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云六《与胡寄尘论“万有文库本”〈柳宗元文〉之选注》,原刊《中国新书月报》1932年第2卷第9-10号新书评介栏目第7-8页。王云六,生平事迹不详。《中国新书月报》,1930年12月由上海华通书局创办,至1933年3月停刊。是当时报道新书较为全面的一种期刊,被社会各界公认是一份实用、有趣而又有益的刊物。为吸引读者,该刊对于新书的书目力求新颖详尽。辟有新书评介、名著题解、读者来信、出版界消息等栏目。胡怀琛选注《柳宗元文》一书,先收入《万有文库》,又收入《学生国学丛书》,又收入《新中学文库》,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王云五主编。此文作者署名“王云六”,疑为针对王云五之笔名。文后有编者按语,署名“狷公”,即华狷公,《中国新书月报》编辑。撰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代出版界》、《看他横行到几时的“翻版书”》、《南宋民族文学家》等。  相似文献   

2.
胡寄尘《柳宗元的小说文学》,原刊《小说世界》1923年第4卷第1期。胡寄尘(1886-1938),字怀琛,别署季仁、季尘、有怀、秋山。泾县溪头都人。一生诗文著述甚富,善写短篇小说和诗词,对于老庄、释道也无不精研。早年加入南社。民国初任职《神州日报》,后转入《太平洋报》,柳亚子离开后,即接任该报文艺版的主编,直至停刊。曾协助柳亚子编辑《警报》,上海光复后停刊。任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多年,继叶劲风主编《小说世界》,颇获文艺界好评。除此文外,作者在《小说世界》另刊有《归有光的小说文学》、《亲爱的朋友》、《小说谈话》、《低足》、《玩物》、《诗歌杂忆》、《未来之自杀的人》、《民间诗人》、《旅行日记之一节》、《妾与儿》、《影戏馆里的一点钟》等。  相似文献   

3.
崔学攸《读柳宗元〈封建论〉书后》,原刊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周刊》1918年第136期。崔学攸,字慕庭,广东南海人,清华学校学生,见《清华周刊》1918年第4期《本校同学录》。后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除此文外,作者在《清华周刊》刊有《读邶鄘卫风书後》、《赵受韩上党论》、《鲁仲连义不帝秦论》、《樗里子甘茂合论》、《诸葛武侯论》、《学然後知不足》、《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论》、《修利堤防达沟渎论》、《文明竞争论》、《为国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论》、《送高四级留美书》、《陈母李太宜人六十寿序》,及译文《童子义勇队述略》等。  相似文献   

4.
崔学攸《读柳宗元〈封建论〉书后》,原刊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周刊》1 9 1 8年第1 3 6期。崔学攸,字慕庭,广东南海人,清华学校学生,见《清华周刊》1 9 1 8年第4期《本校同学录》。后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除此文外,作者在《清华周刊》刊有《读邶鄘卫风书後》、《赵受韩上党论》、《鲁仲连义不帝秦论》、《樗里子甘茂合论》、《诸葛武侯论》、《学然後知不足》、《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论》、《修利堤防达沟渎论》、《文明竞争论》、《为国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论》、《送高四级留美书》、《陈母李太宜人六十寿序》,及译文《童子义勇队述略》等。  相似文献   

