由、独立、超越精神等。可以这么说,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文精神的弘扬程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提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又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性,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内涵。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具体诠释,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质的飞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18.
19.
周立新 《职教论坛》2002,(10):26-26
语文教学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文精神的失落。何谓人文精神?概而言之,它是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其主要内涵有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关于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可以这么说,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文精神的体现程度。据《中国青年报》4月3日报道,湖南省株州市第二中学某语文教师就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含有这种观点的论文《入学教育课》不久前还获得了株州市中学语文教研论文二等奖。由此,…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方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