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是由具体的人构成的世界,而具体人具有三重生命——“种生命”、“类生命”与“个生命”,且具体人的三重生命既各有特色、相互区分,也相互依存、互为贯通.从具体人的三重生命观来看,教育应敬畏人的“种生命”,省思身体教育;提升人的“类生命”,坚守教育理想;增值人的“个生命”,完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他的经济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意蕴。集中体现在:以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关注为内核,以人的发展程度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为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是具有文化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某种文化而存在。人的文化性决定了人与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联接,人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即人对文化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在理解学前教育时必须要立足人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教师以及幼儿园课程本身。  相似文献   

4.
教育史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学问,它关注教育实践场域中的人及其活动。这一内在逻辑决定了教育史研究将以人为中心进行历史活动的理解与叙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史研究,以马克思承认人的本质是实践而非观念的人为前提,将人视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进而关注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彰显教育史学的人学意蕴。活动的人是教育史的主体,教育历史与教育史学的主体间交往共同构成教育史,教育史学实践是主体发现美的过程,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生成教育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杜威语言意义理论的系统梳理,阐明语言是工具的工具,意义生成于言语行动;强调教育思想即是具体的言语行动,言语行动规定了儿童的存在与生长、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和教育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等教育基本内涵,其本身所蕴含的自由本质、交往功能、社会性探求品质和个体性特性决定了教育民主的前提、内容、特征和标准;通过理解意义与对话教育,言语行动促进了个体思维发展、科学精神养成和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道德的,时至今日,教育的道德性依然不会改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却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是不道德的教育。在瞬息万变和人们的思想极其活跃的今天,重温教育的道德意蕴,以道德态度和道德精神对待和践行各项教育活动,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活动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动是人类存在与发展重要的方式,活动是教育促进人发展最为重要的机制。在活动中,人的素质在不断内化、升腾;在活动中,人的特性在逐步形成、完善。活动历来是哲学最为重要的范畴,今天,“活动”这一概念理应进入教育的领域,成为教育与学校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治理面临民主参与观念缺乏、规范制度不健全以及功能价值定位不清等现实问题。成人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转向要求采取民主化路径、遵循法治化原则、实现效能目标。这需要我们从成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标准、变革范式、风险规避等三个方面对成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意蕴进行解读,为成人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向提供理论支撑和寻找治理出路。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和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哲学意蕴的整体把握,发掘出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两个维度;一是其作为人之理想性目标的理想价值维度;二是从人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维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理想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对于促进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而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基础。其中,现代化理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基础,新发展理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使人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最终使人成之为“人”。因此,原始社会的人文教育以提高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为旨归,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使人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为鹄的。而当代人文教育则以重建“精神自我”为现实起点,以加强科学教育为应有之义,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代社会发展现状与相关文献的了解,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阐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的哲学教育意义,不仅为现代研究奠定更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人在良好的教育方式下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科学革命的影响,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观点的过程中,重新思考了“科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问题”。他认为,通过感觉经验的归纳,不可能从特殊上升到普遍,从偶然上升到必然。理由是: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从数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相比,所得概率只能是零。“观察和理性都不是权威”。因此,他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它既不能给人以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以未来的或或然性的知识,应将它排斥在科学领域之外。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涵义的梳理,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联系,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主题,为开创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作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剖析中国梦的理论内核,对于进一步把握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至关重要。中国梦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群众路线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半工半读教育及其当代意蕴探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半工半读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史上进行过全国范围内成功实践的一种成人教育形式,其办学特色及其短期内在全国迅猛发展的成功实践,对当前我国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总在思考,高校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去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高校的情感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解读和思考,来重新认识高校情感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现途径,是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尊重含有敬重、遵从、重视之意,尊重的内涵包括平等、价值、人格、修养等。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尊重,尊重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统一,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是教育抽象和教育具体的统一。"理解尊重,践行尊重"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空间。这种教育空间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成人,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尊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作出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充满了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的追求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高中英语课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教师在运用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语言魅力的同时,更能感悟其中的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