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能接受某一方面的一个小要求,也往往容易接受这一方面的更大的要求。在教学中,“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我们面对为数不少的成绩差,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的弱势学生时,让他们和班级的其它学生一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好相应的课程,完成统一的教学要求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作为教育教学对象的一部分,我们又必须教育好这部分学生。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那么,如何利用“门坎效应”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学呢?一、降低起点,渐进要求,引导学生进入门坎心理学研究表明,明确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
李晓庆 《成才之路》2012,(34):20-20
课堂是教育学生的前沿阵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呢?一、培彝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春秋末期。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古代教育中都主张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受到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差的影响。尤其是来自农牧区的部分学生,他们在对汉语言的理解上的弱势严重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面对的教育对象就要求我们教师采取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英语课堂的一开始就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精神状态下的学生,才能够全神贯注、思维活跃,因而就会有很高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叫学生学”。应该改变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刘奇 《中学理科》2007,(12):13-14
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常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上课“吃不透”.对此,教师绝不能不加分析地斥之为“基础差”.为什么“吃不透”呢?就教学角度讲,这里有一个思维活动量的问题.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早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进入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时期的学生富有探索精神.我们的教学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合理的思维素材,则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科学地组织好思维材料,为他们接受知识提供桥梁和阶梯.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缕缕春风向我们迎面拂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这场时代所呼唤的音乐基础教育改革面前,“如何面对?”如何把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使音乐作用于每个学生的情感世界?怎样让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才能较好地实现在音乐课的潜移默化教育中培育学生美的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创新人才。”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质疑问难中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促使他们把在学习中遇到的不懂问题和不同见解提出来,学会“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在教“梯形认识与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相似文献   

7.
一、魏书生对教育民主思想的认识 许多教师问魏书生:“你的课为什么讲得这么顺手?”魏书生回答:“就是和学生一起商量,商量就顺手了。”商量的效应是什么?魏书生上完一堂课常常让学生总结这堂课哪里上得成功,哪里上得不成功,学生们说:“我们最满意的是老师上课跟我们商量,我们感到很高兴、很感兴趣,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思维也就跟着转起来。”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这就是商量的效应!商量的实质是什么?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实行教育民主。”对于教育民主的理解,魏书生不仅仅把教…  相似文献   

8.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教师不良的“思维定势”,是指教师用僵死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中这种僵死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必须予以克服。在一个班级中,尖子生和后进生总是少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对的是大量的中等生。如何使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和智力等万面得到健康发展,是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后进生学习差的表象,并不意味他们内在意志差。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习上不太入门的学生,在体育项目或者书画等方…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可见,小学生的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欲望是很强的。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却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长久以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述式”教学抑制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的教育势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给他们一根“点金”的手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此,反思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反思呢?  相似文献   

13.
三杯水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推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新意义构建并形成能力的过程。新课标在这方面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参与、研究、激活,它比任何时候都强调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激活”。教师该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我认为要艺术性地“放”,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直接指向目标,让学生在非预设的情况下,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主动体验文本的教学手段,从而挖掘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源。  相似文献   

14.
注重有效提问,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廷敏 《考试周刊》2009,(28):176-176
古人曰: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惑,是现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或开始,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新知识的源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疑,让学生的思维泛起阵阵涟漪呢?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实现的。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认识不够.往往提出的问题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提问,应采用怎样的呈现方式,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明确什么是有效提问。  相似文献   

15.
龙军 《教育论坛》2006,(4):41-4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此,反思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反思呢?  相似文献   

16.
杨静 《教育革新》2006,(6):43-44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落实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诸多目标,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化”。 一、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什么是教育?“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教育的积淀、精华、永远不会忘记和长期起作用的东西。数学教育的最深沉的积淀是什么呢?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深度地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方可获得的东西,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然而,多年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大束缚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谋求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人人生而有之,常表现为询问“这是什么”。当询问“这是什么”发展为“为什么”时,便形成认知兴趣,这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可见学习兴趣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具有好奇心的学生们提供探索“奥秘”的情境与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上课我就通过一段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动画片“帮蓝皮鼠和大脸猫分饼”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吃到的饼一样多呢?  相似文献   

18.
身为教师的我们,面对新时期的学生,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呢?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还是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式呢?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比较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教学则强调“以人为本”。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服务于人的,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具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他们的学习基础太差,动手能力又弱,实在是没法教了。”面对这群“学困生”,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启动自己呢?首先客观分析学生的特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主要有:第一,整体文化基础较弱,从中考成绩看,大多数达不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第二,有一定的心理阴影,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初中教育的失败者,上不了高中就上不了大学,因而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