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市蜃楼的成因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海市蜃楼了,古人曾误认为它是因蜃吐气而成的,因此称之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上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的一种光现象。通常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可以看作是均匀的,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但地面上空气的密度则随温度  相似文献   

2.
阐述生活中人们对两种“海市蜃楼”现象的错误认识,客观分析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科学地解释公路上“海市蜃楼”的成因,提出“镜面光线”和“漫反射的镜面效应”两个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关华丽 《物理教师》2006,27(12):40-41
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偶尔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楼房、山峰、集市和庙宇等出现在天空中.古人不明白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是一种叫做“蜃”的海中蛟龙吐出的气结成的,因此叫做“海市蜃楼”,这种现象在沙漠里也会出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本上有海市蜃楼的介绍,但真正的海市蜃楼只出现在海边和沙漠地带,就是在海边和沙漠地带也不是经常能够看到海市蜃楼的。因此,海市蜃楼现象就成了大多数师生可想而不可见的东西。笔者在这里介绍一种能看到海市蜃楼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市蜃楼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或沙漠,甚至柏油马路上,有时眼前会突然耸立起亭台楼阁、城郭古堡,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这就是海市蜃楼,简称蜃景。实际上,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蜃景喜欢在同一地点的固定时间重复出现,比如每年的5、6月份,在我国蓬莱的海上常出现海市蜃楼,故称“登州海市”;俄罗斯齐姆连斯克附近的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现,而美国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每年6月20日以后的20天内出现。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6.
既非虚幻的海市蜃楼,也不是传说中的广寒宫,而明明是一幢建筑在大地上的普通小屋,怎么会“凌空而起”,成了“空中楼阁”呢?但是,当你读完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后,你又不会不相信文中所描写的普通小屋确是一座“空中楼阁”。作家的一支生花妙笔,实在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7.
1实验目的:演示海市蜃楼现象 2实验设计: 海市蜃楼的成因人类很早就注意到海市蜃楼了,古人曾误认为它是因蜃吐气而成的,因此称之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上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的一种光现象.通常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可以看作是均匀的,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但地面上空气的密度则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变化.即大气沿竖直方向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在此方向上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折射率梯度.根据空气在竖直方向的变化情况,"海市蜃楼"的形成和观察可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蓬莱市附近的海面上经常出现的自然奇观——“海市蜃楼”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学习了光的折射,了解了“海市蜃楼”发生的原理后,我们能否在家中做“海市蜃楼”的实验呢?  相似文献   

9.
吴维华 《物理教师》2003,24(2):31-31
海市蜃楼现象大多发生在海面和沙漠上 ,所以这种现象不是很常见 .现在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在这种长距离水平的路面上 ,夏天时常会看见远处汽车的倒影 .本文所设计的海市蜃楼现象的实验演示方法 ,能够使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在教室中产生 .取高 2 .0cm、宽 7.5cm的“U”形的铝合金 2 .0m长 ,厚 1 .0cm、宽 4.0cm、长 2 .0m的木条两根 ,在木条侧面距边缘 1cm处每隔 5cm左右拧一排羊耳螺丝 .在铝合金两个侧面各打 5个圆孔 ,将木条和铝合金用螺丝拧接在一起 (如图 1所示 ) .取一条额定功率为图 1            图 280 0W或 1 0 0 …  相似文献   

10.
山市     
主持人龙吟: “他山之石”今天学什么?快到愁眉苦脸的了,下面的《山市》可是《聊斋志异》里的篇章哦!“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你一定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吧!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相似文献   

11.
陈文文 《物理教师》2007,28(7):9-39
海市蜃楼是一种特殊和有趣的自然现象.我国宋朝大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曰:“登州海中时有云气,为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如今世界上各种媒体也经常报道在某沙漠或某大海的某时间出现了海市蜃楼,对此,男女老少都十分感兴趣.海市蜃楼虽然十分绚丽多彩,但形成  相似文献   

12.
“嘿,快看,‘海市蜃楼’。”随着一阵惊叫声,我也本能地朝天花板上望去。“呀,真神!”就连平时镇定自若的我也随着吆喝起来。真的是海市蜃楼吗? 原来,天花板上出现了一片  相似文献   

13.
“海市蜃楼”是在海边或沙漠地区时而可以看到的一种景象。由于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白天在海边,海面的气温比上空低,下层空气的密度比上层大,空气的折射率由下而上逐渐减小。由下密上疏的空气层造成的蜃景叫“上现蜃景”,看到的现象是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在沙漠贴近地面空气比较热,密度比较小,空气折射率由下而上逐渐增大。由下疏上密的空气层造成的蜃景叫“下现蜃景”,看到的是远方景物的倒象,仿佛是从水面反射出来一样。实验中演示海市蜃楼的实验不容易做成功,因为空气层不易保持稳定。如果改用液体做这个实验可以取得较好效果:选两  相似文献   

14.
自古红颜多祸水,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曲“名句”。这仿佛是中国古代一种历史现象的缩影。 最早应该从神话《封伸榜》谈起:那位出现在“海市蜃楼”、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狐狸精妲己与商纣王酒池肉林,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被用作“美人计”的貂蝉、同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等等。照这样看来,这些红颜,好像真的是祸水。  相似文献   

15.
当你自行把农民工、纺织女工、环卫工人都定义为弱势群体的时候,这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歧视?海市蜃楼固然美丽,但终归是虚幻的,那么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精英姿态有助人生的深刻?  相似文献   

16.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谈解释“蜃景”的模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三册的阅读材料:大气中的光现象——“海市蜃楼”涉及到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用中学物理知识解释虽得出了结论,但用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理论解释,“本质”是不一样的,光在不同种场匀介质中的传播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是两类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朔的散文《海市》,写于1959年,主题思想是描写海岛渔村的新面貌,歌颂渔民美好的生活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作者行文善为迂回,并不直露。所谓“离之愈远,即之弥工。”(袁枚:《续诗品·空行》)开头从远处落笔,先写“小时候”,我见过一回”的海市蜃楼。文章先诱发读者的希望,使你对那美丽的奇景,凌空的幻象产生向往,必欲一睹为快!可是当你深受感染,正  相似文献   

18.
夏天,在气压恒定的情况下,海面上空气疏密随高空增加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在沙漠上空气疏密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增大.从而当它们都形成恒定的具有不同梯度的空气层时,若光线通过此空气层就将发生偏转,所以逆着光路望去就能看到海上和沙漠上的“海市蜃楼”.我们用恒定的不同梯度的液体层来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的出现,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9.
行动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到南海去。穷和尚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富和尚却只是“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并没去成。可见,行动远比其他条件重要,迅速而努力付诸行动才会有好结果。一小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叫《海市蜃楼》。一个青年小伙从海市蜃楼上看到一位骑着白马的红衣少女,便起意要追到她。于是这个青年小伙立即行动,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仙女”。当时我惊讶于青年小伙的勇气和海市蜃楼的神奇;但后来我明白了这部电影的寓意:人生确立了追求,就应付诸行动,则必然有好结果。二巴尔扎克当了三年律师,某一天却立志…  相似文献   

20.
期中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24分)1.(2008年泰安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海市蜃楼”奇观(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