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先生主张借喻借代合并,借喻并为借代的一个小类,称作“喻代”。“借喻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符合借代的特点,不应该算比喻的一种,而应该划归借代”;“明喻、暗喻跟借代的界限很清楚,但借喻跟借代有什么区别,就很难分清了”,这是张先生主张借喻借代合并的两点理由。我们认为:借喻和借代在形式上很相象,但内容不尽相同。借喻跟借代都有甲(本体)和乙(喻体或借体)两部分,且都是以乙代甲,乙出现而甲不出现。但是,借喻甲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这里的“圆规”代替了“豆腐西施”杨二嫂,于是有人便认为这是借代。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借喻而不是借代。到底是借代还是借喻,如何准确地辨识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 借喻和借代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所以人们很容易将这二者混淆,以致“喻”、“代”不分。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借喻和借代  相似文献   

3.
借喻和借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难分辨的,但有少数如“圆规”之类的修辞现象,究竟是属于借喻还是借代却存在着分歧。主要原因是借喻和“以特征代”的借代在形式上很相似,都具有代替另一人或事物的作用。就此,我想谈谈借喻和借代的区别,然后再分析“圆规”之类修辞现象的归属。 一、关于借喻和借代区别的判定规则 (一)借喻和借代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构成借喻基础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似的关系,它们至少有一点极相似,或形状或色彩或性质,并且它们是本质不同的异类事物,因为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构成借代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相关的关系。相关就是彼此关联之义。借代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  相似文献   

4.
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分辨清楚。读过一些谈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的文章后,又因讲得复杂、艰深,反倒越看越糊涂。《语文报》236—6阅读版刊出的师进通《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一文,算是比较明白的,不妨摘录如下: 它们(指借喻和借代)的本体都不出现,都是用乙事物来代替甲事物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借喻构成的特  相似文献   

5.
张迎春  孙文东 《语文知识》2002,(2):45-45,19
《语文知识》(2001.3)发表了张先保老师的《巧辨借代和借喻》。文章首先抽象地谈了一下借代和借喻的区别,然后教给学生一种“简易的辨别方法”,即“看一个句子是借代还是借喻,可以看本体和‘借体’之间能否用‘像’连接,如果能用‘像’连接就是借喻,否则是借代”。文章还举了一连串的例子证明其辨别方法的实用性。然而,笔者认为“巧辨”存在着局限性,应谨防“误区”。本体同借体之间能用“像”连接的并非都是借喻。二者之间能否和“像”连接,这仅仅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词的释义中,最容易混淆的是词的比喻义和借代义。比喻义和借代义都是词的引申义。分别是通过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因此,要搞清比喻义和借代义的区别,首先要搞清比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在形式上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它们隐去了本来所要叙述的事物,而用另一个事物来代替它,但是这两种替代的根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种修辞方法所赖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是不同的。借喻的基础是“相似”而不是相关;借代的基础是“相关”而不是相似。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主要标准。借喻的特点是“以甲喻乙”,借代的特点是“以甲代乙”。借喻一般都能还原为明喻的形式,而借代则不能。  相似文献   

7.
一、借代和借喻。修辞方法中,最难区分的是借代和借喻。如何区分二者有两种方法:①借代的本体与借代体之间必须是密切相连的,借代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的某一特征。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只是相似的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财物,针线是群众财物的一部分。“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用箭头比喻雨,只是说雨像箭头。②借代的借代体与本体之间不能加比喻词,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一般可以加比喻词,构成明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代革命部队,不能说成“革命部队像旌旗;阎罗则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说成“反动统治者像阎罗”。③借代是一种事物,借喻则必须是两  相似文献   

8.
比较法是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常常被采用。这里就技校《语文》教材,从语法、修辞、写作知识以及个别难于区别的内容,阐述一下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喻和借代的比较。 在修辞教学中,由于借喻和借代有些相似,判断起来不好把握。如果抓住借喻、借代两者的本质差异,这一难点即可迎刃而解。一般说来,借代、借喻的差别有三:1.借代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例如,红领巾在做广播操。借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例如,敌人在大筑乌龟壳。红领巾和少先队员是相关联的人和物,而碉堡与乌  相似文献   

9.
“换名”说的不准确及其对辨别借代与借喻的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名”说是一种影响很大的说法。但“换名”对借代不具有包容性,对借喻不具有排他性。在区别借代与借喻的问题上,“换名”说产生了误导作用,是借代与借喻区别问题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班许多同学对修辞格中借代和借喻、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总搞不清,请您给予答复。敬礼! 安徽桐城师范吴永胜吴永胜同学: 借喻和借代都属于材料方面的修辞格。借代同借喻有相同点,都是用另外的事物直接代替本体事物;不同点是,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性质上相似点或相合点,如:  相似文献   

11.
“圆规”和“芦柴棒”是借喻与借代纠葛的典型例子:有人说是借代,因它们直接用特征代替了本体:有人认为是借喻,理由是“圆规”和“芦柴棒”是分别借来形象地描述杨二嫂与包身工肖像特征的。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我们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心中学杨岐超在中学语文辞格教学中,常遇到借喻与借代的区别问题。一般说来,这两者还是能够区分得清楚的,主要依据不外乎三点:第一,借喻重相似性;借代则重相关性。第二,借喻的作用在“喻”,有描写作用;借代的作用在“代”,只...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新化县上梅中学邹质同志在给本刊的来信中提出,“鲁迅《故乡》中的‘然而圆规很不平’‘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两句中的‘圆规’,其修辞格到底是借代还是借喻?”邹质同志在来信中写到:贵刊第五期龙德贵的《借代借喻新探》指出“明显的是借喻”,而《语文学习》八五年第九期程忠勇同志的《借喻、借代分歧与解决的办法》则列举了借喻与借代的争论、认为“圆规”既有称代作用、又有比喻作用,相得益彰。主张把借代的含义扩大到包括借喻。  相似文献   

14.
借喻借代都是有本体的,不能用有无本体来区别它们;代体是不是本体特征,只关系到借代的内部分类,与借喻无关。  相似文献   

15.
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淮南矿务局二中刘力维中学生为港附和借代常常分辨不清。那么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呢?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去鉴别:一、看他们构成的基础是相似还是相关。借喻是比喻,对所说的事物运描写作用,虽然本体和顾体国正自然不同的事物,但自相似性,即阎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借代和借喻是英汉语中两种重要的修辞格,由于二均涉及词义的转化,因此两种辞格容易混淆。本指出了借代和借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阐述了借代和借喻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本从两所构成的客观基础,两中本体和借体,喻体的关系,两的转换方法和表达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两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比喻、比拟和借代是人们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语文的基本常识。但是笔者在最近研发的校本课程《妙语趣事话修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们极容易将比喻和比拟混为一谈,也难以准确区别借喻和借代。为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8.
借代和借喻的异同与连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借代和借喻的异同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很常用的修辞手法,但也是修辞教学中不好区分的两种辞格。之所以不好区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辞格“同”中有异。 首先,借代和借喻有共同特点——“借”,即两种辞格都不是用原来称说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所说的事物,而是借用“相关”的词语来代替原来的词语。例如:  相似文献   

19.
李长华 《山东教育》2013,(Z2):93-94
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陆续在教材中发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探究。下面仅举几例:例1《故乡》中的"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在学习鲁迅的《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时,很多学习资料和网络上将"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一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为借代。我感到纳闷,这明明是借喻吗?借代和借喻虽然有相似点,都是以  相似文献   

20.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于“喻”(比喻);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