5.
梁孝瀚,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该校是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为清宣统三年(1911)创办的教会大学,原址为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东南麓、闽江之畔的马尾区魁岐村福州制药厂(今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柳宗元之文艺思潮及其影响》,原刊《协大艺文》1937年第5期,同期另刊有作者的《国文教学参观印象》、《国文教学参观印象记后记》二篇。作者为寿香社社员,该社由福建协大学生于1935年创办,组织灵活,以诗词创作为旨,是福州三十年代第一个有妇女参加并现场作诗词的诗社。《协和艺文》亦有其诗词刊登,无奈作品均未署名,详情不得而知。校友兼社友郭毓麟有云:“孝瀚不惜买书钱,一诗吟就乐无边。”作者有《宋代诗话家之文艺理论》,及《赠郭毓麟七言律一首》,刊于《协大艺文》。另有《慎子研究》十章,分别发表在《青鹤》1933年第2卷第2期、1934年第2卷第5期、1934年第2卷第6期上。此外有《欧阳詹作品研究》,刊于《福建文化》1935年第3卷第17期。杜晓勤《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认为:“梁孝瀚的《柳宗元之文艺思潮及其影响》是本世纪上半叶唯一一篇全面系统且较为深入地探讨柳宗元文艺理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萧鑫钢《读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以后》,原刊邵阳私立邵陵中学《邵中学生》1 9 3 3年第7期。据该刊《邵阳私立邵陵中学校同学录》,第十三班:萧鑫钢,年龄十八岁,籍贯邵阳,住址邵阳东乡范家山。萧鑫钢,生于1 9 1 5年,1 9 4 3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教育系,在重庆女子师范任教,后曾任上海市教育局视察员。1 9 5 0年回邵阳,历任武冈师范教导主任、副校长。事迹见萧新业《地灵人杰西洋江》,载《邵东文史》第5辑。邵阳私立邵陵中学后与偕进中学、群策中学合并为三联中学,今为邵阳市第三中学。  相似文献   

7.
皕诲《论公仆书柳河东文集后》,原刊《进步》1913年第4卷第6期。作者原名范祎,字子美,号皕诲,又号古欢,英文名T·Mi Van。186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是青年会最著名的书报编辑人。1895年移居上海,投身报业,先后任《苏报》、《实学报》、《中外日报》记者。1902年率领全家受洗,成为基督教徒。1911年经谢洪赉介绍加入青年会,同年,与青年会干事巴乐满、胡贻谷议定发行《进步》月刊,并由范皕诲担任主编。1911年9月,《进步》杂志第1版出版,有斐章述意,皕诲撰文《释物》一文刊于《进步》1911年第1卷第1期。1917年3月《进步》与《青年》合并为《青年进步》后范皕诲仍任主编,任职期间其兢兢业业,贡献突出,故《青年进步》杂志颇受欢迎,被评为"青年会以文字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直至1935年,以七十高龄退休,青年会赠予他刻有"名山伟业"的银碗。1939年9月10日逝于上海。除此文外,作者在《进步》刊有《东方旧文明之新研究》、《学问二字之新理解》、《美国共和政治之基本谈》、《进步弁言》、《共和国民内省之必以》、《社著》、《时评一美国对我之新态度》、《过去时代之宗教观》、《与人论学文之法书》、《国教评》、《国教评》、《议院与政府》、《与友人论中学校教授国文书》、《社论吾人之奋斗主义》、《述英国市政之大概》、《寡过未能斋杂著》、《寡过未能斋杂著》、《寡过未能斋杂志》、《内国教育之主张》、《少年耳目资》、《内国观》、《社会百评》、《世界小家庭主义之趋势》、《国民自治之精神》、《共和政治之促进论》、《进化之吾人》、《道德教育与国民道德教育之异点》、《原人》、《平等主义中之道德普及》、《一夫一妇主义之提倡》、《吾人快乐之源》等文。  相似文献   

