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对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与其异译本《过去现在因果经》的某几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词语在词汇史上的活跃期及其发展演变,同时可以看出,汉译佛经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中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的一部分异文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经文文意,而且从中能窥察到一些俗、讹、难字的成因和流变,并借此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异文校勘对佛经整理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完善大藏经的整理。  相似文献   

3.
俄藏敦煌文献收录《黄帝明堂经》碎片五个.该文将五个残片进行了缀合整理,并将缀合后的写卷与传世医籍《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医心方》以及今人黄龙祥辑校本《黄帝明堂经辑校》对勘,就写卷与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肯定了写卷作为《黄帝明堂经》早期传之一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译佛经在汉语词汇研究方面具有其它中土文献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价值。但佛经中含有大量的口语词汇,有些词语因历时久远,不经考释难于理解。本文特选取《菩萨本缘经》中部分未被《汉语大词典》所收录的词条,采用传统的训诂方法,同时以其它经书为佐证,对这些疑难词语的语义加以考释,以利于更正确的理解原典。  相似文献   

5.
何青 《文教资料》2010,(32):17-18
《本际经》作为敦煌道经的重要部分,其语言文字极具研究价值。因其写本众多,各写本文字各具特点,其间异文众多,为我们研究隋唐时文字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力求从文字学和训诂学的角度进行考证,从研究写本原卷的角度出发,通过几个例子,描述各写卷间的异文情况.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普曜经》中的“大秦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普曜经》,主要讲述释迦牟尼降生、成长到成佛的事迹,又称《方等本起经》,梵名Lalitavistarasutra,共八卷,为大乘之佛传,收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册。西晋永嘉二年(308)正式传入中国,译者为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因为译者熟悉西域多种文字,又了解中国对中亚和西方国家的习惯用语,其译名对解开许多历史之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曜经》有净饭王太子与其教师的一段对话。太子  相似文献   

7.
王杏林 《家教指南》2016,(6):109-114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有残片三个,本文对残片进行了整理研究,考证了写卷中的俞穴,并探讨了写卷作为目前所发现较早的针灸图谱著作,所保留的俞穴和人神禁忌等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志浩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48-51, 63
修习佛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知见上的障碍,大乘经《圆觉经》深入细致地指出并分析了理、事"二障",憎、爱"二境",我、人、众生、寿命"四相"以及作、任、止、灭"四病"等障碍,把修习证悟过程中极其细微的偏差都呈现了出来,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治措施,从而使当时及末世的众生在修悟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过失和偏差,防止落入邪见及"我慢"习气的发生,实现真正的修行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本经国美谈新戏》是李伯元根据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政治小说《经国美谈》改编的戏剧。该剧大量采用“对白”,打破了戏剧的旧体制并推动了晚清戏的改革。同时,通过该剧的改编,李伯元本人的文学创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政治小说所强调的小说的社会功能使他摆脱了前期的笔墨游戏的创作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中日两国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学传统的不同,李伯元在接受日本政治小说时有所扬弃,创造出了有别于政治小说的新小说类型——“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0.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有一叶回鹘文《圆觉经》注释本残片。本文首次对该残片进行原文换写、转写、汉译和注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残片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国春 《海外英语》2012,(21):251-253
连接成分在现代汉语语篇中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通常认为隐性大于显性,这与汉语的意合特点相关;而有时显性显著则与特定文体相关。通过在同一汉语语篇中使用或不使用连接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对连接成分的显性或隐性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文体,而是该语篇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语篇的联接手段之一的逻辑联系语进行了探讨。指出 :篇章的联接除语法词汇手段以外 ,逻辑联系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恰当的逻辑联系语的运用 ,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语篇教学中 ,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阅读 ,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To some extent,the score of writing part influences the total score of CET-4.With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heory and the scoring criteria in CET-4 writing as its foundation,questionnaire as its main research metho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njunctions in CET-4 writing,and offers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class.  相似文献   

14.
初唐以降,敦煌石窟诸多经变在绘制位置上日趋固定,某些经变相互间逐渐形成一种空间搭配关系。其中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净土变即是一例,二经变多绘于主室南、北壁,呈对置之势。此格局被后期诸窟所沿用,并最终形成一种流行范式。这种范式既表达了弥陀与药师二法门的有机融摄和互补,又彰显了佛教对世俗凡众死生两极的无微关怀。  相似文献   

15.
太平观念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东汉,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太平经》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太平的理想社会,它将太平理想理论化、道教化;太平观念与气化学说相结合,构成了自然性和神秘性融为一体的太平气理论,成为实现太平理想的理论基础;太平理想的核心是强调和谐,君、臣、民三者要并力同心,和衷共济;社会和谐是太平盛世的主要标志,实现太平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德治;财富共享、人人劳动、相爱互助和免除刑罚是太平理想国的主要特征。太平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愿望,但缺乏现实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历代所译佛经汇集成浩淼的中华经藏,在介绍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质。汉代译经为中华佛藏之滥觞。汉代译师以安世高、支娄迦谶为代表,他们以尚质直译的风格译写佛经。梵文佛经的宗旨、语言风格与中国思维习惯、汉语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在这一草创时期得到充分表现,遂形成有别于后来的译经风格。虽魏晋以后被“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的新译所取代,这些经籍却是中印文化和平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佛本行集经>中有三种被动句式:"为"字式、"被"字式和"见"字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在所引入的施事者和以动词为主的核心句法结构方面较前期及同期中土文献,更为复杂和成熟,更为接近近代汉语,比较切实地反应了中古末期这个由中古到近代汉语转折时期的口语中被动句句法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金刚经》是一部中国佛教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经典,所蕴含的丰富的佛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尤其是诗学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古译经为基本材料,讨论汉语目的连词的来源和形成途径,可以看出,汉语目的连词来自引进行为工具凭借的介词,其形成机制是介词宾语省略(隐含)导致目的连词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考察《洞灵真经》一书的音注内容。文中首先进行文献梳理,介绍了该书产生流传背景,其次集中讨论释音数据。通过《道藏》收录的两种文本跟宋本参验比勘,详示异同;进而辨析其音释特点。结论认为,此书释音目的基本上是用以辨析字形,标示异体字,从而构成了音义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