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动笔墨不读书”,“眼看千遍,不如手动一遍”是我国传统的读书良法,即抄书、评书与批注。这些方法强调了读与作、章间零距离情思交融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与本真诚对话的过程,”为此,从小学中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阅读、批注。一般是先让学生阅读批注,然后师生、生生交流.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体验批注带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关照,通过“回归学生,着力能力养成”“回归文本,着力多元拓展”“回归情境,着力意义建构”等实践路径,摆脱传统阅读对选文的表层解码,实现群文阅读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变“串讲”为“点讲”湖北宜昌市教科所刘光胜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快速培养学生自读会读的能力,反对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反对“提问加串讲”的填鸭灌输...  相似文献   

4.
1.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勤于读书的饱学之士。爱读书是我国几千年最持久的时尚和传统。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我们正越来越远离这个传统。阅读真的成了蹩脚的“丑小鸭”,只能悄悄地躲在一旁,目视着忙碌的人群在闲暇时光“扑”向网吧,驰骋在棋牌桌、麻将桌和酒桌上,沉迷于卡拉OK和电视机旁。今天的许多在校学生不爱阅读,也没时间阅读。中小学生功课太多,家长把阅读看成是读“闲书”,班主任也全力“围剿”课外书。书店里最畅销的是考试辅导用书。在校的大学生,也不爱读书,谈情说爱,上网冲浪,成了他们的主要课余生活。许多青年读者即便阅读,也是对各类轻松的情调美文、生活小品文和传奇故事趋之若鹜、情有独钟。尽管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尽管我们正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但学生不爱阅读,也不会阅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和大人一起读”是自2017年教材改革后,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提供的是阅读策略,从字义来看“,大人”泛指成人,在阅读中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父母。本板块是首次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入小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在培养中,“和大人一起读”既营造了一种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程静 《学语文》2013,(3):72-72,70
入选中学课本的文言作品作为文学作品的精华,是要给学生以基本的古代汉语的阅读能力、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还要让学生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因此。“言”与“文”应该是相互渗透的,读懂“文”要以理解“言”为前提。欣赏“文”会促进对“言”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师深切认识到,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改变课堂上只讲课文的传统做法。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倡导采用“1+X”的方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其中的“1”是课文,“X”是基于课程标准拓展阅读的相关文章。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06,(9):27-3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传统项目,也是必修项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浅阅读”和对文字阅读兴趣不浓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本期,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选遍了一些对策和案例。  相似文献   

9.
李皖 《学语文》2021,(1):12-14
整本书阅读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等,是促进语文学习方式转变、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整本书阅读区别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最核心特点就是一个“整”字,要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完整的”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通过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通读、梳理、探究”中推进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指导“五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由知识因素、智力因素、技能因素等综合构成的。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精读。精读指导的关键是教师的“导”,即选择设计合理的问题或练习作引导。设计问题要抓住课文的“突破口”。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外语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使用现有教材,组织起成功有效的教学活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科书(人教社1996年版)在教学内容上使用了"透明法"进行编写.当教师看到每一课的语文提示语时,就知道每一部分内容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文章以输入到输出的一般课堂教学规律为指导,剖析了JEFC中的一些主要课文提示语,阐述了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其他提示语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英语教师正确理解它们作为提示语的作用,更好地组织起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试论理解的教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传统的认识论范畴,在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理解是主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对理解对象及其与理解对象之间关系的把握。理解的维度、对象、条件、方法、标准等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运行。重新认识理解的内涵,使得教学活动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展开,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文本意义是可知的,是可能被把握的,正确理解是可能的。理解的历史性、条件性、目的性和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决定了理解的可能性。人们实际的理解活动也从根本上证明了理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复原说”、“创造意义说”和“实用说”等理解目的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不能笼统地说理解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把理解放在一定的关系中、一定的层次中才能科学的揭示其目的。在理解目的支配下和理解条件的制约下,文本意义在理解实践活动中呈现出一个客观的局面:多样性与同一性并存。  相似文献   

15.
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全面阐释了哈贝马斯的理解观对翻译批评研究的建构意义:理解不只是对语句的句法-语义关系的理解,更是参与主体之间的默契与合作,是通过对言语行为有效性要求的理解达到对存在事物的共识。译者不仅要研究原作的语言结构和意向,更要理解原作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同时必须使译作满足可能理解的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讲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主要运用语言对教材文本进行理解和传授。而在解释学中,理解是对文本的解读。透过解释学的视野,讲授被赋予新的蕴涵,具有理解的特征,即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生成意义,创造一个意义世界,构造师生有意义的生活。在讲授教学法屡遭责难的今天,从解释学的视角审视讲授,定会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诠释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握好理解的限度问题,即在怎样的范围内才能正确把握文本或者说历史流传物的意义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西方不同诠释学做出了不同回答,其主要倾向性可做三种形态的划分。其中有追寻作者客观意图、有强调文本自身语言意义以及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强调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但作为文本的意义,它既不单在主体中也不单在客体中,理解活动应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中才能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诠释学是在西方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理解问题的学问,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为了使人们对诠释学学科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本文从诠释学的发展历程、诠释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的目的、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性质几个主要方面对诠释学作了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角度解读加达默尔诠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达默尔以诠释学的理论方法来探讨历史理解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历史理解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规定的过程,理解的对象也是主、客体相互规定的统一体;是理解行为使主体成为主体,因而历史对象是自己和他的统一体,这就是效果历史。历史认识就是解释与其解释对象之间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调既有一定规律 ,又灵活多样 ,它影响着人们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本文就在听的过程中如何从说话者不同的语调中理解其深层意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