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课本第7页在叙述德国十一月革命意义时有这样一句话:“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如果我们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它是错误的。其实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不是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制定了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并且确保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共同专政。虽然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任免官吏、统率军队的权力,也不能因此而断定它就是君主专制政体。实际上,皇帝的权力还是受到宪法的制约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自秦汉以降所通行的君主专制政体,通常被冠以"儒表法里"之定位。以新制度主义观之,所谓法里,即是指法家设计的郡县制、官僚制、成文法制、户籍制等制度,构成了君主专制的正式制度框架;所谓儒表,则是指君主专制以儒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基础。法家设计的正式制度框架与儒家意识形态相耦合,便构成了君主专制"儒表法里"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在中国传统时期表现出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只是到了近代才为其他模式的政治制度体系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西汉作为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较为繁荣的时期,得益于其合理的中央行政决策。而西汉合理的中央行政决策出台,却有赖于其一套较为系统的监督体制的保障。西汉中央行政决策中枢由皇帝和以丞相为首的行政决策官僚集团组成。为此,西汉在对皇帝和以丞相为首的行政决策官僚集团两方面都规定着较为严格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4.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刘邦建立西汉后,其做法与秦始皇不同,他在逐一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大封同姓王,并刑白马而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死后,郡县方面比较平稳,因为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受皇帝的严格控制,所以基本上能与朝廷保持一致。而地方封国就不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国与朝廷之间常有矛盾发生,直至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对秦、汉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的行政体制,其原因、利弊得失、价值  相似文献   

6.
名词简释     
【三公】古代中央政府中辅助皇帝统冶人民的最高官僚的称谓。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是给贵族元老的虚衔,对皇帝在名义上居师长地位,无实职,不常设;国家行政实权,在卿士手里。秦和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后改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构成三公九卿的封建政治机构体系。丞相辅佐皇帝总揽国政;太尉主管军事行政,不常设;御史大夫除主持监察外,执行副丞相职务。这时,三公在中央政府中成为最高的官僚,各有一定的实权;但皇帝经常直接指挥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育行政效率是教育行政管理关注的核心。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造成教育行政低效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行政目标不清、教育行政人员的自利动机、上下级之间的交易官僚行为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等。为此,需要凸现公共性,树立责任意识;制定教育行政组织法,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教育服务市场化;进行教育行政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了一条和西方不同的道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严密控制人身,君主专制制度通过官僚制度得以实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日趋加强。古代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和中国化的宗教促进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探索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韩非和马基雅维利都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他们的君主专制政体观在人性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层面都极其相似,但制度设计的初衷却有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1.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概括和阐发的“为吏之道”,无疑就是秦帝国“吏治天下”的普遍通则;不仅如此,它甚至还勾画出了汉帝国“以吏治国”的基本范式。在皇权政体与帝制社会的进化中,官僚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普泛性的政治共识,并逐渐融化于一种新兴的中华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概括和阐发的“为吏之道”,无疑就是秦帝国“吏治天下”的普遍通则;不仅如此,它甚至还勾画出了汉帝国“以吏治国”的基本范式。在皇权政体与帝制社会的进化中,官僚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普泛性的政治共识,并逐渐融化于一种新兴的中华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3.
唐德宗朝中枢政体的构成,历来是唐代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皇帝与宰相仍然是德宗朝中枢政体的主体。德宗是个有主见、能独立行使皇权的皇帝,在中枢政体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神策中尉制”的建立并不标志着宦官参预中枢,宦官始终未能进入中枢政体,但客观上对中枢政体中的宰相起着制约作用。德宗朝中枢政体是传统中枢政体的回归,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新的中枢政体形式形成。唐中央政治体制至此发生转变,权力又回到皇帝与宰相手中。  相似文献   

14.
十七世纪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之间的“表面的调停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古典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产生出来的,体现了专制政体所要求的统一,规范、理性、义务等特征,使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自觉地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并在其庇护下,成为全国乃至欧洲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主潮。  相似文献   

15.
明代阁臣群体是皇帝身边比较特殊的一个高级辅政官僚群体,他们的入阁与在阁、他们的籍贯分布与履历、他们的入阁年龄与任职时间以及他们的关系网络等都呈现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机理,也对明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讲到:“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相似文献   

17.
汉承秦制,它继承了秦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地方郡县制、赋役制度等各种制度。《九章律》是《秦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的轻罪重刑、赏轻罚重、刑罚的残酷性和野蛮性,都是法家的典型表现和显著特征。它实行的尊君卑臣、削藩夺相权、立中朝是法家集权于皇帝的表现。西汉的统治是一种法治,是由皇帝一人指挥下的法家极端派的法治。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7页:“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课本并没有说德国1871年统一后采取何种政体,因此我们无法从课本中直接找出答案。查查相关资料特别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我们就会知道,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君主专制政体。现将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部分内容(引自刘宗绪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1987年10月第1版),摘抄如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这部宪法是1871年4月16日帝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是德意志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标志。………(引语)2帝国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  相似文献   

19.
专制制度体现在封建统治的各个方面,皇帝本身是全国的行政首脑:立法上,其“一言而为天下法”,即法自君出;司法大权也被牢牢掌握。本文试图从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来看明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程度。以下就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制度和特务政治来阐述明代极端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在司法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王朝更替、都城变迁、帝王活动、政治制度、变法改革、农民战争、重要战役等。其重点是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六次变法改革和所涉及的八次农民起义。难点是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及地位、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体现政治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的政治制度。我国奴隶社会的国家机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诸候制为其特点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的三大基本特征。君主专制,体现了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要害是官僚凡事奉命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