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下积压了诸多弊端,弊端的主要症结体现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两方面。其中,知识在讲授与接受过程中处于不断减损的状态,是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使知识能够在最终被学生获取与掌握的环节中取得更多增量,需要学生在学法和教师在教法上都同时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2.
杨青 《湖南教育》2000,(15):47-47
问题之一 :把“教法”当“学法”。“教法”是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它涉及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采用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说 ,“教法”的选择与运用离不开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情境 ,受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学法”是学生独立学习时所采用的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方式方法。“学法”的领悟和运用不受课堂教学情境的局限 ,学生掌握学法不单是为了学习课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用以指导他们的终身学习。教师的“教法”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法” ,但“教法”决不等于“学法”。尽管教师在设计“教法”时 ,…  相似文献   

3.
教法在学术界仍存很大分歧,给一线教师带来困扰.笔者将教法学法剥离开来,仅从教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活动,并认为教法依附于学法,并立足于教师对学习内容与学生情况的了然的基础上,以期教师能从教法的纠缠中脱身,把最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向学生分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钻研上.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主要途径。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得法、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问题,因而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是既现实又迫切的课题。一、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法和学法素质教育如何走进课堂?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把学法指导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教法应体现学生的学法,“教”与“学”不能脱节。如何使“教”与“学”不脱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课前要精心编制学法。教师在编制学法时,对要教学的知识、要训练的能力应做到胸中有数,并根…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法与学法的融合比单纯提出研究教法或研究学法更为准确和科学本文探讨如何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将学法融于教法之中.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就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主动地、积极的获取知识,而非被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教法与学法融合,教法服务于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学。  相似文献   

8.
改革“教法”促进“学法”初探张爱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改革“教法”,促进“学法”.培养学生技能,提高课堂效率。1.培养兴趣,激发信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当知识探索的引路人与组织者,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在目前的教学研究中,学法研究虽已引起大家的关注,但仍然显得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传授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针对这一弊端,有识之士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应从“怎么教”向“怎样学”转移,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转移,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实践证明,教法改革是重要的,没有教法改革也就无所谓学祛改革,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没有学法改革,无论多么先进的教法都无法付诸实践。因此,在改革教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兼顾“教”与“学”,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明确教法改革的目的教法改革应有利于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的有效教法,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有效学法的生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在关注教师的有效教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有效学法。一、教师有效教法与学生有效学法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有效教法和学生的有效学法必须相互适应,使教学成为一种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不仅在于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掌握学法,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自己的“学法”。而“学法”的形成取决于“教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之中。一、识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把自己所使用的方法,非常明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教师的教法有所感知、认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一、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是什么关系呢?一般说来,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学生必然产生相应的学法.你用的是满堂灌,学生就只能是被动地听;你用的是启发式,学生就自然是主动地学.因此,多数场合教法决定着学法.科学的教法又以学生的科学的学法为依据来设计教学.但科学的教法又不能简单地代替科学的学法.如,课前如何预习?课后如何完成作业?各科基本功如何去练?遇到难题如何攻破?如何深入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如何复习?如何应考等等,这些就不是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法所能完全解决的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获得多在自力的作用下来完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促进作用极大.  相似文献   

14.
正许多年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会学生知识,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解,课下让学生死记硬背,多抄多背,搞题海战术。尽管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时比较好,但是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很低,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样的学生素质低,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了。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既要求学生学会所教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既要学会,又要会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把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定学法要受到教法  相似文献   

15.
教法学法化──自然课教法优化浅谈江苏陆飞江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是一个面向新世纪的课题。当代教学不仅重视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注意学生独立探索知识,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要真正将学法指导纳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有人云,成功=经验+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课前反思,即如何传授知识,而忽略了课后反思和学生学法上的反思,但实际上如果在课后做一些反思,修改教案,总结一些教学心得,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本人认为有效教学反思应该从教师教法方面和学生学法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郭建军 《吉林教育》2008,(7):104-105
教学是一种艺术。它要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艺术地把握好教学尺度,才能起到优化教学结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从而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要优化,有个"尺度"的问题,诸如教学内容的深度及广度、教学的精度与密度等等。"尺度"是质和量的统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尺度"又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教师的教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生的学法,教法的优劣往往体现在"尺度"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与联系,两者重在学法,并可相互转化。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过分集中在教师的教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方面,学校和教师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法方面,忽视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从而造戍教法和学法脱节,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扭转这种教法与学法脱节的局面,师生就要在教法与学法问题上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法,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索相应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9.
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是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的重要措施。只有当教师运用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与其积极配合时,才  相似文献   

20.
敖颖 《山东教育》2010,(4):37-37
1.培养举手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只偏重于教师“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举手发言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基本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外,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掌握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