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有独有的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归根结底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以呼伦贝尔俄罗斯族为例,阐述了笔者对文化变迁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和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当前,需要从推动西藏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法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基层民族工作等方面多措并举,为促进西藏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民族互嵌式T村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娱乐活动及学校活动方面。T村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基于结构嵌入、文化嵌入、经济嵌入、心理嵌入及社会嵌入,促进了彼此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族际关系。通过分析T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期望为探讨当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推动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方面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及重要时代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状态,有着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其目标指向方面,呈现出从共筑中华民族有机实体、凝聚统一社会共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价值生成。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好民族工作,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继续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各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厘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对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新时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边疆场域的特殊板块,边境牧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经验为观察民族“三交”提供了一个微观性视角。基于对内蒙古A旗的田野调查,边境牧区各民族通过生计协作补足形成经济互嵌、精神双向交流形成文化互嵌、族际结构整合形成社会互嵌、认同意识凝聚形成心理互嵌,最终使得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构建起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心理共同体。通过对该旗的考察,深化边境牧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厚植交往结构的物质基础、注重交流过程的主体间性、深化交融功能的整合成效,从而在推动各民族实现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形成双向互嵌交流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实体走向自觉意识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今我国56个民族中,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综合发展的重点。文章拟就民族走廊的概念及西南民族走廊空间结构和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性的分析,并西南民族走廊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启示作简要阐述,意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纽带的西南民族走廊,在西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共同发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歌圩是壮族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子系统,是维系壮族族群的重要文化要素,也是广西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在广西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广西各世居民族以歌圩为依托,通过文化、经济、社会交往等的持续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基于文化尊重、文化交融、文化认同和共享的区域文化共同体,进而形成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歌圩传统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贺怡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01-102,104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也是.中国不断前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茸的民族工作要切实做到不断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交往为契机不断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以民族交流为纽带不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以民族交融为目的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2):90-93
在我国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民族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各民族的文化同质性增加,异质性减少,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霞浦畲族与汉族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为桥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化认同,搭建民族之间交往交流的平台,共建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建构国家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特点日益突出,处理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成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民族化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内在因素。文化与经济日益“一体化”,文化交流日益蜕变为文化输出,文化的功能日益膨胀,对社会生活形成全面冲击。民族文化发展要注意文化的维系、传承和积累,要加强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我国具有悠远的传播历程,宗教中的优秀内容和丰厚的艺术积淀也一度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宗教传播从一开始就泥沙俱下,和平时期亦是屡见不鲜。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必须从国家安全的视域下,明辨宗教在学生中传播的优劣,在维护国家宗教政策的同时,摒弃不良影响和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培养出更多有学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民族观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明确了怎样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以惨重的代价给人们以重要启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巩固、统一命运悠关的大问题。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旧时代民族遗产的影响以及民族矛盾性质的认识与处理等方面看,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党之本,强国之魂,化民之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将其具体化,形成三位一体式的整合,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平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的今天,民族公平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民族公平应将经济公平和社 会公平引入民族公平领域,探讨民族公平的内涵、特征以及维护民族公平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等问题。维护和发展我 国社会主义民族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无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大法宝。毛泽东依据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从而确定统一战线对象;毛泽东依据对民族矛盾的分析,从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依据对中国现代历史经验的分析,明确了党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阐明民族文化最终要走向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方向、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积极与世界文化接轨,使本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一部分,从而宏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致使全世界的信息聚合效应不断扩散,加速了全球的文化层面交流。全球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国文化在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向外国进行渗透,彼此形成相互交融、冲撞的态势。在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语言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因此对其口语发音学习的相关系统就很有构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