8.
《广柳子厚〈乞巧文〉》,诙谐文,假设柳宗元之口,而论现代之事。署名烟桥,原刊《小说月报》1918年第9卷第11号小说俱乐部第二次征文初选栏目。作者另有奇情小说《情波双鲤》刊于同期。据《吴江文史资料》第13辑《吴江近现代人物录》载:范烟桥(1894—1967),乳名爱莲,学名镛,字味韶,号烟桥,别署含凉生、鸱夷、万年桥、愁城侠客。苏州人,著名作家,南社社员,以写作、编辑为生。1907年入同川公学,从师金松岑习文、史、地、小说。1913年肄业于南京民国大学商科,因“二次革命”学校迁沪,辍学从教。曾任八坼小学教员,八坼乡学务委员,吴江县劝学所劝学员,吴江县第二高等小学及第一女子小学教员。1921年初,创办《吴江》报,1922年随家迁居苏州。1928年,经陈去病介绍在持志大学兼授小说,后又在东吴大学及其附中兼教。一生著作等身,且多才多艺。小说、电影、诗词、笔记、方志、小品文、弹词无不通谙,且善书画,工行草,写扇册,绘图寄意十分精雅。其藏书及手稿共46种243册,于1989年由其家属捐赠给苏州大学图书馆。同时他与苏、沪、锡报界文人私交甚好,且曾向《小说月报》投稿。故而推断此文署名烟桥与上述范烟桥为同一人。此文外,作者有《谁的罪》刊于《小说月报》1920年第11卷第7期,另有《禁烟小史》、《棠红梨白》、《无我相室诗话》、《喜怒不常》等文刊于《小说丛报》。  相似文献   

9.
李辰冬《韩柳的文学批评》1930年4月21日作于北平,原刊《天津益世报》1930年5月22日。李辰冬,原名李振东,河南省济源县李庄人。18岁就读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27岁获文学博士后返国。归国后,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中央政治学校、西北师范学院等学校。中途转入官场,又因不喜机关枯燥滋味,于1948年辞职,奔赴兰州,再度执教育人。其父李葆惠,曾任小学校长及县长,受母李魏氏影响痴迷《红楼梦》,著有《红楼梦研究》(1942年重庆正中书局出版,并于1944年获得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奖)。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认为李辰冬的红学研究与王国维先生的红学研究是一脉相承的。其著作除了《红楼梦研究》外,还有《三国、水浒与西游》、《文学与青年》、《新人生观与新文艺》、《陶渊明评传》、《杜甫作品系年》、《诗经通释》等。此外有译作《巴尔扎克》和《浮士德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寄尘《胡寄尘答华狷公论柳文书》,原刊《中国新书月报》1933年第3卷第2-3号。为胡寄尘答王云六《柳宗元文之选注》质疑之作,写于1933年4月14日。胡寄尘即胡怀琛。  相似文献   

11.
《广柳子厚〈乞巧文〉并序》,诙谐文,模仿柳宗元文体,而论女性之巧。作者署名半仙,原刊《小说月报》1918年第9卷第11号小说俱乐部第二次征文初选栏目。同期同栏刊出的,还有署名癯鹤和烟桥的同题作品。半仙,疑为某君笔名,其生平事迹不详。除此文外,署名半仙的有奇情小说《情波双鲤》刊于同期,另有《请看仙人斗法仙人跳与仙人堂》,刊于《奋报》1930年第445期,及《梁山伯祝英台考》,刊于《社会评论》1946年第29期,至于是否为同一人所作,亦不得而知。《小说月报》,月刊,1910年7月创刊于上海,终刊于1931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该刊为近现代文学著名期刊,五四运动前为鸳鸯蝴蝶派刊物,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起由沈雁冰主编,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是此时期一个大型的新文学刊物。该刊辟有插画、说业、弹词、文苑、史外、游记、美术、小说俱乐部、食谱等栏目。  相似文献   

12.
怡然《古文浅释(临江之麋)》,原刊《自修》1938年第22期。作者另有《古文浅释(说虎)》、《古文浅释》、《古文浅释(乌鲗)》、《古文浅释(蜂与蟹)》、《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等文刊于《自修》。生平事迹不详。  相似文献   

