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享乐人生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所共有的主题之一,它体现着及时行乐和追求快乐的情绪。表现享乐的作品之大量涌现不仅与词体本身的文体特征有关,也与受众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主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它内在的种种弊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享乐人生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所共有的主题之一,它体现着及时行乐和追求快乐的情绪。表现享受的作品之大量涌现不仅与词体本身的文体特征有关,也与受众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主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它内在的种种弊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谭献的"倚声家杜老"说是当代蒋春霖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立足文体生态,蒋春霖尊崇词体本色,亦秉承"词祖乐府,与诗同源"的词学主张,将战事民情等宏大主题融入词的题材范围,有力证明了"词能证史"的观点。因此,在词体发展历程中,蒋春霖词律之精通,词风之多样,词境之阔大,词史之价值直能追步杜甫在诗史中的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细读《粤东词钞》,发现其中包含几组相互缠绕的矛盾现象:生活化的词与创作中的书斋化倾向、不无尊体意愿与尊体意识消蚀于无形、新名词新意境与古旧文体形式的博弈。理解和解释这些词体文学创作中发生的现象,需要依托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必须解开它们共同的指向和关节所在:推尊词体。然而,解开这个结的同时,又可能意味着不得不摧毁尊体这帧幻影中包藏的美好愿望。这是一个悖论。讨论这个两难的命题,对于探寻千年词史的终极走向以及词体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非仅关涉广东一地词学而已。  相似文献   

6.
“易安体”丰富蕴涵是在历代的接受中不断得到认识发现的。从宋元时期创作风格的初探,到明代对词风词境的发明探微,再至清代对人格风神的体认,易安词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低潮期、转折期、接受高潮期三个阶段,分别从艺术表现、本色词风、别样词境、人格风神四个层面丰富发展了“易安体”的内部构层。千年接受史也就是“易安体”美学意蕴的衍展史,并且这一接受过程也永不会完结。  相似文献   

7.
文体范本之二十九:赋体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有二:一是佛典翻译,二是教义宣畅,由此产生了两类性质迥异的文体,即经典文体和应用文体.它们对中国古代文体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有的直接得名于佛典翻译,如偈、绝句与散文;有的得名于教义宣畅,如导文与散花词;有的则是华梵文体共同作用的产物,如志怪、传奇、变文等.  相似文献   

9.
词境,是有别于诗境的另一种艺术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这里,王氏所谓“诗之境阔”,乃指诗笔勾画出的壮阔景象,它以情的外物化为其审美特质;而“词之言长”,则指词体以描写人的细微幽深的内心世界为指归,显现出一种款款“心曲”的审美化资质。  相似文献   

10.
那秋生 《中文自修》2012,(11):61-62
宋人好词,并创造了一种叫"隐括词"的文体。"隐括"又作"櫽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顾名思义,词的"櫽括"就是将前人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隐括词"是非常有特色的文体,它不仅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和文体观念。"隐括词"作者通过对名作的临摹改编,获得了同原创者思想感情的共鸣。其直接动机是对前人作品的极端欣赏之情,或因为前  相似文献   

11.
题材的世俗化、平民化和创作形式上的游戏化,是黄庭坚词的两种主要创作倾向,也是黄庭坚词本质的重要表现。题材的世俗化,使词的表现视野由唐五代、宋初的花间尊前、歌筵席畔,苏东坡似的士大夫情怀,进一步转到广阔的世俗生活,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创作游戏化,突出了词的表意功能,促使词体进一步由音乐文学转变为文学文本。这两种倾向,共同促进了词的文体属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题材的世俗化、平民化和创作形式上的游戏化,是黄庭坚词的两种主要创作倾向,也是黄庭坚词本质的重要表现。题材的世俗化,使词的表现视野由唐五代、宋初的花间樽前、歌筵席畔、苏东坡似的士大夫情怀,进一步转到广阔的世俗生活,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创作游戏化,突出了词的表意功能,促使词体进一步由音乐文学转变为文学文本。这两种倾向,共同促进了词的文体属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速写"是一种能扼要地揭示生活真相的宏大叙事文体,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它与现代小说互渗融合则生成速写体小说。30年代速写体小说以场景化和断片化展示而形成的"场面"叙事取代了20年代速写体小说的"个性化形象"叙事,它经历着由抒情型文体向叙事型文体的变迁。30年代速写体小说的文体规范是与特殊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的,即以"场面"叙事表征着一种"合理性"的社会图式,这正是中国现代速写体小说的文体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抽象词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各种文体,如新闻体、公文体、小说体等,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抽象词意义和用法有不少特殊之处,成为读者在英语学习、英译汉和英美报刊阅读过程中的极大障碍.舍通俗、求时髦,舍具体、求抽象,这是现代英语(特别是英美报刊)在抽象词使用方面的几个鲜明特点.这些用词特点决定了研究现代英美报刊中抽象词的语义特征和学习抽象词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况周颐对词之“静”境颇为关注,多次提到了静、穆境与深静。对其词学中的“深静说”,有四个方面内容值得研究。穆境与深静同有寂寞深远之味但美学品格不同,“穆境”侧重于追求儒家的温和中正之境,旨趣在“格”。“深静”之境之主体一刹与客体的照面更深邃与空寂忘我,旨趣在“深”与“情”。进入深静之境的前提是主体胸次无尘,有“净”的心识和“情”的支撑。追溯深静说的理论渊源,能够发现其词学深静说融合了儒释道并继承了传统文论思想。将况周颐的深静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对比可知,深静说侧重于对精神形式“静”的捕捉,而境界说则倾向于表现宇宙与生活的真意。  相似文献   

16.
别离主题在宋词中表现得尤为执着与深刻,这不仅因为词境适合表现别离主题、词体中的长调慢词比诗体有更大的伸展空间,更因为词人能把世相沿袭的诸多别离意象运用得推陈出新,本仅就“柳”这一意象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7.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木斋  李松石 《天中学刊》2005,20(1):51-56
花间体确立了“词为艳科”、小词小境、应制应歌、香软华贵等词体体制,是对早期民间词的一次文人雅化运动。花间体主要由温韦两大词体构成,韦庄体与飞卿体具有趋同性与变异性两大属性,是同中之异、异中有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婷婷 《文教资料》2011,(36):197-199
词作为后起于诗的一种文体在经过了唐代漫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后,到了宋代已初具规模。苏轼提出诗词“自是一家”的观点后,词在风格和题材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紧接着,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促进了文人对词体的进一步思考。那么,到底是谁的观点更符合词体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诗余"作为词的一种文体称谓,从诗歌与词的关系角度来定名,指出了诗歌与词的关系。本文从梳理诗余观念流变入手,解答了词何以被称为"诗余"以及言说者隐喻的词体观念、诗与词的关系认定和诗词分野标准,勾勒了"诗余"这一文体称谓的历史发展,考察了"诗余"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观念影响下词论家对词体特质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作为"诗余"的真正内涵和词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