13.
怡然《古文浅释(临江之麋)》,原刊《自修》1938年第22期。作者另有《古文浅释(说虎)》、《古文浅释》、《古文浅释(乌鲗)》、《古文浅释(蜂与蟹)》、《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完)》、《古文浅释(工之侨献琴)》、《古文浅释(弄猴)》、《古文浅释(赠赵良冶序)》、《古文浅释(卖油翁)》、《古文浅释(观渔)》、《古文浅释(祭鳄鱼文)》诸文刊于《自修》。生平事迹不详。  相似文献   

14.
冯世庚《读柳子厚〈愚溪诗序〉》,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4年第1卷第5集。署名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高中”。作者另有《与友人论文书》,刊于同刊同卷第4期。冯世庚,四川云阳人,后入中华大学中文系,先后于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范大学)、贵州镇远中学、黔东南大学(今凯里学院)任教。事迹见黄荣祺《我所知道的冯世庚老师》,载《镇远文史资料》第2辑。中华大学前身为私立中华学校,其后各科系分别并入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15.
怡然《古文浅释(临江之麋)》,原刊《自修》1938年第22期。作者另有《古文浅释(说虎)》、《古文浅释》、《古文浅释(乌鲗)》、《古文浅释(蜂与蟹)》、《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完)》、《古文浅释(工之侨献琴)》、《古文浅释(弄猴)》、《古文浅释(赠赵良冶序)》、《古文浅释(卖油翁)》、《古文浅释(观渔)》、《古文浅释(祭鳄鱼文)》诸文刊于《自修》。生平事迹不详。  相似文献   

16.
冯世庚《读柳子厚〈愚溪诗序〉》,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4年第1卷第5集。署名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高中”。作者另有《与友人论文书》,刊于同刊同卷第4期。冯世庚,四川云阳人,后入中华大学中文系,先后于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范大学)、贵州镇远中学、黔东南大学(今凯里学院)任教。事迹见黄荣祺《我所知道的冯世庚老师》,载《镇远文史资料》第2辑。中华大学前身为私立中华学校,其后各科系分别并入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17.
陈定秀《读柳柳州〈宋清传〉书后》,原刊《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汇刊》1915年第1期,署名"本科三年生陈定秀"。陈定秀又名秀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昆山陈墓镇(今锦溪)下塘街陈敦和里。陈氏世为书香门第,文人辈出,陈定秀的曾祖父陈竺生(号松瀛)为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举人。陈定秀于江苏省立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江苏省教育厅保送北京国立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师从李大钊、胡适、陈中凡和鲁迅。除此文外,陈定秀有新诗《月》,刊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周刊》1923年第39期;同期又有王士瑛的五言古诗《送定秀南旋》。  相似文献   

18.
怡然《古文浅释(临江之麋)》,原刊《自修》1938年第22期。作者另有《古文浅释(说虎)》、《古文浅释》、《古文浅释(乌鲗)》、《古文浅释(蜂与蟹)》、《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等文刊于《自修》。生平事迹不详。  相似文献   

19.
陈定秀《读柳柳州〈宋清传〉书后》,原刊《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汇刊》1915年第1期,署名"本科三年生陈定秀"。陈定秀又名秀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昆山陈墓镇(今锦溪)下塘街陈敦和里。陈氏世为书香门第,文人辈出,陈定秀的曾祖父陈竺生(号松瀛)为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举人。陈定秀于江苏省立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江苏省教育厅保送北京国立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师从李大钊、胡适、陈中凡和鲁迅。除此文外,陈定秀有新诗《月》,刊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周刊》1923年第39期;同期又有王士瑛的五言古诗《送定秀南旋》。  相似文献   

20.
季鸿志《读柳子厚〈捕蛇者说〉书后》,原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汇编》1926年第3卷上集,署名学校“江苏第二代师附小毕业”。作者另有《试筹今后之救国策》,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5年第2卷第7集。生平事迹不详,《江苏邳州宿羊山季氏家谱》有季鸿志之名,或即此人。“江苏第二代师”全称“江苏省立第二代用师范学校”,前身为江苏省如皋县立师范学校,今为如皋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